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01997
大小:165.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4-17
《苏轼的诗词人生九、知杭州、回朝、知颍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九、知杭州、回朝、知颍州苏轼东山再起,一跃成为三品大员,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过去和改革派有矛盾,现在和保守派矛盾也不小。哲宗赵煦元祐元年(1086)九月一日,为相八个月的司马光病逝,很多人都不愿意让苏轼坐到这个位置上,不愿意让他做大。在元祐四年(1089),朝廷终于批准苏轼任浙西地区的行政长官兼杭州市的市长。元祐六年(1091),他又被调回朝任吏部尚书。哲宗赵煦元祐六年(1091)八月调往颍州,任颍州太守(即知州),元祐七年(1092)二月,任扬州知州。这期间共计三年时间,这里介绍苏在此期间所写的诗词十二
2、首。(一)知杭州苏轼东山再起,他再一次地回到了朝廷,并且在较短的时间里边,一跃而成为一个三品大员,但是很快他发现自己所坚持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点与他本人所处的政治立场、政治派别之间存在着矛盾,特别是与当时反对派的旧党人物的领袖司马光存在着矛盾,那么这个让苏轼既感到很苦恼也感觉很无奈。那么这个新一轮的政治矛盾是什么呢?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洛蜀党争”。在北宋的历史上,有三个很著名的学术兼政治派别:一个是以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为首的洛党,因为这兄弟两个都是河南洛阳人。还有就是苏轼、苏辙兄弟为首的蜀党,四川人。还有一
3、个是什么呢?以司马光为首的朔党,因为司马光是山西人,那么山西朔县古称朔州,所以历史上把他这一派叫朔党。哲宗赵煦元祐元年(1086)九月一日,为相八个月的司马光病逝,司马光去世后,苏轼与保守派之间的矛盾更为激烈。尤其是和道学家程颐格格不入,俩人的门生故吏也紧随其后。于是在当时的情势下就形成了洛党和蜀党两大派系。这时,一件事情的发生导致了宋朝历史上有名的“洛蜀党争”。那么,这场“洛蜀党争”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苏轼的引退是否和这件事情有关系呢?哲宗继位以后,苏轼给他当老师。那么这个程颐呢,因为是当代的大儒
4、,司马光奏请朝廷,也请他给小皇帝哲宗当老师,但他的等级、他的官位比起苏轼要低很多,程颐学问很大,程氏兄弟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和开创者,他们的思想体系对后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但是程颐这个人很古板。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哲宗赵煦元祐元年(1086)九月一日那一天,司马光去世了。当朝宰相去世那是很大的事情,赶了个巧,这一天,正是皇帝要率领百官到首都的南郊,举行祭祀天地神灵、同时安放神宗灵位的这样一个仪式,这在古代叫什么呢?叫吉礼。我们可能不太清楚,在中国古代有五种礼:像祭祀天地神灵、祈福国泰民安,这叫
5、吉礼。还有一种就是祭祀亡灵、要吊唁死者的这叫凶礼。还有一种叫军礼,就是军队里边的礼仪。还有一种就是往来国家之间的交往、君臣之间的交往,这叫宾礼。还有一种就是皇上登基、册封太子,这叫嘉礼。像这次皇帝率领百官祭祀天地、安放神宗的灵位,这是好事儿,是吉祥之事,是吉礼。那么他带百官吉礼举行活动这个时间是比较长的,一直到哲宗赵煦元祐元年(1086)九月六日活动才结束,这一结束,百官们,大家就匆匆忙忙地赶紧把服装换了之后,要去司马光的家里边,去宰相府干什么呢?去吊唁他们敬重的老宰相。司马光这个人,在人品、道德、学问
6、方面,是一代楷模。主持司马光葬礼的是程颐。程颐不让大家去,说你们不能来吊唁,理由是什么呢?理由是《论语×述而篇》里边的一句话,说子曰: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如果你今天参加了葬礼和吊唁之类的活动,你就不宜再参加大型的演出、歌唱、喜庆的活动。在一天的时间里边,哭了一通之后,然后又去参加笑的活动,这不好,不庄重、不合礼仪。所以他说这个不行的,你们改天明儿再来吧。其实啊,这颇可考究一番,古代的礼仪也是根据人的常情设置的,我们可以认真想一想啊,一个人在极度地悲痛之后,是很难转悲为喜的,这是情绪转换的一般规律,但是如
7、果一个人特别地高兴、特别地喜悦,那可以由喜转悲,这就好像流水一样,你要从高处往低处流,那比较好办。孔子说的是你今天哭完了以后,就不能再去笑了,没有说你今天笑完了以后不能哭啊?所以当时马上就有人给程颐提出这个问题说:孔子说过“哭则不歌”吗?没有说过“歌则不哭”啊。这孔子真是,你要说你把话说全了。那么这个程颐听了以后他可能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种反驳,就涨红着脸跟人家争起来。这个事儿本来跟苏轼八杆子都打不着,可苏轼是个什么人呢?他那种性格本来就不喜欢程颐这种人,看上去又古板,又僵化、又不变通。他本人是个什么呢?
8、是个很善于变通的人,又很幽默风趣,看见程颐在那儿还在据理力争的样子,心里头就泛起一种反感,忍不住就要说一句话:“此乃鏖糟陂里叔孙通所制礼也”。这话特别文雅,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叔孙通是何许人也?叔孙通是秦汉时候的一个儒生,刘邦打败项羽得了天下以后,做了皇帝,需要有人为他制礼作乐,就是定规矩。叔孙通就给他定了一整套朝廷上上下下的规矩,刘邦觉得自己坐在这套规矩上面做皇帝,威风多了。所以叔孙通是汉朝的时候的一个大儒,也算是汉朝建国之初设置礼仪的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