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分歧中的证据与合理性

认知分歧中的证据与合理性

ID:9133167

大小:74.1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18

认知分歧中的证据与合理性_第1页
认知分歧中的证据与合理性_第2页
认知分歧中的证据与合理性_第3页
认知分歧中的证据与合理性_第4页
认知分歧中的证据与合理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认知分歧中的证据与合理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认知分歧中的证据与合理性喻郭飞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当代知识论中,面对旗鼓相当的认知伙伴之间产生的认知分岐,如何做出恰当的反应并保持合理性是一个重要议题。人们普遍承认,证据在认知辩护的过程屮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根据“唯一性论题”,同一证据集能够确定关于特定命题的、合乎理性的命题态度是唯一的。因此,产生认知分歧的各方中至少有一方是不合乎理性的,需耍作出改变。折中主义与固执己见论作为当前两种最流行的处理认知分歧的立场,前者要求产生分歧的双方各退一步,同时降低自身先前的主观置信度,取-个中间值才合乎理性,而后者是指在没有获得

2、压倒性的证据对白身最初的命题态度构成严重挑战的情况下,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坚持原来的立场。事实上,上述两种立场都不成立。原因在于,认知合理性不是静态的,而是会随着证据的更新呈现动态变化。在面对认知分歧的时候,真正合理的反应是及时更新并重估其掌握的全部证据,由此决定是否以及如何调整命题态度。关键词:认知伙伴;认知分歧;证据;唯一性论题;合理性;基金:云南大学2016年度“东陆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编号:WX069051)资助一、引言如何准确地刻画并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分歧(peerepistemicdisagre

3、ement)是当代知识论的一个热点议题。人们普遍承认,证掘在决定一个认知者应该对某个命题持有何种认知态度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耍的作用。但是,关于如何刻両证据与认知合理性之间的关系,人们的意见不一。尤其是在争辩的各方都掌握着有力证据的情况下,面对认知分歧如何决断就变成一个难题。折中主义(conciliatoryview)与固执己见论(steadfastview)是当下最为流行的两种处理认知分歧的观点,但是,认知合理性并不应该被理解为一个静态的概念,它是随着证据的更新而动态发展的。因此,如果人们在求知的过程中产生丫分歧,恰

4、当的做法不是简单的折屮让步或固执己见,而是需要通过吸纳新的证据并对其掌握的全部证据集进行重新评估,以决定是否以及如何调整其认知态度,从而保持认知合理性。二、认知分歧与证据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宽泛意义上的观点不一或意见分歧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无论是网络论坛上的门水之争,还是辩论赛场上的唇枪舌战,亦或是学术会场内的观点交锋,人与人之间观点和看法上的分歧体现出某种话语上的公平性和开放性。但是,如果不加限制地允许各种分歧恣意蔓延,人们就难以就一些问题形成共识,甚至可能导致相对主义与怀疑论。近些年来,关于认知分歧的讨论逐渐成为当代知

5、识论研宄的热点。知识论屮严格意义上的认知分歧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认知者关于同一个命题(之真值)持有不同的命题态度或主观置信度。“他们关于同一命题拥有的所有证据都和同,并且和互承认彼此是认知伙伴(epistemicpeers)他们拥有同等卓越的知觉能力、推理技巧等等”。认知伙伴基于同等说服力的证据,却对同一问题给出了不同冋答。这与宽泛意义上无需多少证据支持所产生的意见不同存在很大差别。例如,路人甲问身边的同伴“现在是什么时间”,路人乙的回答是“下午5点1分”,路人丙说:“不对,应该是下午4点59分!”显而易见,路人乙和

6、路人丙对于同一问题给出的答案不可能都正确(甚至可能都不对)。问题的关键在于,路人乙和路人丙对他们自己的答案都信心满满,认为自己证据充分,因为路人乙戴着一块新买的劳力士,而路人丙戴着一块新买的欧米茄。他们关于“现在是什么时间”这一问题的答案产生了认知分歧,而且这一分歧看起来还不太好解决。也许他们可以诉诸外部的权威或者专家,比如参考一下北京时间。但是在一些更为复杂的情况下,或者是缺乏相关领域的专家,或者是不同的专家之间也产生了分歧,问题就变得较为棘手。产生认知分歧的各方是固执己见、互不让步呢?还是采取折中主义的路线,同时降

7、低自己先前关于某个命题的主观置信度,转而寻找一个中间点呢?为了更加清晰地说明认知分歧的特征,寻找消除认知分歧可能的出路,我们有必要先考察一下与之密切相关的“证据”概念。科学哲学家彼得•阿钦斯坦(PeterAchinstein)在他的《证据之书》中对“证据”概念给出了一个非常精辟的哲学说明:“(1)证据是能够提高一个假说(为真)概率的相关信息;(2)证据是使一个假说具备较高(为真)概率的那些信息。”[1]44当代的知识论学者蒂莫西•威廉姆森(TimothyWilliamson)也给出了一个类似的定义:“e成为假说h的证据

8、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e要能够对h为真形成支持;(2)e本身必须有一定的可信度。”[2]186换言之,认知者S将e视作相信假说h为真的证据,当II仅当P(h/e)>P⑹。在《知识及其限度》一书中,威廉姆森对“证据”概念做了进一步细致的阐释,他把证据看作知识,这一点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对“知识”概念的JTB分析,知识本身被看作是根本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