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语国家主动译入模式分析文学翻译

从英语国家主动译入模式分析文学翻译

ID:9515909

大小:70.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5-02

从英语国家主动译入模式分析文学翻译_第1页
从英语国家主动译入模式分析文学翻译_第2页
从英语国家主动译入模式分析文学翻译_第3页
从英语国家主动译入模式分析文学翻译_第4页
从英语国家主动译入模式分析文学翻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英语国家主动译入模式分析文学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英语国家主动译入模式分析文学翻译----英语文学论文-->绪论(一)问题缘起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文化“走出去”议题应运而生。2002年7月,时任文化部部长孙家正首次提出了促进文化“走出去”的议题,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国文化更好的走向世界”,2005年10月,胡锦涛在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重申“加快实施文化产品走出去战略”,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之一是:抓好文化‘走出去’重大工程、项

2、目的实施”(杨利英,2009),一系列的动向体现了国家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视。作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一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相关问题也成为了学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总体上看,中国文学“走出去”仍然道阻且跻。从国内外出版贸易的角度看,贸易逆差问题仍然突出,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历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08年,我国图书版权引进和输出比为3.99:1(15776:2440),2011年降至2.48:1(14708:5922)(尤建忠,2013),比例虽逐年降低,但数量上的鸿沟仍然有待弥合。从国外市场看,中国文学输出数量明显不足,以美国为例,据罗彻斯

3、特大学翻译文学网站“百分之三”2012年度诗歌小说翻译数据库显示,2012年度共有386部诗歌/小说在美国出版,其中中国作品仅11部,相比之下,法国共有40部,德国31部,意大利31部,同为东方语的日本也有13部译出作品,从输出量和文学作品基数的比例上说,中国文学“走出去”还有一大段路要走。促进文学交流,推进中国文学“走出去”,翻译是关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产生了对文学作品从选材到最终接受与反馈全程研究的兴趣。文学作品的译介,传达的不仅是语言,更是语言背后的思想内涵和文化特质,体现了作家、译者、赞助人以及最终读者的价值偏好。译介过程不仅反映语言符号

4、与文化符号的传递与缺失,也展示价值输送与接受效果之间的对等或反差,洞悉种种要素之间的联系与角力,或有助于推动文学进一步的“走出去”。翻译活动笼统来说存在着两种模式,“译入”模式和“译出”模式(fromtheforeignlanguageintomothertongueorviceversa)(Lonsdale,2004/1998:84),单从语言角度看,“译出”和“译入”是同一翻译活动在两种不同视角下的体现,但若将翻译置于跨文化交流活动语境下,尤其在中国文学外译的过程中,“译出”和“译入”则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和态度。译本从选择、翻译、出版、发行、接

5、受到产生影响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连贯过程,都应作为界定“译入”和“译出”的参照。谈到译介,“接受”是翻译研究不可避免的话题,一般而言,一部翻译作品只有经历了“译-介-受”这样一个循环之后才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异邦之旅。然而,这里的“受”指的仅是翻译文学进入目的语文学层面之后的“接受”,如若我们将视野扩大到翻译的角度,便可以看到,一部作品从以“外国文学”的姿态引起出版商注意,到译者的翻译,直至最终以“翻译文学”的面目呈现在目的语读者面前,整个过程无一不是“接受”。那么,这个“主动”接受的过程中,文本、文化、环境之间发生了多少抵抗和磨合,最后呈现的效果如何,是本文

6、要研究的内容。基于此,本文所用的“译入”模式指涵盖了来自目的语国家的选材、翻译、出版、营销和接受一系列流程的的英语国家主动译介模式。本文选取英语国家主动译入模式下的当代文学译介为切入点,主要出于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中国文学外译的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国外主动译入的接受效果通常高于国内主动译出。耿强(2010)在分析现当代中国文学英译时将之划分为两个模式,即五四时期至四十年代的个体译介模式和建国以后的国家机构主导模式。放大到整个中国文学英译的图景中,20世纪中期前后中国文学外译总体也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主流模式,马祖毅/任荣珍(1997)、谢天振等(2010)、方

7、华文(2005)分别从不同角度梳理了中国历史上的文学外译活动,综合整理,不难发现,从南北朝时期的佛经翻译,明清时期的传教士翻译,到民国时期的外译,皆以国外主动译入为主,建国后,中国文学外译得到了官方的重视,重心逐渐转向了国家赞助为主。且将这两种模式称为“外需”推动下的国外主动译入模式和“文化输出”推动下的国内主动译出模式,两者的动机、操作方式、效果等都不尽相同,前者服务于对中国文化或文学有需求的读者,后者则致力于扩大对中国文化或文学的需求,前者以汉学家为主力,中籍顾问或有辅助,赞助者在其中发挥着权衡作用,后者致力于吸收来自中外的优秀译者,政治上的考虑在这

8、里尤为重要,前者追求通顺流畅的翻译,后者追求不失文化精髓的翻译,从影响力和接受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