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81938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转化差生与转变教育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转化差生与转变教育观念“差生”问题历来是个热点问题,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差生”群体。这些学生背着沉重的包袱读书,心理压力很大,抱负水平很低,也令教师感到头疼。然而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这些学校的“差生”走上社会以后,他们发展的并不一定差。为什么学校里的“差生”和他们以后的发展会有着这么大的反差?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沉重问题。如果我们细细考究,就会发现所谓的“差生”在客观上并不存在,它不过是我们主观上错误的教育观念的产物。教育哲学揭示,教育评价事实上是对教育价值的评价,而教育价值终极体现在人的价值上。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是通过培养有价值的人
2、来实现的。何谓有价值的人?即社会需要的多类型、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如售票员李素丽、初中毕业的教育家魏书生等等,这就是要求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全面,同时注意标准多样化。然而“应然”和“实然”常常是分离的,教育实践中的全面教育已沦为智育,而智育又以分数至上,“三好”变“一好”,“一好”就全好,这不仅造就了一批以牺牲其他发展为代价而换取“智育”低效增长的“优等生”,也“造就”了往往以勇敢、坦率、热爱劳动而著称的“差生”。手工作坊式的“差生”转化常常因情感的渲染打动我们,但谁也不能否认在偏狭的评价下,“差生”的工业化生产早已来临。这就是教育条件越来越好了,“差生”
3、群体却越来越壮大的真实原因。“差生”与差异也密切相关。“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发展心理学承认儿童心理的发展存在着差异,表现为类型的差异、速度的差异、早晚的差异、水平的差异等,发展心理学不仅承认差异,更重要的是它要求我们尊重这种差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儿童的“天性”是不同的,“儿童在幼年时期就出现了差异、偏向、特征和特性,这些都是教师必须考虑的。……并且促使其独特的发展。”“不能用同样的尺度来要求一切并要求所有的人。”事实上我们很多的“差生”正是因为其独特的风格不被教师认同而扣上“差生”的帽子,只有在其反叛思想、创新思维
4、的鲜明个性被磨去后,才被认为实现了由“差生”到“优生”的转化。众所周知,爱因斯坦因其自由而独特的思维方式不被“治学严谨”的德国学校的教师认同。“不得不”沦为“差生”,甚至在爱因斯坦成名后,很多教师并不记得有这么一个学生。很多教师视学生差异为难题,忽视了其作为教育资源的一面,正是个体差异的存在,作为学生相互学习,个性丰富化提供了可能,如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写作活动中表现出的差异,使学生差异的相互作用朝着相互促进的积极方面发展,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活动丰富多彩而又积极健康,一改作文千人一面的现象,也教育了学生。教师的社会分层论思想也造就“差生”的重要原因。社会分层
5、论思想认为社会是有一系列等级、阶层组成的,有优差之分,这与我国几千年来的“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思想不谋而合。在具有这种思想的教师眼里,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应该划分为可以造就的、不可造就的,有出息的、没出息的。把好的教育条件让“优生”占有,给予特别的照顾,希望这些被看好的“尖子”能成为社会里的精英,而对“差生”则少闻少问,甚至不闻不问,座位排位在角落里,课堂提问没有他们的份,作业批改也不精心。人为地在班级生态上制造等级制度。这些教师的做法是不人道的,也是不公平的。爱因斯坦在谈到这种现象时也气愤地指责道:“这是一种被毁坏了的理解和相信,”“每个科学家都应有一份鞋匠的
6、工作。”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则指出“人道教育应优先于其他专业教育”不讲人道的教育是错误的教育。“差生”的产生反映了教育从手段到内容的贫困,也凸显教育作为一门艺术的重要。“我们应当认识到,在小学阶段(1-11或7-12)初中阶段(11-14或12-15)就确定一个学生是可以培养或不可以培养的,是‘差生’或‘优秀生’,为期过早,中国人对人的认识,总结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叫‘盖棺定论’,要到死了以后才能确定这个人到底怎么样。怎么能在十一、二岁,十四、五岁就把人看死了呢?应当说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的‘差生’,存在的是单一、刻板、一刀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教育的非因材施教化、
7、非个性化。”教育家魏书生也谈到,病人患了病,医生水平不高就说人家的患错了病:学生进步不大,教师无法助,就说人家是“差生”,这是要不得的。甚至在马卡连柯来,那些违法的流浪儿都不是坏孩子,“实际上他们都是普通孩子,都是和我一样充分享有幸福权利的人,”“每个跳蚤都有它的长处”,更何况一个人。几乎在所有的卓越的教育家眼里都“没有无能的学生,只有无能的教师。教育是一门艺术,最主要的是,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的‘机灵点’,使其得到最可能大的发展”。综上所述,转变“差生”必然要转变教育观念,“差生”是错误的教育观念的产物。那么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
8、战,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教育观念呢?首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