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受体在心血管系统的信号传递可能机制

血管紧张素受体在心血管系统的信号传递可能机制

ID:9651068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4

血管紧张素受体在心血管系统的信号传递可能机制_第1页
血管紧张素受体在心血管系统的信号传递可能机制_第2页
血管紧张素受体在心血管系统的信号传递可能机制_第3页
血管紧张素受体在心血管系统的信号传递可能机制_第4页
血管紧张素受体在心血管系统的信号传递可能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管紧张素受体在心血管系统的信号传递可能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血管紧张素受体在心血管系统的信号传递可能机制【关键词】循环  循环和组织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机体调节血压、维持体液平衡的重要功能系统。其中,血管紧张素(Ang),尤其是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心脏、血管、肾脏、肾上腺和神经系统有广泛的作用。这些作用是通过紧张素受体(Ang受体)介导的。本文就Ang受体的类型和功能及其在心血管系统的信号传导机制(signaltransductionmecha-nism)做一综述。  1Ang受体的分型  既往对哺乳类动物的Ang受体按下列依据分型:(1)与受体结合的自然配基,如AngⅡ、AngⅢ

2、、AngⅣ等;(2)与标准配基的选择性结合,如AT1受体(angiotensintype1recep-tor)与Losartan、Valsartan等拮抗剂结合,AT2受体与PD123177、CGP42112等拮抗剂结合;(3)受体的结构与特性。由于对受体的研究是在分子生物学水平进行的,国际药理学联盟(IUPHAR)推荐对受体的分类依据是[1]:(1)药理学特性(operational),即与药物相关的特性(指选择性激动剂和拮抗剂,受体与配基的亲和力);(2)传递作用(transduction-al),即受体(兴奋后)效应的耦联事件;(3)结

3、构,即编码基因和受体的蛋白结构。根据这2个标准,Ang受体目前被发现的有AT1(AT1A和AT1B)、AT2、AT3、AT44个类型。  1.1AT1受体AT1受体分布于所有被研究的哺乳类动物(牛、兔、大鼠、猴等)和人的各种器官[2,3],如肝、肺、肾、胎盘、膀胱、胃肠道、主动脉平滑肌、心脏、子宫、脑等。AT1受体的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如在人类的心脏中,AT1受体的密度,窦房结高于周围心房肌,而心房肌又高于心室。牛、鼠、兔等多种动物及人类的AT1的受体已被分离。对于大鼠,AT1受体有AT1A和AT1B2种亚型,其编码基因分解位于17号和2号染

4、色体。2种受体亚型均有359个氨基酸、7个跨膜螺旋。AT1B受体与AT1A受体比较,其氨基酸序列有94%是相同的,只有18个氨基酸不同,而主要是位于羧基端。AT1A和AT1B受体的预期分子量分别是40855和40949。有学者认为,两者在生理学作用上差异无显著性[3,4]。AT1A受体主要分布于血管和肾组织,而AT1B受体主要分布于肾上腺和垂体组织。人类只有一种AT1受体,其编码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其结构与大鼠的AT1B受体相似[3~5]。  AT1受体的自然配基是AngⅡ,结合后与G蛋白耦联。激活磷脂酶C和D、还参与调节K+、Na+、氯和钙

5、通道的作用。AT1受体介导了目前已知AngⅡ对心血管和其他系统的所有作用(后述)。  1.2AT2受体AT2受体亦存在于多种组织,如在肾上腺、主动脉、心脏、子宫、卵巢、脑等中被发现,AT2受体的分布密度具有种属和组织特异性,有迹象表明,AT2受体亦存在亚型,因为在大鼠的脑中,发现2种分别对GPTγs和百日咳毒素敏感的AT2受体,只是目前尚未能把这2种受体明确克隆化。大鼠、小鼠、人类的AT2受体已被分离。三者的编码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大鼠的AT2受体有363个氨基酸,与AT1受体之间有34%相同;有7个跨膜螺旋,分子量约21200。人类的AT2

6、受体与大鼠之间有93%的结构相同[3]。AT2受体的自然配基也是AngⅡ,二者结合后产生何种耦联作用,目前仍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其与G蛋白耦联[6,7]。对于AT2受体介导的作用,目前仍了解不多。由于鼠、猴、人等胚胎的Ang受体,主要是AT2,AT2/AT1约为10[1,8,9]。但出生后,AT2受体迅速减少,AT1受体占主要地位。因而有人认为:AT2受体与生长、发育有关,但仍无充足证据。有人观察到,在卵巢的粒膜细胞,AT2受体的上调表达由AT2受体本身介导,且发现细胞凋亡特征性标记物―核内DNA碎片。因而认为AT2受体可能启动凋亡机制导致卵

7、泡闭锁。还有人认为AT2受体介导AngⅡ的压力利钠作用。更有学者认为AT2受体可能介导AngⅡ对ACE的负反馈作用,并抑制细胞的增生[10]。近年来有人发现,在离体的鼠的NIE―115细胞,AT2受体与蛋白酪氨酸去磷酸化作用耦联;也有人发现,AT2受体介导AngⅡ对培养的神经细胞的离子外流作用,它同时加强短暂K+电流和延迟整流K+电流的作用[11],它还具有调控T型钙电流的作用[12]。  1.3AT3受体AT3受体于1992首次报道被发现,但目前还未被分离。它不与AT1和AT2受体拮抗剂特异性结合,而与AngⅢ有较高的亲和力。由于AngⅢ的

8、生物学活性很低,因而AT3受体的作用还不清楚,但发现它通过一氧化氮激活的鸟苷酸环化酶而介导cGMP的形成。  1.4AT4受体AT4受体于1992年首次报道,19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