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研究综述

ID:9408424

大小:26.3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30

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研究综述_第1页
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研究综述_第2页
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研究综述_第3页
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研究综述_第4页
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研究综述摘要:攻击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是一种意图用身体或语言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个体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甚至是生命安全。攻击行为较频繁的环境对个体的身心发展不利,将会使具有攻击行为的个体诱发更多的他人攻击,造成攻击行为的加剧;或使受攻击的个体因反抗而成为攻击者。同时,暴力行为者通常具有较高的攻击行为,攻击行为对个体暴力行为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因此,攻击行为应成为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教育社会化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下的大学生群体的攻击行为也在不断增加。大学生攻击行为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去了许多消

2、极影响,已成为社会必须重视起来的重要问题。因此,关注大学生攻击行为以及从多角度看待和分析这一问题,对做好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干预工作,以及巩固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中,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多位学者的研究,并对其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多有关大学生攻击行为的思考,努力寻找出控制大学生攻击行为的最佳方法。关键词:大学生,攻击行为,干预1.攻击行为的内涵所谓攻击行为,是指个体违反了社会主流规范、有动机的、伤害他人的行为。判断一种行为是否属于攻击行为时必须要考虑到三个方面:第一是个体的外在行为表现,第二是其行为是否违反社会主流规

3、范,第三是个体的内在动机或意图如何[1]。Bush认为攻击行为是造成其他个体各个方面受到伤害的行为,它包括躯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四个方面,他强调攻击行为的对象和结果。大学生攻击行为是指在大学生群体中所产生的攻击行为,它会阻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塑造以及人际交往的互动,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是生命安全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2.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实证研究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它与性别差异、家庭影响、人格特点、道德认同、社会支持以及媒体暴力等问题的研究。2.1大学生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一些研究认为,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存在性别差

4、异,主要体现在女生攻击行为低于男生攻击行为,男生的躯体攻击显著高于女生[5];而另一些研究则得出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在男女生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的结论。但大量研究表明,男女大学生在攻击行为的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的攻击行为主要以间接或言语攻击表现出来,男性的攻击行为主要是直接的躯体攻击。还有研究表明,在内隐社会认知状态下,不论男性被试还是女性被试,皆表现出较高的内隐躯体攻击性倾向[3]。除了生理性别之外,大学生攻击行为在性别角色类型上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2012年杨青与韩利萍学者的研究[9]表明,在生理攻击维度上,双性化、男性化都高于女性

5、化;在言语攻击维度上,双性化高于女性化和未分化;在愤怒维度上,双性化,女性化和未分化均高于男性化,其中双性化和女性化与未分化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双性化的个体在攻击行为的各个维度上及攻击总分的维度上都是得分最高的,说明双性化类别的大学生拥有很强的攻击行为,这对以往关于双性化是完善人格的研究提出了挑战。2.2大学生攻击行为与家庭影响的研究家庭是一个大学生赖以生存的地方,家庭的健康程度和父母的文化素养以及家庭教养方式都会对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1)2010年郭梅英等人的研究发现,攻击行为总分及除语言攻击以外的其他因子与原生家庭的得分

6、呈显著正相关[4]。即原生家庭越健康,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发生的情况越少;原生家庭越不健康,大学生攻击行为发生的几率就越大。(2)有研究[6]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攻击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父母学历越高的大学生攻击性相对越少。拥有较高学历的父母其素质也相对较高,因而在与孩子沟通中可以更民主,让孩子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学历较低的父母,则主要使用简单粗暴的交流方式,甚至是体罚的方式,最终影响孩子的攻击水平。(3)另外,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对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14]。父母民主式、温情式的教养方式可以使子女形成热情开朗,尊重他人,自信独立等

7、优秀品质,使子女具有更多的积极情绪和正能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大学生的攻击性;而当子女长期处于父亲拒绝与否认及母亲拒绝与否认、惩罚严厉的家庭教养方式的环境中,子女更容易出现敌意[8]。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父母的否定和惩罚使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减弱,子女的不安全感也就增加了,对别人容易产生不信任,从而会对外界抱有消极敌意的态度,长此以往,他们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更倾向于使用攻击行为,从而获得力量。从相关分析[8]结果看,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会严重影响大学生言语攻击,母亲对子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我国,子女在与母亲的相处时间大多多于父亲

8、,而过分的溺爱、娇惯可能造成子女言语攻击的产生。2.3大学生攻击行为与人格特点的关系大学生攻击行为除了外界因素的影响之外,还与大学生个人的人格特征存在密切联系[6]。有研究表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