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荀子的天:内涵、意义及评析

浅论荀子的天:内涵、意义及评析

ID:46472080

大小:6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4

浅论荀子的天:内涵、意义及评析_第1页
浅论荀子的天:内涵、意义及评析_第2页
浅论荀子的天:内涵、意义及评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论荀子的天:内涵、意义及评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荀子的天:内涵、意义及评析浅论荀子的天:内涵、意义及评析发表时间:2013・1・2718:11:12浅论荀子的犬:内涵、意义及评析摘要:木文通过对荀了“天”的思想的分析,以及与同时代其他人物同主题思想的比较,给出苟子的“天"的具体内涵,学术意义以及进一步的评析。关键词:天人之分,天命。二千年之学,皆苟学也。——谭嗣同——题记一.历史背景:战国中后期,一方面人们观测天象的科学技术水平已有所提高,但同时乂对于自然现象缺乏足够的了解,占星术和“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理论十分盛行。占星术运用五行生克等神秘的数术占卜凶吉,是神秘主义的分支。而由于神秘主义因素的加深,“天人感应"理论也随着历代

2、而进一步具体化,丰富化。在此背景下,“天”富有神秘性和无可比拟的控制地位。唯心主义下的“天''成为当时的主流。“继承以往的'天’论中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因素,批判盛行的宗教唯心主义'天'论”,荀了迈出了了不起的一步。二.内涵、意义及评析1.内涵“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荀子开篇便针对长期以来“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等说法进行抨击,提出“天''冇其固冇的运行规律,不因人而改变。“苟子这种看天的方式白然是纯粹自然主义naturalism的立场。"苟了认为,天没有意志。通俗来说,就是天管不了人。“治乱非天也,治乱非时也,治乱非地也”(《苟子•天论

3、》)。是人白己的人之“道”,而非“天道"造成了国家混乱,民不聊生。所以荀子说:“明于天人Z分。没有意,忐的口然界虽然不能干预人事,但它是人的思2.意义荀子隶属儒家。儒家虽为一派,然而不同人对“天”却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将同吋代的儒学代表关于“天"的认识进行对比,将更容易看清荀了的“天"的意义所在。孔子的犬,有时指主宰一切的犬,有时乂指白然的天。“孔子对于上犬始终是恭敬的,《论语•季氏》篇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J'畏天命'列为三畏Z首,可见他对于'天'实在是不可怠慢的「孔了对于天人关系的评述也是模糊不清。“孔子论《六经》,纪异而说不书"(《史记•天官

4、书》)。他一方面“纪异”,同时却乂“不书“风舟不至,河不岀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似乎乂说明自然现彖与社会现彖有某种联系。总Z,他对于天人关系没有清晰的理论定义。“孔子关于'天'的思想没有从根木上突破周初宗教观念的范F*人体上只是在这个范用之内作一些改良、修正。孔了虽然对鬼神的存在与否冇所怀疑,并且突出地强调'人事',强调'己'即主管能动作用,但他却并未像春秋依赖的一些思想家那样,较明确得将'天’视为自然,或者公开地对天帝表示怀疑。因而,孔子既未将西周初的宗教唯心主义发展为理论形态的唯心主义,也没有批判宗教唯心主义而创立朴素的唯物主义体系。”孟了作为儒学的另一大家,建立了

5、一个完整的“尽心”、“知性”、“知天”的理论,是孔子天论基础上巨人的发展「'孟子的'天'是指人力之外的必然。”关于天人关系,“孟子承认有天命,但并不反对和否定人为。孟子认为,尽管一切都不能摆脱'天命’的安排,但対于'天命'的接受却有一个顺与不顺的差别。天心与民意是一致的,天的意志正是通过人民的意志表现出来。"孟了提出的“天”是基于一种“天人合一%仑。另外他通过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的观点,进一步强调了人的主管能动的重要性。荀子的时代略晚于孔孟。从之前的分析可以看出,荀子相比于孔孟的“天”,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首先,比之于孔了,苟了反对畏天、怪天,

6、而应“制天命而用之”;虽然孟了对于孔了及其他一些思想家的“天”的理论有了很人总结和升华,然而苟子比Z的进步性在于,苟子颠覆了孟子的“天人合一''说,而主张“明于天人Z分”。这一思想打我们现代人认识的纯自然的天地万物更加吻合。另外,由于孔了的“天叩勺体系还很模糊不清,而孟了虽然集结了各方观点统领出完整的“大'的理论体系,很多方面却充满唯心主义,直至荀子“犬”论的出现,将春秋战国吋期儒家“天”的观点改良取缔,整理成为全新的理论体系,山此,这个进步是卓越的。总Z,“荀了以《天论》篇为中心的关于'天'的系统论述,不仅在世界本原问题上批判了天神官,而且也批判了形形色色的新的神秘主义;同时,又以相当大的

7、篇幅批判了宿命论;并且还在认识论方面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天赋道德论。荀子在不同的领域,相当全面地批判了唯心主义'天'论,阐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天'论。”应该说,荀子提出的全新观念,与孟了等思想家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形成鲜明对比,使得示世关于“天"的辩驳重心开始集小化。例如,两汉作为儒家“天”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其核心就在于“天人感应”少“反天人感应”的对峙。正是由于这些分歧,才导致后世基于“天”的讨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