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景物形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景物形象

ID:9181138

大小:28.2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20

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景物形象_第1页
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景物形象_第2页
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景物形象_第3页
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景物形象_第4页
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景物形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学习重点】    1. 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2.积累诗歌 相关意象 的内涵学习要点一、概念解析1、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2、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二、基本思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2、。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2、描摹诗歌图景;3、剖析作者思想。读诗文——找意象――析词语――悟情感――赏技巧三、试题类型1、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 图景。2、画中品诗: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   四、例题分析1、诗中赏画:概括意境,描摹图景。(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这是近年常考的一种题型)                                                                                           ①意象与意境:**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

3、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例如:天净沙 ·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题型一:意象类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1、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附:常见意象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        、品格的        。②对月思亲,引发                            。③以折柳表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④以蝉喻        

4、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       的象征。⑤以草木繁盛反衬           ,以抒发                的感慨。⑥菊花,             的品质⑦梅花,傲霜斗雪,                  ⑧松,                ⑨莲,表达        ⑩梧桐,               的象征⑾ 杜鹃鸟,            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         的象征了。⑿   鹧鸪鸟,           ⒀  鸿雁,游子 

5、            和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                和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       ”传达“乡思情”;以“         ”传达“隐逸情”;以“        ”传达“诗人的忧愁”;以“        ”传达“相思情苦”;以“                     ”传达“闺怨情”;以“            ”传达“惜别情”;以“              ”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               

6、                  ”传达“悲欢离合情”;以“               ”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                 ”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2、明确意象的作用:①营造氛围。如《琵琶行》中的 “ 枫叶荻花秋瑟瑟 ” 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②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③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 “ 营造氛围 ” 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 —— 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

7、军行》之 “ 青海长云暗雪山 ” 即是。④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中景物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目的是让读者  “ 临其境 ” 或 “ 入其境 ” 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 “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 、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 “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 、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⑤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