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差异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差异研究

ID:9102648

大小:3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7

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差异研究_第1页
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差异研究_第2页
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差异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差异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差异研究刘立娥(河南)’一播电视人学教学指J}I,心.河南郑州450008)随着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合作和往来也与日俱增,从而出现了国际间的交际,即“跨文化交际”具体讲,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即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进行的思想、感情、信息等交流的过程。信息的编码和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心理活动。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独特的一套系统。这套系统告诉人们什么行为是社会所期望的,什么行为是社会所反对或唾弃的;人们应该爱什么,恨什么,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

2、是恶;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正义的,什么是非正义的;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荒谬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等等。学者们把这套系统称为价值观或价值体系。这套价值观在社会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对人类的行为起着规定性或指令性的作用。世界观的习得,正如交际能力的习得一样,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完成的。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是一种严密的、不可抗拒的价值取向,牢固地扎根于人们的心日之中。在任何社会或文化中,价值观是人们所回避不了的指令,是人们行为的规则从识的准绳、思维的方式、处世的析学、演绎推理的模式,评价事物的准则道德

3、的标准等。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无意识地习得了这套系统,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人们的信仰、爱好、抱负、追求、希望、心态、行为、生活等方面的可评价系统,变成了他们的民族性格的基石。因此,一个人内心的价值观念无论多么错综复杂,都不可避免地会在他的生活方式中表现出来。本文拟就与跨文化交际相关密切的价值观取向进行跨文化比较。一、人性观:本善与本恶人性是指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属性。人之天性,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中国传统的人性论是性本善,它渊源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孔了主张“仁者爱人”。孟子发展了他的“性本善”论,发

4、扬了人的“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以及“是非之心”等与生俱来的善性。由此看来,“人之初,性本善”是中国文化中基本的人性论。西方基督教的人性论是人之初性本恶,西方人认为自己在上帝面前是有罪的,这被西方学者称为原罪说一人之初,因(亚当与夏娃)偷吃了禁果,犯了原罪,失去乐园,坠落到现世上来受苦受难。西方人认为,在世上只有悔罪,才能在基督再世的末日审判中得到解脱。无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人的本性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可变的;善可以变成恶,恶也可以变成善。在中国文化中,人性除了善之外,还有别的成分。对这些成分如不加以适

5、当控制和管教,可能会转变成恶。因此传统的中国文化尤其重视人的内省和人格完善的修身养性教育,即“仁”的概念一直占据着中国文化的中心地位,强调做人必须爱人,达到“仁至义尽”。“仁”是中国人际交往的最高标准yi最终目的,并目中国文化又以礼作为一切行为的标准,当然也包括交际行为。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则是礼的最高要求。而在西方,人从原罪起,为了变成好人而规定了一系列法律来治理上帝的臣民;一切行为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否则会受到惩罚。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性本善”的概念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由于强调人们

6、的一切行为必须从善性出发,因此就造成了他们“知足常乐”、“安分守己”!“安于现状”的尚“静”取向。因此,有些外国学者把中国文化称为“善感文化”。中国文化由于受“他人取向”的影响,所以中国人极爱面子。言行要看他人脸色,在他人面前如果不能善行或没有留下好印象,就会有羞耻之感,因此中国文化也被称作“耻感文化”。然而,许多西方学者把西方文化称为“罪感文化”,就是因为西方人感到在现世生活中是有罪的,在上帝面前是有罪的。以原罪为起点的西方文化,人们为改变原罪,不断忏悔和祈祷,力求改变罪恶本性,超越现世,以期待世界末日的审判,从而到达彼岸世界

7、。这就是西方人求“动”求“变”心态的原因所在。二、文化取向:做人与做事东方属于静的文明,西方人则爱动不爱静。从上面谈的美国人求变化,中国人求稳定的价值取向看,中国人的确求内心与外部世界的和谐,人顺从自然,人们之间相匀_依赖,求稳,在稳定的局势中求得发展和进步。在儒家思想“明心见性”、求内省及人格完整的思想影响下,中国人讲究“修身养性”、“谦虚自律”和“自控”。所以,几千年以来,中国人强调如何做人。做好人成了人生的最高理想,人人争做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克己奉公及大公无私的人。在道家思想影响下,人们力图“无为而有为”。“有为”意味

8、着矛盾和冲突,会破坏人间和谐;“无为”能防止对立和矛盾的产生。因此,中国人性格内向,省身慎独,柔软宽容,冥想含蓄,好静顺从,相匀_依赖合作。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人也是讲究做人胜于做事。因为只有先做个好人,才能做出好事。连人都做不好,怎么会做出好事呢?在中国,做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