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639263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养心安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45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养心安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45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舒乐安定联合养心安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疗效。方法:将75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口服舒乐安定,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养心安神汤,疗程为1个月,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间临床症状及舒乐安定用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舒乐安定联合养心安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有较好的效果。【关键词】养心安
2、神汤顽固性失眠不寐肝胆郁热心气不足失眠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的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而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1]。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长期失眠容易引起多脏器功能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并与溃疡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精神疾病密切相关。中医药治疗顽固性失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近年来我们采用舒乐安定联合养心安神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患者4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75例患者均为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门诊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45例。治疗组中女性18例,男性12例;年龄21岁~78岁,平均
3、年龄(40.5±9.6)岁;病程5个月~12年,平均病程(17.2±3.1)个月;每夜能睡2h以上者6例,1h~2h者14例,整夜不睡或偶尔入睡半小时者10例;伴有强迫症者12例,强迫性恐惧者6例。治疗组中女性27例,男性18例;年龄17岁~81岁,平均年龄(41.3±8.2)岁;病程3个月~14年,平均病程(18.5±2.7)个月;每夜能睡2h以上者9例,1h~2h者21例,整夜不睡或偶尔入睡半小时者15例;伴有强迫症者18例,强迫性恐惧者9例。两组病人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排除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失眠,诊断
4、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失眠的诊断标准。2治疗方法两组病人均常规应用舒乐安定,并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调整剂量。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养心安神汤,方药组成:柴胡15g,黄芩15g,黄连10g~15g,姜半夏15g,大黄5g~1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人参10g~15g,桂枝10g~15g,茯苓15g~20g,丹参20g~30g,郁金15g~20g,当归15g~20g,甘草15g。随证加减:纳呆腹胀者加白术15g,鸡内金15g;多梦易惊者加远志15g,夜交藤20g~30g;急躁易怒者加夏枯草15g~25g,生栀子10g~15g;口
5、干舌燥者加百合15g,玉竹15g。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疗程为1个月,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3结果3.1疗效标准治愈:睡眠恢复正常,每晚入睡7h以上,其他伴随症状消失,停药6个月无复发。好转:睡眠有所改善,每晚入睡4h~6h,其他伴随症状有所改善,停药6个月仍有反复。无效:治疗前后睡眠状态无改善或失眠情况加重。3.2疗效观察3.2.1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3.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比较结果见表2。3.2.3两组患者治疗后舒乐安定用量变化比较结果见表3。4典型病例李某,女,42岁,因暴怒而起病,终日悲观苦闷,情绪不稳,夜间惊悸失眠,服
6、舒乐安定8片,始能朦胧入睡2h~3h,终日痛苦,不敢在公共场合与人交往接触,回家之后经常反复洗手、洗澡,往往持续数小时,且有自杀倾向。观其神志呆板,形体消瘦,面容抑郁,沉默不语,面色暗无光泽,舌质红,苔白腻,脉象弦滑,重按有力,大便秘结不通,1ericanSleepDisordersAssociation.The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SleepDisorders,Revised[C].Rochester:AmericanSleepDisordersAssociation,1997:28.[2]程先宽,范吉平,曹克刚.失眠症的中药新药研究思
7、路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32-1133.[3]郭晓明,张波.失眠的中医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7):391-392.[4]秦瑞君,李国臣,崔文艺.试析失眠的中医病机[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34-35.[5]王今达.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危重病的思路和方法[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6):323-325.[6]曲淼,唐其盛.抑郁症与中医“郁证”的关系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1):11-1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