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51050
大小:6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7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治疗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治疗进展【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心境稳定剂;抗抑郁剂;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电休克治疗;心理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简称双相抑郁,Bipolardepression)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美国精神障碍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双相诊断标准将患者所出现的重性抑郁发作分为双相Ⅰ型和Ⅱ型,该病在发病年龄小的患者中易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自杀风险高,共患物质滥用的比例较高,临床治疗常因此而较为棘手。在治疗上双相抑郁单纯应用抗抑郁剂治疗容易导致转相,特别是三环类(TCAs),更易促进躁狂发作、快速循环或加重抑郁
2、病情[1]。由此可见,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是精神科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且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近年来的治疗进展状况进行了综述,现报告如下。1药物治疗1.1心境稳定剂(MoodstabilizersMS)众多的治疗指南都强调,心境稳定剂是治疗双相抑郁的基础[2,3]。对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该类药物具有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作用,并且不会引起躁狂和抑郁相互转相,也不会导致频繁发作[4]。1.1.1锂盐在有关MS治疗双相抑郁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对锂盐研究最多,锂盐及拉莫三嗪应作为一线药物应用治疗双相抑郁患者[3]。锂盐用来治疗双相抑郁障碍已有50多年
3、的历史,且对急性期治疗或预防均有效[5]。TrishaSuppes等[6]对锂盐与拉莫三嗪随机双盲单独治疗急性双相抑郁发作,血锂浓度0.6mmol~1.2mmol·L-1,共治疗16otrihine)拉莫三嗪(抗癫痫药)是目前用于治疗双相抑郁的新药。该药单独应用或合并其它抗精神病药物,对双相抑郁或难治性双相抑郁均有效,不良反应较轻微,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头痛,并可自行缓解,安全性高[12~14],故可作为双相抑郁一线用药[3]。1.2抗抑郁剂由于单用抗抑郁药增加转躁和加速躁郁快速循环的危险性[5,11],特别是三环类(TCAs)药物[5,
4、10],故不推荐抗抑郁药单独应用于双相抑郁[3],应与心境稳定剂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联用,以避免转躁[5,15]。1.2.1TCAs抗抑郁剂TCAs为第一代抗抑郁剂,抗抑郁疗效肯定,但不良反应较严重,过量时致死率高,且诱发转相的风险最高[5],故目前临床已逐渐减少使用。1.2.2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该类药物服用方便,耐受性好,过量服用比较安全等,正逐渐成为第一代抗抑郁药的替代药。Ayalschaffer等采用西酞普兰与拉莫三嗪分别联用MS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2esterdamJD等[17],单用氟亚汀治疗双
5、相抑郁,治疗8g·d-1组(n=180)、奎硫平300mg·d-1组(n=181)及安慰剂组(n=181),治疗8w末,不同剂量的奎硫平组的疗效较安慰剂组更显著(P<0.01),且三组间转躁率无显著差异。A.H.Young等[21]的研究亦进一步证实了奎硫平治疗急性双相抑郁较安慰剂疗效显著,且耐受性好。亦有报道奎硫平能显著改善双相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22]。还有文献报道[23,24],阿立哌唑合并碳酸锂或单独治疗急性双相抑郁,虽然均有效,但脱落率较高,分别达55%及3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以静坐不能、恶心等为主,因该研究样本小,且治疗时
6、间短,且缺乏对照组,故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美国FDA已于2004年批准奥氮平用于双相障碍的维持治疗,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尚缺乏大样本对照研究,疗效及安全性尚未确定。总之,对于双相抑郁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奎硫平、奥氮平等不失为一种选择,但一般需联用心境稳定剂或抗抑郁剂。2其他治疗2.1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therapy,ECT)ECT对双相抑郁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尤其是对有自杀企图,重度营养不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或妊娠时,疗效均显著[3]。对难治性或药物治疗无效的双相抑郁患者也是有效的选择[2,10]。2.2心理
7、治疗(Psychotherapy)心理治疗对单相抑郁的治疗效果已被大量的临床结果所证实,对于双相抑郁,特别是人际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合并药物治疗,可能有效[3]。D.vasile等[25]进行的一项随机双盲研究,一组单用药物治疗,另一组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共治疗60otrigineisreversedbyveratrine:Apossibleroleofsodiumchannelsinbipolardepression[J].BehavBrainRes,2008,3:7[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双相障碍
8、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28~43[3]PracticeguidelineforthetreatmentofpatientsericanJournal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