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四逆汤临床运用经验

茯苓四逆汤临床运用经验

ID:9099395

大小:3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7

茯苓四逆汤临床运用经验_第1页
茯苓四逆汤临床运用经验_第2页
茯苓四逆汤临床运用经验_第3页
茯苓四逆汤临床运用经验_第4页
茯苓四逆汤临床运用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茯苓四逆汤临床运用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茯苓四逆汤临床运用经验周连三述;唐祖宣整理  茯苓四逆汤出自仲景《伤寒论》,由茯苓、人参、附子、干姜、甘草五味药组成。五味配合,既可回阳救逆,又能培土补虚。  此方主治,仲景仅提出汗、下后“烦躁”一证,而分析其内容,确包括了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干姜附子汤三个方剂的药物。四逆汤具有回阳救逆的功能,主治少阴病厥逆,恶寒踡卧,下利清谷,腹疼吐利,脉沉等证,乃阳虚阴盛阳亡之证精卵结合的瞬间,阳气最盛,阴气最少;死亡为阴最盛,阳无。,故急以姜、附回阳。此方比四逆汤多茯苓、人参二味,茯苓能补脾渗水利湿,人参补益气血。四逆汤纯为回阳,本方兼以固正矣。干姜

2、附子汤治疗汗、下之后,“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脉沉微”之证,乃汗、下后阳虚阴盛,势急而病轻,故仅用姜、附二味,不用甘草,扶阳以抑阴。茯苓四逆证,虽亦发于汗、下之后,但阳虚而正亦虚,势缓病重,故用大剂复方,扶阳以补正。四逆加人参汤比茯苓四逆仅少茯苓一味,主治“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之证,此为阳亡正亦虚,故加人参以固正。阳虚者,由于寒盛;正虚者,源于脾弱。寒则多为水邪克火,脾弱多为水湿不化,故茯苓四逆以茯苓为君,伐水补脾而利湿。其力较以上三方为缓,而具有三方之总合作用,并有利水去湿之功,临床运用范围较上三方为广。现将个人运用

3、本方的点滴经验作一简介,仅供同道参考。谬误之处,希加指正。  1.阳亡正虚烦躁案:  故友段××,素体衰弱,形体消瘦,患病年余,久治不愈。证见两目欲脱,烦躁欲死,以头冲墙,高声呼烦。家属诉:初起微烦头疼,屡经诊治,因其烦躁,均用寒凉清热之剂,多剂无效,病反增剧。面色青黑,精神极惫,气喘不足以息,急汗如油而凉,四肢厥逆,脉沉细欲绝。拟方如下:  茯苓一两 高丽参一两 炮附子一两 炮干姜一两  甘草一两 急煎服之。  服后,烦躁自止,后减其量,继服十余剂而愈。  按:烦躁证,病因颇多,治法各异,有邪在表而烦躁者,治宜清热解表;有邪在里而烦躁者,治

4、宜苦寒清下;此例烦躁,年高体弱,正气素亏,真阳衰败,加之久病误服寒凉泻下,伐其肾阳,败其脾胃,正虚阳亡,则大汗出;汗出多则不仅亡阳,亦亡其阴,阴阳不相顺接,则四肢厥逆;真阳欲绝,无阳鼓血脉运行,脾胃衰败,不能生血,则脉细欲绝。  盖神发于阳而根于阴,阴精者,神之宅也。故阳气升,阴精不足以济上阳之亢则烦;阴气降,阴虚无阳以济之,阳根欲脱,则躁。本例微阳飞走,本根欲断,故生烦躁。仲景说:“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故用此方,回阳固正。阳壮正复,腠理固密,其汗自止。用此方而不用四逆者,以四逆为回阳抑阴之剂,无补虚之功。不用四逆

5、加人参汤者,以兼有烦躁欲死之证,故以茯苓为君,补脾以止烦。恐药轻不能挽垂绝之阳,故以大剂,频频饮之,疗效颇速。  2.发热不愈正虚亡阳案:  患者李××,女,35岁,农民,于1955年诊治。  患者素阳不足,外戚寒邪,发热恶寒,寒多热少,入夜尤甚,常增被而不暖。初用辛凉解表,继用苦寒泄下,以致病重,卧床不起已三月矣。现证:面色白无华,精神恍惚,形体消瘦,凉汗大出,面颊沟汗满下流,语声低微,气息奄奄,四肢厥逆,六脉欲绝,拟方:  茯苓一两 炮附子五钱 潞党参五钱 干姜五钱  甘草五钱  上方二日内连服七剂,汗止足温,六脉来复,继服20余剂而愈。

6、  按:外感之病,本应解表。但素体阳虚外感风寒的患者,辛凉解散、苦寒泻下均不宜用。若误用之,则伐其脾胃、败其肾阳,必至阴阳俱亡、精神离散,变成坏证。李××之证,前医愈治愈重的原因,即在于此。此时,急宜温肾中之阳,培土固正,燥脾去湿而温中,庶可挽回。服后果获良效。  3.三阴疟疾案:  患者马××,82岁,住城关旭光社,于1956年诊治。  久患疟疾,触邪而发,六脉沉弦,寒热往来,发作有时。发则高热谵语,胸满闷而疼,曾用大柴胡治疗,服后下利虚脱,急请抢救。证见:虚脱,倒卧于地,面色脱落,下利黑屎满身,牙关紧急,不能言语,仅有微息,六脉沉微欲绝,

7、四肢厥逆。拟方:  茯苓一两 炮附子八钱 炮干姜五钱 人参五钱  甘草五钱 急煎服之。  一剂泻止足温,能言气壮,六脉来复,继服三剂,其疟亦随之而愈。  按《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真气内守,病安从来”。此高龄患瘧,感邪即发,标为热象,本为内虚,误服泻下,以伐其正,肾中真阳飞走,脾败下利,正虚阳亡,则厥逆脉绝,已现虚脱之象。此方壮肾阳、补脾胃,阳气来复,正气杜盛,正复而邪自去,故瘧亦随之而愈。  4.虚寒眼疾案:  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上注,神气游行而出入也。黄元御说:“窍开而光露,是以无微而不烛,一有微阴不降,则雾露暖空,神气障蔽

8、,阳陷而光損矣。”昔时,吾阅黄元御著《黄氏医书八种》,至创用乌肝汤(即茯苓四逆汤加白芍、桂枝、首乌)治疗眼疾,即合书不观,以为眼疾全为阳热之证,而无虚寒之理也。后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