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道德治理的原则、范式及意义

荀子道德治理的原则、范式及意义

ID:9500012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1

荀子道德治理的原则、范式及意义_第1页
荀子道德治理的原则、范式及意义_第2页
荀子道德治理的原则、范式及意义_第3页
荀子道德治理的原则、范式及意义_第4页
荀子道德治理的原则、范式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荀子道德治理的原则、范式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荀子道德治理的原则、范式及意义  道德治理与法律治理是当前社会治理的主要手段,一般来讲,道德治理是指统治阶级利用国家势力发挥其道德作用来维护社会秩序的一种手段。传统儒学中的道德治理有着更为广泛的涵义,它不仅是调节社会秩序的手段,更是实现道德价值的方式。这里的道德既具有外在的规范形式,又有内在的德行特征。[1]荀子虽未明确提及道德治理这个概念,但鉴于当时一定的政治生活影响,他不可避免地会将道德与政治相结合作为治理社会的主要方式。同时,以道理政也是先秦儒家学者坚持的主要观点。就此讲,传统道德治理对我国社会道德建设

2、具有一定的向导作用。  一、荀子道德治理思想的价值依归  儒家所提出的德治思想,从内在的方面讲,则是以他们对于人性的基本认识为理论依据的。[2]先秦儒学中对于人性的不同解读,是思想家们社会政治制度设计得以进行的重要基础,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中都无法规避的,是必然会触及到的,而荀子以道理国的思想就是建立在其对人性的剖析之上的。  人性问题最早是由孔子提出的,他将其理解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将性作为哲学范畴,与后天的习相联系,认为人性无所谓善恶。后来的孟子视人天生而来的本能为食色,性也

3、(《孟子告子上》),将其理解为一种人人生而具备的本性,即非善非恶,两者本身并非先天性的存在,而是一种通过后天教育的生成过程。孟子是第一个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性善论的思想家。孟子认为,人性即人的内在本质所在,是人区别于禽兽的重要特征。人性天生具有四善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分别构成了仁义礼智四种主要的道德规范,人性本善乃是道德实践的基础和前提。与此相似,老庄等道家思想家则提出了人性自然之说,认为性者,生之质也(《庄子庚桑楚》),视人性为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色。  与孟子应然性理解视角相区别,荀子转而考

4、察的是人性的实然状态,认为性者,本始材朴也(《荀子礼论》),在性善与性恶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凡古今天下之所谓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谓恶者,偏险悖乱也。是善恶之分也已。(《荀子性恶》)也就是说,一方面,人的本性并不包含着内在的道德规范,今人之性,固无礼义。(《荀子性恶》)另一方面,人性以趋利避害、好声色为特征。他指出与恶的性相对的是伪,即人为的意思,认为人可以化性起伪,通过后天的德化之教、礼义之道而走向善性.以荀子对人性的理解,不难发现其所谓评价善与恶的标准与当今我们所了解的善恶是有些不同的。荀子以礼

5、义为尺度辨别善恶,善即是符合礼义的标准,恶是对礼义的破坏,礼义即为荀子社会道德治理所凭借的主要制度形式。与孟子不同,荀子在人性本恶的基础上强调了人所具有的道德可能性,但在其对主体道德实践的现实规定上则差别不大,目标并无二致。正如清人钱大昕所言:宋儒所訾议者,惟《性恶》一篇。愚谓孟言性善,欲人之尽性而乐于善;荀言性恶,欲人之化而勉于善。  立言虽殊,其教人以善则一也。荀子强调性恶,则道德就成了外在于生命主体自我的东西,某种有待于外求的东西。[3]就此来讲,对人的道德教化不能求诸于人自身,而需通过一定形式的外在道

6、德治理来规范人的行为,维持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和谐。如此一来,荀子不仅为其道德治理思想做了合理的铺垫,也奠定了需求上的基础。  荀子思想中充斥着其对道德社会的向往,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可以称之为政教之极.以性恶论为基础,荀子强调道德治理对人类文明社会生成的重要性,认为社会规范一旦不能依靠道德治理,人就会因此而放纵性情,造成严重恶果。正如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争,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性情而导之也。使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荀子性恶》)正因人的本性为恶,人性

7、和社会和谐之间必然存在着内在的紧张关系,因此要以君王权势加以统治,通过道德治理实现管理,以法治、刑法加以约束,进而步入其理想的社会目标。需注意的是,荀子所主张的法律制裁,并非是因为人性的缺失,而是他极力倡导以道德教育和道德治理作为其化育人性的方式和手段。荀子的性恶思想不仅揭示了道德治理的外在必需性,同时也从价值的层面确立了其道德治理的价值依托。  二、荀子道德治理的基本原则---忠心爱民、富而后教  务忠信道德要求的提出,是荀子所主张的社会道德治理的基本原则。他认为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并实行道德育化,首先要忠信

8、爱民,赢得民心。然而,要赢得人民的信任,根本在于养民富民,正如他所说的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荀子王制》)也就是说,统治阶级只有实行王道,养民富民,才会有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上以法去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藏之(《荀子富国》),进而,民众才会视君王为臣民之父母,恭而敬之。  如果说务忠信是道德治理的第一基本原则,那么,教化为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