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539199
大小:139.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23
《苏轼的诗词人生 十、知扬州,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知定州、贬惠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十、知扬州,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知定州、贬惠州哲宗赵煦元祐七年(1092)二月,任扬州知州,哲宗赵煦元祐七年(1092)九月,苏轼由知扬州改任兵部尚书,回京赴任途经宿州。哲宗赵煦元祐八年(1093)高太皇太后去世,苏轼妻丧,哲宗亲政,新党再度执政,九月任定州知州。哲宗赵煦元祐九年(1094)四月十二日,改元绍圣,哲宗要继承父皇改革的遗志,将革新变法的大业进行到底,将苏轼一赃官再贬,哲宗赵煦绍圣元年(1094)六月,再遭贬惠州。从此没有再回朝廷了。从元祐七年(1092)二月,任扬州知州,到绍圣四年(1097)四月十七日,把苏轼再贬儋州别驾、昌化军安置(九品)。这期间共计五
2、年两个月,这里介绍了这期间苏轼所写的诗词十首,还有一篇游记。(一)知扬州哲宗赵煦元祐七年(1092)二月,任扬州知州,哲宗赵煦元祐七年(1092)九月,苏轼由知扬州改任兵部尚书,回京赴任途经宿州。哲宗赵煦元祐八年(1093)高太皇太后去世,妻丧,哲宗亲政,新党再度执政,九月任定州知州。1《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墨云拖雨过西楼。水东流。晚烟收。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美人微笑转星眸。月花羞。捧金瓯。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注释】1.巫山:此暗指美人。用巫山神女与楚襄王相会的故事。2.篘:chōu,一种竹制的滤
3、酒的器具:“黄篾楼中挂酒篘。”(皮日休《奉和鲁望新夏东郊闲泛》或《奉和鲁望新夏东郊闲泛见怀次韵》)酒新篘,新漉出的酒。3.月华羞:美人笑脸盈盈,顾盼生辉,使姣好的月亮都自愧弗如。4.瓯:ōu,杯。瓯子。金瓯,酒杯的美称。5.歌扇:旧时歌者歌舞时用的扇子。歌扇萦风,(美人)翩翩舞扇招来徐徐清风。6.“试问”三句:苏轼以酒色自娱来解嘲,似乎自己放浪形骸,忘怀一切,其实不过是苦中作乐。7.醉扬州:杜牧《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译文】傍晚,乌云带雨飘过西楼,洒落一阵骤雨。水向东流,云收雾散。夕阳透过绿柳,映照在随风飘动的窗帘
4、上。今夜歌楼景色无限好,花朵鲜艳,美酒新熟。美人微笑捧金瓯,星眸生辉,月花含羞。舞扇送来习习清风,吹散一春愁。试问江南诸伴侣,谁有我这样潇洒,醉梦扬州!【赏析】这首词抒写作者在一个雨霁月朗的良宵,美人相伴、饮酒听歌的欢娱情景。表现了作者乐而忘忧、陶情风月的旷达情怀。作者身不由己、不到两年时间就先后徙知杭州、颍州、扬州,“二年阅三州”、奔命于仕途,所以这里才会出现“及时行乐”的情形。对作者来说这是一个暂时的解脱。正因为如此,此时作者将个人的烦恼、宠辱完全置诸脑后,全心身地赏玩这良辰美景,在这种心境下,笔调就显得轻松明快、如行云流水。上片写景。从“墨云”到“回照”五个短句,
5、依次写出傍晚时雨过天晴的景象变化。先是墨云拖雨,而后是水向东流,而后云收雾敛,而后夕阳返照,风吹帘动。如此依时序次第展开,如同一组变幻组接的镜头,意象纷呈而又气脉连贯。这里用“拖”、“流”、“收”、“回”几个动词,给人以画面摇曳、变动不居的空间感。“晚烟”“残阳”则晓人以时间。接下来是作者对如此良辰美景情不自禁的赞叹。有美女相伴,鲜花簇拥,新酒助兴,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巫山”二字暗指美女,为引起下片细致刻画美人情态作了先导。下片写人。前五句是描摹美人情态。说她笑脸盈盈,明眸如星,顾盼生辉,使姣好的月亮都自愧不如。她时而捧杯敬酒,时而轻歌曼舞,翩翩舞扇招来缕缕清风,以致
6、吹散了弥漫于心头上的愁云。最后三句,化用杜牧诗意。这里作者以沉缅于酒色自许,似乎是忘怀一切,放浪形骸,实则不过是自我解嘲,苦中取乐。据北南宋×赵德麟(名令畴,字景贶,又字德麟,自号聊复翁,又号藏六居士)《侯鲭录》记载,作者在颍州时就因久雪人饥,彻夜不眠。到扬州后又看到吏胥催交积欠,夏田一熟“使民反思凶年”,无以为生。百姓的疾苦,个人的遭际,酝成了作者“一春愁”。因此作者以酒消愁,不过是求得心理上的一时宽解,狂放之中,深隐着心灵上的创痛。以旷达的笔调表达此种心境,更其沉痛。【背景】这首词作于哲宗赵煦元祐七年(1092)。这年二月作者由颍州改知扬州。在扬州待了半年时间,元祐
7、八年即被召还进京。此词即作于扬州任上。时年57岁。(二)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哲宗赵煦元祐七年(1092)八月,苏轼自扬州以兵部尚书诏还,九月到京,后迁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守礼部尚书任。哲宗赵煦元祐八年(1093)高太皇太后去世,高太皇太后死后,一些深恨高太皇太后之人诬陷其在世时曾打算废黜哲宗。这些人还随意杜撰了一些高太皇太后的不是,并为哲宗起草废高太皇太后为庶人的诏书。向太后(哲宗嫡母)听到此事后,大惊失色的找到哲宗哭诉说:“太皇太后生前,我每天都在宫中相伴,老天在上,哪里来的这种话?假若皇上执意这样做,是说我也曾参与这件事,你将置我于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