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介模式再思考——兼谈葛浩文英译《生死疲劳》

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介模式再思考——兼谈葛浩文英译《生死疲劳》

ID:9156348

大小:6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19

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介模式再思考——兼谈葛浩文英译《生死疲劳》_第1页
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介模式再思考——兼谈葛浩文英译《生死疲劳》_第2页
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介模式再思考——兼谈葛浩文英译《生死疲劳》_第3页
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介模式再思考——兼谈葛浩文英译《生死疲劳》_第4页
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介模式再思考——兼谈葛浩文英译《生死疲劳》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介模式再思考——兼谈葛浩文英译《生死疲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介模式再思考一一兼谈葛浩文英译《生死疲劳》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魁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屮国文学“走出去”是当今提高屮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热点议题,如何走出去,翻译家的翻译活动是其关键。葛浩文英译莫言作品,从文本选择、读荠中心和文化调适三个方面体现出译介模式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作用。谙熟中国文化的海外汉学家与优秀中国译者互为补充的译介模式是现阶段的理想选择;译者应根据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不同阶段以及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学作品的可接受程度合理调整译介模式。只有在译介模式和翻译策略之间找到“支点”才能承担起中国文学“走出的”的历史重任。关

2、键词:中国文学“走出去”;译介模式;葛浩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CTW025)The’’Going-out”ofChineseLiteratureandItsTranslatingModels:WithAmericanSinologistHowardGoldblatt’sLifeandDeathareWearingMeOutasanExemplarZENGTing-tingSchoolofForeignLanguages,PekingUniversity;Abstract:Atpresent,the〃going-out”ofChinese

3、1iteratureisahot-debatedissueinpromotingChina’sculturalsoftpower.Howtogooutandtranslators’translatingactivitiesareplayingakeyrole-ThispapertakesSinologistHowardGoldblatt'sEnglishversionLifeandDeathareWearingMeOutasanexemplartoprobeintohowthetranslatingmodelhasinfluencedthe”goin

4、g-out/ofChineseliteratureintermsofthechoiceoftexts,readers’centreandculturaladjustment.ThetranslatingmodelthatSinologistswhoknowChinesecultureverywellandexcellentChinesetranslatorssupplementeachotherisanidealchoiceatthepresentstage.Translatorsshouldadjustthetranslatingmodelacco

5、rdingtothedifferentstagesofChineseculture’s〃going-out〃andWesternreaders’acceptabilityofChineseliteraryworks.Onlybyfindingafulcrumbetweentranslatingmodelsandtranslatingstrategiescantranslatorstakethegreatresponsibilityforthe”goingout/’ofChineseliterature.Keyword:the〃going-out〃of

6、Chineseliterature;translatingmodel;HowardGoldblatt;0引言2012年莫言摘得“诺災尔文学奖”桂冠,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树立了信心,说明了屮国文学“走出去”的瓶颈不仅在于原作质量,译本质量更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美籍汉学家葛浩文既熟悉中国文学历史和现状,又了解海外读荠需求和审美机制。本文通过分析葛氏翻译之道中的文本选择、读者中心和文化调适三大特点,探究海外汉学家译者模式如何推动中国当代文学的丙行之旅。1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译介效果是检验翻译活动的重耍尺度。U1就中国文学译介效果来说,全球化使得处

7、于世界体系顶端或中心的文化加速向全球传播,而处于世界体系边缘的文学则在“向心”传播中阻力重重。在2014年“镜中之镜:中国当代文学及其译介研讨会”上,葛浩文指出,中国小说在西方不太受欢迎,中国文学在美国的地位还不如口本、印度甚至越南文学。m如何在西方的强势话语下将屮国故事生动地传播出去,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而乂需要知己知彼、稳打稳扎的现实问题。而影响译介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译介模式。可以说,中国文学“走出去”,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文学译介模式的理想性选择这一核心议题[3]。目前屮国文学作品的主要译介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中国译者译介模式。早的不提,

8、从晚清吋期,中国学者就幵始尝试性翻译并对外输出富含中M特色的诗词和小说,如,陈季同将李白、杜甫等人的诗译成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