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问题导学式教学与走出课堂讨论误区的研究

课堂问题导学式教学与走出课堂讨论误区的研究

ID:9466413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课堂问题导学式教学与走出课堂讨论误区的研究_第1页
课堂问题导学式教学与走出课堂讨论误区的研究_第2页
课堂问题导学式教学与走出课堂讨论误区的研究_第3页
课堂问题导学式教学与走出课堂讨论误区的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课堂问题导学式教学与走出课堂讨论误区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堂问题导学式教学与走出课堂讨论误区的研究//-->课堂问题导学式教学与走出课堂讨论误区的研究吴江市八都中心小学钱金明课堂讨论能体现“以学为主”,其采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能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维,这种形式以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但在当前的课堂讨论中存在不少的误区。误区之一:课堂讨论成了求热闹的摆设。在平时的听课评课活动中,部分教师的课堂讨论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问题的深度不够,讨论价值不大的问题,为讨论而讨论。例如第十二册《詹天佑》一课的教

2、学,与个别学生示范讨论后,随即要求学生二人一小桌讨论,于是学生甲问:“詹天佑你听说过吗?”学生乙回答:“没有”,原来这样简单的问题,看似热闹,实际意义不大。(2)讨论时间不够,讨论讲究形式主义,走过场。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自己的“教”能完整地展示给评课的教师看,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在学生未完全弄懂,在学生“讨”兴正浓时,突然打断,往往令听课者和学生大惑不解,其实,有价值的问题讨论,往往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在讨论中明辨是非,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唤醒和宏扬。误区之二:课堂讨论是几个学生

3、表演的前奏。课堂讨论效果的好坏,衡量标准之一是看能否使全班的学生动起来,个别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内容多、时间紧,怕课堂讨论耽误时间,影响进度,于是教师往往喜欢在课堂讨论时来给几对优秀生“面授机宜”,而后在一番“热闹”之后是几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表演,而有时教师却“偏爱差生”、“哪壶不开提哪壶”,大家在讨论时专盯困难生,交流时提刚刚点拨好的困难生,往往造成费时不讨好,使教学节奏松弛,教学任务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其实,根据调查显示,各种基础的学生都有主动讨论的愿望,我们的讨论设计也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几个层

4、面的学生都能交流起来,这样可使各类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各有获。误区之三:课堂讨论就是学生两人一组讨论。在上学期的教研活动中,我一共听了11位语文教师的课,使我惊讶的是9位教师在课堂讨论中都不约而同的使用了同一种讨论方式——二人一小组,我不禁哑然?课堂讨论莫非也有模式。其实据青少年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一种积极的自我表现欲望较强烈,在发达国家的教育界,课堂上的学生可以跟老师辩论,跟老师直接对话相当普遍。要使学生积极、活泼、主动的发展,讨论的形式,讨论的氛围也应宽松、和谐、民主一些,以教师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

5、的感官,通过不拘形式的学习活动,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活动的时间和思维空间。从而讨论的人数,讨论的方式、位置的排布,也应根据实情做适时的调整。//-->误区之四:课堂讨论可有可无。有的教师对课堂讨论的功能持怀疑态度,这个问题不解决,势必会影响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指人们苦苦思索而未果;“悱”指想表达而力不从心,难以表达,这就是道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不是现成结论的简单展示,可见“讨论”这个过程是何等的重要。其实课堂讨论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启发思维,养成习惯

6、。在主动参与,分层设计的过程中讨论可引导学生思考,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广度不断扩大,思维层次不断提高,而且养成这样的习惯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终生有用;(2)活跃气氛,调控教学。在课堂上要充分给学生“思”和“说”的机会,一来学生主动参与了,二来课堂气氛活跃了,而且通过辩论,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提问题的价值,初步感知教学效果。教与学双方以讨论来调节,来补充,甚至推翻原来的课堂设计,取得更好的效果;(3)相互学习,整合优化。分组讨论的过程,既是一个相互合作的过程,又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在

7、这个过程中,大家反复问答,操练,变答非问-2-为对答如流,变躲躲闪闪为自自然然,变分歧为统一,变老百姓扮演为实际应用,达到了整合优化的效果;(4)主动实践,探索创新。在课堂讨论中,教师不仅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一个标准的示范,而且为学生营造一个发表见解,流露情感,锻炼表达的实践氛围。要允许学生在讨论时存在错误,不要“及时”打断。在不断的讨论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升,创造型人格得到相应生成和确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