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例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与临床资料的比较分析

160例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与临床资料的比较分析

ID:9671997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5

160例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与临床资料的比较分析_第1页
160例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与临床资料的比较分析_第2页
160例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与临床资料的比较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160例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与临床资料的比较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60例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与临床资料的比较分析【关键词】脑梗死;脑电图;资料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脑梗死患者160例,其中男83例,女77例;年龄35岁~80岁;全部病例均被临床确诊为脑梗死,并CT检查证实。  1.2临床表现及体征多数患者起病较急,以突发偏瘫或意识障碍为特征,部分患者以局部麻木感或局部障碍感呈进行性加重。本组160例中,偏瘫、偏身感觉障碍128例(80%),其中功能轻度受限62例、中度52例、重度14例;言语不利或失语16例(10%);视力障碍、象限盲6例;智力障碍2

2、8例(17.5%);定向力障碍4例;伴有痴呆、精神症状8例。  1.3CT扫描结果梗死灶位置分布与单侧基底节区96例,双侧基底节区36例;单侧脑叶24例,双侧脑叶4例,脑叶、基底节区多灶性梗死20例。病灶呈小的斑片状或斑点状低密度改变,直径<20mm的44例;病灶呈形低密度较大血管分枝样改变,直径>20mm的116例。  2EEG资料  2.1EEG描记方法按国际10—20电极安装发放置头部电极,耳垂安置参考电极,时间常数为0.3s,高频滤波30Hz采用参考导联16道EEG仪进行描记,常

3、规进行过度换气试验、睁闭眼反应、睡眠诱发试验。  2.2EEG结果本组病例多于发病1周内行EEG检查。发病3天内查144例,其表现特征为基本节律欠对称,调节、调幅差,波形紊乱不整,基本波慢化、α波减弱、β波活动抑制或患侧波幅比健侧明显低,θ波活动增强等。过度换气后,慢波活动明显活跃;部分患者睁闭眼反应α波抑制不全;睡眠状态下病侧睡眠生理波减弱,或呈懒波现象。  3讨论  3.1EEG结果与选择检查时间的关系本组16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行EEG检查,部分患者多次复查,观察比较病情的发展阶段及转归。发

4、病3天内行EEG检查144例,其中异常64例(44.4%),大致正常48例(33%),32例未见明显异常。4d~12d内行EEG检查,包括3天内未检查的14例,已检查属大致正常的48例和未见明显异常得32例;96例中,42例异常,即发病2周内查EEG异常106例,阳性率为66.3%,其中发病3天内查大致正常48例中,27例转为异常;32例正常者中5例转为异常。2周~4周后EEG异常者复查76例中,30例异常(39.5%),46例转为正常;4周后复查96例中,18例(18.8%)异常,78例转为正常。

5、根据临床各单位方面研究有关资料表明[1,2],发病早期因梗死灶周围组织缺血、缺氧,故EEG示基本波慢化,α波减弱等特征性改变;12h~24h后脑组织逐渐肿胀、软化,毛细血管内血流障碍;72h后水肿加重,供血停止,病灶周围严重缺血、缺氧、组织坏死,脑机能进一步损害,EEG异常率(66.3%)更高,EEG呈弥漫性慢波活动或双侧明显不对称。2周~4周后,随着病情好转,侧枝循环建立,病灶周围组织供血得到改善,EEG异常率(39.5%)有显著下降,好转率60.5%,EEG示局部导联慢波消退,逐渐恢复正常。部分

6、患者因脑组织损害严重呈不可逆性,而致EEG呈局灶性或持久性慢波存在或懒波现象。8例有精神症状,病历中5例EEG有局灶性尖波、棘波或尖、棘慢综合波,提示其预后情况较差。  3.3病灶部位与EEG的关系CT显示单侧基底节区梗死灶76例中,EEG异常26例(34.2%);双侧基底节区梗死罩36例,EEG异常20例(55.6%);单侧脑叶梗死灶36例,EEG异常20例(71.4%);双侧脑叶梗死灶4例,EEG异常4例(100%);脑叶、基底节区多灶梗死20例,EEG异常16例(80%)。部分患者梗死灶小、部

7、位较深或临床症状相对较轻,EEG多呈阴性或大致正常,可见梗死灶的部位深浅与EEG也有一定的关系。  3.4病灶大小与EEG的关系本组CT示病灶直径<20mm的44例,EEG异常16例(36.3%),EEG示局灶性θ波活动增强,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仅表现局部麻木感,或轻度功能受限;病灶直径>20mm的116例中,EEG异常为90例(77.6%),EEG表现为多导联慢波或一侧慢波,重者呈弥漫性波活动,临床神经系统受累较重,功能明显受限,表现症状相对也较重。脑梗死分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两大类,该疾

8、病随病情发展、转归,组织结构也发生相应特征性改变,由CT、EEG检查结果分析可知EEG变化特点随病灶大小、病变所在的部位、所处深度、发病缓急、梗死类型、病程长短及脑底侧枝循环状态不同而异。从本观察组资料分析可见,发病早期,EEG检查阳性率为44.4%,高于CT阳性率(31.2%),而随着病情发展、转变,CT阳性率增高达97.1%,明显高于EEG的阳性率66.3%。EEG反映脑的机能状态,其特征改变反映脑组织复原或恶化程度,由于脑电活动在相邻的大脑皮层间互相影响,致使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