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理论的重新解读

简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理论的重新解读

ID:9724098

大小:68.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5-06

简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理论的重新解读_第1页
简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理论的重新解读_第2页
简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理论的重新解读_第3页
简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理论的重新解读_第4页
简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理论的重新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理论的重新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简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理论的重新解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理论的重新解读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理论的重新解读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劳动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实际上,《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一个严整的理论系统,包含了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前提、理由、表现形式、后果、历史形态、功过、未来命运、消亡途径等许多重要理由的深刻深思和分析。将该理论基本思想仅概括为四个规定是过于简单、有失全面的。因此,有必要对《手稿》异化劳动理论进行更加全面、深

2、入的开掘摘要:以往我国学界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理论的主流解读方式,是将异化劳动四个规定视为该理论的基本内容,对四规定外的其余内容很少关注或论及。实际上,《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一个严整的理论系统,蕴含了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前提、理由、表现形式、后果、历史形态、功过、未来命运、消亡途径等许多重要理由的深刻深思和分析。为此,有必要进行重新解读。  关键词:《手稿》;异化;异化劳动;道德  1003-854X(2012)02-0039-0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主要著作之一。其中占

3、有重要地位的异化劳动理论,以往国内研究者在阐释其思想时,往往将重点仅放在异化劳动四个规定(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活动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和人相异化、人和人相异化)上,对该理论的其余内容则很少关注或论及。  然而,笔者近来在重读《手稿》的过程中意识到,这种解读方式无法全面展现该理论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实际上,《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一个严整的理论系统,包含了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前提、理由、表现形式、后果、历史形态、功过、未来命运、消亡途径等许多重要理由的深刻深思和分析。将该理论基本思想仅概括为四个规定是过于简单、有失全面的。因

4、此,有必要对《手稿》异化劳动理论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开掘和研究。  一  所谓“异”,就是“有差异”、“不同”。在《手稿》中,“异化”的基本含义就是“异己化”。根据马克思对“异化”的理解,说B与A相异化(A、B可能是物,也可能是人或其他事物),其实也就是说:B成了一种与A互为异己、相互独立、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东西。“异化劳动”,即发生了“异化”的劳动,说得更透彻些便是,劳动活动及其产物(或与劳动直接相关的其他事物,譬如劳动条件)成了与劳动者互为异己、相互独立、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东西。  (一)异化劳动的前提、理由  马克思在《手稿》

5、中尖锐地描述、揭露了工人的异化劳动的具体表现形式。那么,工人的劳动为什么会发生“异化”?马克思究竟有没有对异化劳动的前提、理由进行深思或探讨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手稿》中,马克思在描述、剖析了工人的异化劳动的表现形式与后果后,便提出了两个极具引导性、启发性的尖锐理由:“如果劳动产品对我来说是异己的,是作为异己的力量面对着我,那么它到底属于谁呢”?①“如果我自己的活动不属于我,而是一种异己的活动、一种被迫的活动,那么它到底属于谁呢?”②他给出的答案是:“属于另一个有别于我的存在物”③。那么,“这个存在物是谁呢”④?马克思依次排除了神与

6、自然界,最后得出结论:“劳动和劳动产品所归属的那个异己的存在物,劳动为之服务和劳动产品供其享受的那个存在物,只能是人自身”⑤,说得更确切些,就是资本家。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劳动产品不是属于工人,而是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他人。如果工人的活动对他本身来说是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必定给他人带来享受和生活乐趣。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只有人自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⑥他当时已    *本文系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马克思早期六部主要著作历史地位新探讨”(项目编号:09

7、YJC72000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意识到:作为剥削者的资产阶级的存在及其对工人的统治、压迫,是工人的劳动发生“异化”的基本前提、基本理由;如果人类社会中不存在剥削阶级及统治、压迫现象,那么工人的劳动便不至于变成“异化劳动”;只要存在剥削阶级及其对被剥削阶级的统治、压迫,那么异化劳动的存在便是不可避开的。  此外,马克思也意识到,在异化劳动发生之前,人类社会内部其实已经发生了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即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异化(很显然,这两大阶级间构成的正是互为异己、相互独立、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异化关系),而这种异化是异化劳动得以

8、产生的前提和理由。劳动的异化原先是人与人异化的结果,它反过来又巩固、加强了人与人的异化。  (二)异化劳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1.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  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