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班主任的心理调适策略

刍议班主任的心理调适策略

ID:9651622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4

刍议班主任的心理调适策略_第1页
刍议班主任的心理调适策略_第2页
资源描述:

《刍议班主任的心理调适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刍议班主任的心理调适策略一、批评后的心理平衡假如学生犯了错,非当众批评不可的话,老师就不要犹豫、心软,为了规范班级行为,学生心理暂时“失衡”是必要的。但过后,不要忘记发生的事,应记在工作笔记上:批评的学生属于哪个层次,因为什么批评,在什么环境下,学生的反应如何等。先不急于找他谈话,一是让他反省错误,二是在心理上战胜他。过两天,找他单独谈话,形式不限,可在走廊,可在操场,可在办公室。从学生这方面来看,挨了老师批评,自然惴惴不安,担心老师有成见,同学中降低威信。一旦老师找他谈话,他会感到出乎意外,同时也会觉得温暖。因为学生都存有想得到老师亲近的

2、愿望。跟他们谈话,语气要亲切而缓和。谈话内容如下:①为什么要批评你;②你是在某些方面很不错的学生,老师很喜欢并欣赏你,但要支持老师的工作,不能让老师为难;③老师当时说得有点过火,还请你原谅;(可以亲切地摸摸他的后脑勺或点一下脑门)④以后多帮助老师,多给出点子,把咱们班搞上去。谈话的效果是,每次说第三点时,学生都流出了眼泪,也许是委曲的泪,也许是激动的泪(没想到老师会道歉)。谈话后,还不算结束,因为在老师和同学之间,学生更重视在同学中的面子。我又利用课堂、班会找机会表扬他,肯定他某方面的优点。让全班知道,老师没有因为批评他而嫌弃他。如果说这个

3、学生挨批时,心里还像衣服一样有褶,那现在算是被老师的“熨斗”熨平了。二、课堂上的心理平衡课堂上,成绩优秀的学生,竞争也较为激烈,甚至连老师提问谁多少次都看得很重。因为这些学生接受知识快,只要让他们回答,就基本上能答对。如果叫张某多了,李某就不高兴;叫李某多了,张某就不高兴,这可以从他们的表情看到。就因为这些小的细节,有的学生可能产生抵触情绪,由此讨厌老师,讨厌这一学科。所以,我在提问这件事上,也格外注意其公平周到,最大限度保持他们旺盛的学习热情。在我的课上提问,基本不重复名字,叫了张三,叫了李四,再叫马五,不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让大家感到老师

4、很公正。其他学生较之好学生,在这方面要求差些。但我也不放弃他们,这节课叫不到,下节课一定叫到。有时候,组织课堂活动,一行行、一排排地提问。如问题有难度,全班都参与,集体讨论,自由发言,不分好中差(指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人。这样做,也激活了中下等学生的求知欲。有的老师,怕完不成教学任务,总盯住两三个好学生,使大多数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产生不平衡心理,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我觉得这种教学方式应摒弃,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应使自己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力求在师生之间搭起心灵相通的桥梁,使他们进发出比以往十倍乃至百倍的求知热情。三、作业批改

5、中的心理激励加拿大专家冈斯·谢尔耶通过大量的心理学试验表明,学生的极度疲劳往往是由于经常的失望和失败造成的。我在作业批改中,发现了这一点。翻开部分学生的作业,尽管老师的批的认真仔细,可作业仍一次比一次差。这说明,一方面学生本身不努力,另一方面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心理。有一部分教师,这次批改完给70分,下次又给70分,等到第三次给55分,学生还有什么信心做下去?一次次失望,就会产生焦虑、急躁的情绪,处在无奈而又疲劳的状态,心理失调。基于此,我在作业批改时,特别注意每一个学生的成绩。每次批改前,我都要翻翻前面的作业,看看前面的成绩,力求这次的成绩比

6、上一次有所上升,让学生看到希望。不让他经常体验失望的痛苦。当然,也不能每一次都迁就他,如果这回没做好,那就在作业的解法中找“闪光点”,可在课上讲评时去讲,让他仍拥有一点成功的喜悦,在喜悦中慢慢提高水平。教学中,老师只有善于不断地调节学生的心理,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会保持长久。四、对班干部工作的心理补偿班干部是班里的中坚力量.是“领头雁”,他们为班级付出的汗水最多,如果不注意平衡心理,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除了评先进优先外,细节方面也要注意平衡。像班级板报,每4周要办一次,宣传委员及组员就得牺牲双休日。有时,为了配合形势,需要板报及时办出来,他们

7、放学后主动不回家,晚饭也不吃,一直办到8点多钟。这种忘我精神,班主任要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全班给予口头表扬,或发纪念品,以资鼓励。还有值周工作,学校一般要求每班选3名班干部当值周生。有时,正好赶上期中或期末考试这一周,我怕耽误他们的复习,征得领导的同意后,再从班上抽调5人,规定每3人一天,既能完成学校的任务,又没有影响他们复习。总之,在这些事情上,尽管学生不计较,但老师的工作一定要做在前面,让他们处处感受到老师给予的温暖,以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只有在自己整个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心理学知识,他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

8、手。”我想关心学生,只有从心开始,才能使工作事半功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