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荀子虚壹而静的内涵及意义

浅论荀子虚壹而静的内涵及意义

ID:46472114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4

浅论荀子虚壹而静的内涵及意义_第1页
浅论荀子虚壹而静的内涵及意义_第2页
浅论荀子虚壹而静的内涵及意义_第3页
浅论荀子虚壹而静的内涵及意义_第4页
浅论荀子虚壹而静的内涵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荀子虚壹而静的内涵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荀子虚壹而静的内涵及意义【摘要】荀子是先秦时期儒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他融合了道家的思想发扬儒家传统。在其解蔽篇中“虚壹而静”思想就是继承了道家的“虚静”来源,又发扬了其儒家的教化思想,提出新的观点。本文将从道家虚静着手来看一下荀子的虚壹而静的内涵,最后总结其重要意义。【关键词】荀子;虚静;虚壹而静虚静理论在中国哲学在先秦时期就讨论的命题,到了秦末荀子时期他在《解蔽篇》中提出虚壹而静的思想,是苟子认识论的主要观点。追溯虚静的源头,最先是由老子在其宇宙观上和人生观上提出致虚守静,之后再有庄子的发展,才有了苟子的

2、虚壹而静。一、论虚静的起源和发展《易经》中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家则是倾向于形而上Z学,其主要注重宇宙观、以及人的修养,并没有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的强烈愿望。老子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1]”万事万物纷纷芸芸,各自回到它们的根本,归根则叫做静。在老子之后,庄子把虚静概括的更加系统。在其《天道》中“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Z平而道德Z至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2]”庄子在这里把虚和静和在一块,认为心灵虚静的无为者是道德之至和万物之

3、本。庄子把虚同心联系起来,在《人世间》:“气也者,虚而待物者,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2]”庄子把老子的虚静发展用两个新词,一个是心斋,上文中虚者心斋也,这里的心斋也是种通向虚状态的方法手段;另外一种则是在孔子与颜回对话屮得出的叫处忘,仲尼EI“何为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2]。”这里的坐忘就是忘乎Z前所学的知识,进入虚空的一种精神状态。二、苟子虚壹而静的内涵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提出性恶论认为人天生冇对物质的欲望。但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化性起伪的重耍性,

4、主张加强君势、明礼仪、用法以正人的本性。“凡人Z患,弊于一曲而暗与大理。治则复经,两疑则惑矣。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3]”认为人们的毛病,是被偏见所蒙蔽而不明白全面正确的道理,但是要怎么认识道呢?“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3]”用心来了解道,心则虚空专一安静才能了解道。“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夺也,自行也,自止也。[3]Z所以心是了解道的,是因为心是形休的君主,精神的主宰,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由它发号施令,但从不接受命令。而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而又

5、何为虚壹而静?梁启雄先牛在译注中解释:“言不先入为主。所已藏,谓现在心识中的事物。所将受,谓将要学习的事物。虚,不是无藏的虚,而是旧藏不拒新受的虚。[4]”我比较认同他的看法,这里的虚的意思就是不用所储藏的认识來损害或者说是妨碍将要接受的知识就叫做虚空。这里苟子的虚就不同于老庄的虚,道家的虚更注重心里修养澄澈,荀子则更注重心里澄澈后再去学习接纳新的知识,这里也突出了苟子儒家教化的思想。梁启雄先生认为:“譬如研究孟、荀二子的人,专壹《孟子》时,拿出全力来钻研;专壹《荀子》时,也是一样,绝不相乱。[5]”我认为荀子的

6、“壹”应该不是像梁先生说的对两种事物相同的态度,应该是在Z前的认识中选择出正确的认识,从而对事物形成正确的理解。“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剧乱知谓之静。[3]”躺下休息时心就做梦,“偷”则作为放松来解释,放松时则自由活动。又像《天道》“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也,万物无足以扰其心,故静也[2]”这里的静就像静止的水一样,不受流动所影响,水静则清,人的心和精神也一样静则明,从而做到圣人的静。三、苟子虚壹而静的意义首先荀子对认识论上心里方面虚壹而静的探讨是对前人虚静理论的继承

7、和发展。虽有差界,但是基木上继承了道家虚静理论的在心里上澄澈,对宇宙论认识,只是苟子更注重于把虚静应用和实践上。后来的儒家学者刘勰把虚静理论运用到文学创作上,试想通过虚壹而静的思想而达到其发作用的思想活跃。其次对我们认识道,求得真理提供一种方法。我们应该充分清醒认识到人自身以及人的认识的局限性这是前提,我们要想全面领悟广人而常变的道,就不能局限于已有的成见,而应以虚壹Z心,面对世界,求索真理。做到上文我们所提到“虚”和“壹”及“静”的内涵要求。最终达到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其次就是在心的修养上,

8、耍学习虚壹而静。家国天下之理想的现世抱负,重视人“心”之教化,才能安定和谐。志向抱负有助于一个人的精神境界的富足。古代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大学中的八条目,儒士们以家、国、天下的兴盛和安定为抱负,当代人大多缺乏家庭、社会、国家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感,应该加强精神层次的修养。像往圣有所学习与借鉴,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加强对心的修养,圣人之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