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为何成了空话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为何成了空话

ID:9283029

大小:3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26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为何成了空话_第1页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为何成了空话_第2页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为何成了空话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为何成了空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为何成了空话?2015年03月11日来源:博览群书 作者:聂永华核心提示:众所周知,在秦汉以下的中国历史上,“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政治虽然仍是重要的官方意识,但从未制度化与法律化,实际上已经异化为统治者手中玩弄的用民之道、御民之术,成了一句“口惠而实不至”的政治空话。本文摘自:《博览群书》2007年04期,作者:聂永华,原题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探源之作》记得几年前,一部热播的电视剧中的两句歌词家喻户晓:“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江山由谁来主宰?”“得民心”与“得天下”的关系,以及如何“得民心”,两千多年前的孟老夫子早已说得非常清楚。《孟子离娄

2、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心者,天下人心向背,爱憎臧否也。用现在的话说,“得民心”,就是看民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高兴的事就多做,不高兴的事就不要做。这实际上是生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而衍化于秦汉以后的“民本”思想的通俗表述。两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似乎成了统治者政治合法性的基本尺度,民众权利主体资格和政治诉求的终极凭借。它给统治者带上了一副“紧箍咒”,某种程度上成了民众利益的“保护伞”。“以民为本”思想作为一种执政理念,经历了远古时期的“天本”、殷商时期的

3、“神本”,而成熟于两周时期,它不是上帝的恩赐,更不是统治者的施舍,而是关联着“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的惊心动魄的历史事实,凝结着大量的失政教训,饱含着哲人的沉思。千载以下,民本思想已经成为历代士大夫精英的政治信条,它哺育了一批关心民众疾苦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鼓励着一批先行者前赴后继颠覆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主义统治。因此,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经典表述的民本思想,有着巨大的本原大义和深厚而辽阔的阐释空间。探索其生成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衍变的历程,追问其间的微言大义,从而为确立新型的政治伦理和社会制度提

4、供借鉴,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王保国著《两周民本思想研究》(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正是朝着这一目标所做的积极努力。著者以“忧天下,探世变”的拳拳之诚,踏上了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清流探源的艰辛历程。作者认为,从萌芽到转型,两周民本思想的发展在整个传统民本思想的演进历程中构成一个明晰的单元,故而全书把两周民本思想放在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了细致的勾勒,从商周政权的转移谈民本思想的萌芽,从春秋民人地位的提高谈孔子民本思想体系的形成,从战国政治空间的开放谈民本思想的百花齐放,从封建集权的确立谈民本思想的工具化改造。这样做,就清晰地展现了民本思想在两周发展的脉络,给

5、人以系统完整的印象。关注民本思想的历史根源和发展轨迹,探讨两周民本思想的内涵,是本书着力所在。而要达此目的,并非易事。两周民本思想犹如一颗宝石,只有拂去厚裹的岁月尘埃,洗尽长期批判烙下的现代垢印,才会熠熠生辉。全书主体部分由八章组成,按照时代顺序,将两周民本思想置于政治文明以及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下进行考察,正源辨流,勾勒出两周民本思想演进的总体画面。商周以前的原始民主风尚和人道主义,以及早期社会的重民保民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基本精神,同时也促成了中国早期社会的人本主义特色。远古之时,“钻木取火,以化腥臊”,燧人氏能让人民“饭熟食”是对“民本”思想的践行;“

6、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是有巢氏能让人民“安居”而对“民本”思想的践行。黄帝为民操劳,得民心,顺民意,颛顼“养材以任地……治气以教化”;帝喾“顺天之意,知民之急,取地之材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帝尧“九族既睦,便章百姓”;舜能“举八恺,内平外成”;禹为治理洪水,造福于民“乃劳身焦思,三过家门而不入”。“民本”思想自有史以来,就有萌芽可见。这一时期的民本思想散见于甲骨文和金文以及新出土的帛书、简牍中,由文献的爬罗剔抉,从而阐幽显微,在对远古洪荒时代的追溯中,分明已感受到了民本思想胎孕的信息。在五帝的重民、爱民之后,出现了夏桀、商纣的轻民和虐民,汤武革命的发生则

7、使统治集团对民本政治有了更深刻的感触,商周政权的转移催化了民本思想的诞生。于此著者提出了一些富于新意的独到见解。周人借鉴“殷鉴”之教训,开始怀疑“天命”,进一步看到了“民本”的重要性;提出了治民就必须“先知稼穑之艰辛”,要做到“怀保小民,惠鲜鳏寡”。周代的统治者,已将民本意识升华到“保民”如同“敬天”的高度。故而对“天命”产生了怀疑,认为“天命靡常”,继而责难天命:“疾威上帝,其命多辟”,这是民本意识的一大进步。作者认为,商周以前的原始民主风尚和人道主义,以及早期社会的重民保民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基本精神,同时促成了中国早期社会的人本主义特色。“敬天保民

8、”、“明德慎罚”是周初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