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养成的传统路径及其启示

人格养成的传统路径及其启示

ID:9722984

大小:5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6

人格养成的传统路径及其启示_第1页
人格养成的传统路径及其启示_第2页
人格养成的传统路径及其启示_第3页
人格养成的传统路径及其启示_第4页
人格养成的传统路径及其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格养成的传统路径及其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格养成的传统路径及其启示张树业摘要:人的造就是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标。个体的人格发展始于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培养。儒家通过对仁、礼二者关系的梳理实现对自我的定位,认为奠定个体人格之基础的关键因素是礼,而德性自觉是一成熟人格的标志。礼乐作为养成性的教育方案以参与性和引导性为本,追求人格生命的整体性和内在和谐。儒家对礼乐的细节讨论充分体现上述宗旨,并强调礼乐的践行性特征。先秦儒家丰富的人格教育思想可以为当代思政工作提供历史思想资源。关键词:人格教育先秦儒家礼乐养成教育张树业,男,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人的造就,或者说一种理想人格的

2、培养是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标。通过各种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对受教育者加以引导,使其心理和性格得以成长和成熟,成为有着健全人格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人,这构成人格教育的主旨。所谓健全人格,包括了诸如清醒的理智、丰富的情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道德意识和行为能力等。人格教育强调将人视为一个成长着的,追求自我完善的整体,对因社会文化生活各层面高度分化而导致人格整体性面临挑战的现代教育而言尤显突出意义。人格教育自始即与人类古典教养传统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东西方教育传统都将培养德性、塑造完美人格作为教育的首要与终极目的。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主流形态,儒

3、家的人格教育思想近年来广受关注。学界对儒家人格教育的理论基础如天人合一、人性善恶,以及儒家人格层次论的阐释分析已颇多。相比之下,对儒家人格教育的方法、途径等则关注较少,特别是对儒家而言至关重要的礼乐思想多为人所忽视。当前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对人格教育和礼仪教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儒家以礼乐教养为核心途径的人格教育思想无疑对当前思政工作和教学有积极的启发效应。一儒家思想的基本宗旨,可以被恰切地概括为“内圣外王”。在传统思想视野中,内圣又是外王的前提,其典型思路如《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构成一由内而外

4、、推己及人的序列,而其关键在于德性人格的养成,故《大学》以“明明德”为首务,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因此人格教育,主要是德性人格的养成构成儒家的首要关切,这正是古人在讨论儒学时,常将之概括为一种成德之教或为己之学的根本原因。人格教育以养成人格为目的,其前提是对自我独立人格的自觉,这构成一个人自我意识的核心部分。当代人格心理学认为,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人格形成的基础。先秦儒家特别是《论语》中“仁”的思想与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的关联最为密切。《论语》言仁,虽看似复杂,而其基本共性是就自我的自觉与自决立论,尤为突出的是《颜渊》篇

5、中“为仁由己”的思想和“我欲仁斯仁至矣”的观念。《中庸》亦言:“成己,仁也。”以上观念皆充分体现了先秦儒家对人格发展中“我”之自觉的肯定。人的自我认同并非独立而内在地发生,而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现实发生。“人的造就是人际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借此,人才能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完善自己。”③人在与他人相对时意识到自我之现实性与独特性,而发生自我认知,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他人之承认,实现自我肯定。自我的观念恰是在与他人共在的群体生存结构中才得以建构和发生,因而内在地包含了他人和社会的维度作为其观念的结构要素。因此,人的自我也必须在与他人和群体的

6、交往中得以发展,这一点尤其为先秦儒家所重视,并认为形成个体人格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礼,这正是《论语》中将仁与礼之密切关联的根本原因。孔子称:“不学礼,无以立。”所谓立,乃是以自我之发展与实现为关切的人格生成。礼之所以成为“立”的必要条件,是因为在礼中,人对自己的“分”即各类社会角色和由此而生的特殊身份有了明确认知,而使自我得以获得其人格独立性。礼并非过去曾被广泛误解的那样意在摧抑个性,而恰是人之自我意识得以发生的根本方式和依据。人的自我意识于与他人共在的反身自觉,而自我认同更是缘于与他人关系的协调与稳固,这一切都建立在礼的基础上。礼乐之所

7、以构成古代人格教育的基本方式,原因正在于此。礼乐本即围绕人格生成而设置,故《礼记·文王世子》云:“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礼乐分别由内外两个方向调养身心,促成一个健康而和谐的人格的实现。二儒家对人格建构的一大基本理解是将德性自觉视为人格成长和自我意识成熟的核心标志。虽然道德只构成人格世界的一部分内容,其在人格建立中的作用却至为关键。人的自我意识与道德自觉是共生一体的,正如自我的本质恰以人己关系建构为基础一样。道德内在地包含了自我的参与和理解,因为道德的现实性

8、即在于人与人之交往,而道德作为一种包含了价值的行为又必然依赖于我作为一个参与者和观察者的评判和理解。因此,自我意识内在地包含了我与他人之道德性联系,而且构成自我与他人关联的主要方式,我们可以由此思路理解儒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