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梭菌毒素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艰难梭菌毒素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ID:9068095

大小:236.1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6

艰难梭菌毒素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_第1页
艰难梭菌毒素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_第2页
艰难梭菌毒素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_第3页
艰难梭菌毒素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_第4页
艰难梭菌毒素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艰难梭菌毒素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畜牧兽医2014年第41卷第12期疾病防治·263·艰难梭菌毒素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倪孟颖,吴长德,杨晶雪(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辽宁沈阳110866)摘要:艰难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芽胞梭菌,是人类肠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主要致病因素为毒素A(肠毒素)和毒素B(细胞毒素)。毒素A引发细胞损伤后,毒素B即可侵入肠黏膜,引起细胞病变,导致一系列与感染相关的临床表现。同时,艰难梭菌毒素也是引起猪、鸡等畜禽发生腹泻的重要因素,因此探讨艰难梭菌毒素对机体的损伤作用,有利于揭示艰难梭菌的致病机理,为其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

2、艰难梭菌;毒素;损伤;致病机理中图分类号:S852.61+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236(2014)12-0263-04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又名艰难梭菌,是梭菌属的破坏肠壁细胞,引起炎性反应进而使肠黏膜细胞变一个成员。艰难梭菌是厌氧性细菌,因其对氧气十性、凋亡、坏死和脱落(章黎华等,2012)。毒素D发分敏感,所以很难分离培养,也因此得名。艰难梭菌现于2001年,是一个22个碱基的蛋白,是促进从一般寄生在人的肠道内,1935年被发现,但直到tcdA和tcdB基因开始转录的重要RNA聚合酶σ1977年才发现艰难梭

3、菌与临床长期使用某些抗生因子。有文献提到,毒素D是含有螺旋—转角—螺素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有关,从此艰难梭菌才得到旋结构的典型DNA结合蛋白的碱性蛋白。事实上人们的关注。毒素是艰难梭菌主要的致病因素,不其与其他革兰氏阳性菌的调节蛋白相似。推断毒素同的临床分离菌株所产生的毒素不同,因而对机体D之所以对毒素的表达有正向调节作用,是因为它的致病力也不同,尤其是高致病力毒株027的出现具有DNA结合蛋白的结构。与毒素D相比,毒素(杨雪妹等,2013a),给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C则是高浓度tcdC基因的转录物,是由极性氨基酸威胁,0

4、27毒株不仅能产生毒素A和毒素B,同时还构成的包含不同长度重复氨基酸链的酸性蛋白,类能产生二元毒素,这与其高致病力密切相关。因此,似一种δ因子,共有26个碱基。然而,毒素E则被研究艰难梭菌毒素是揭示其致病机理的关键。推断是疏水蛋白。在基因数据库中并未发现毒素C1艰难梭菌毒素分类与毒素E有相似的序列(Hundsberger等,1997)。艰难梭菌毒力主要涉及因素有黏附素胞外酶、目前,对于毒素C、毒素D、毒素E3种毒素的具体菌毛、鞭毛、荚膜和细胞表面层(surfacelayer)。细功能还不是很了解。二元毒素是一种腺苷二磷酸核胞

5、表面层是一个亚晶状的结构,又称S-层(S-lay-糖转移酶,它的毒力比其他毒素都强,与艰难梭菌相er),是由蛋白质或糖蛋白构成的单分子晶格状聚合关性腹泻(CDAD)发病密切相关。物(董妍玲等,2010)。艰难梭菌可产生6种毒素:毒2艰难梭菌毒素的致病机理素A(TcdA)、毒素B(TcdB)、毒素C(TcdC)、毒素2.1毒素的分子作用机理毒素A和毒素B属于D(TcdD)、毒素E(TcdE)和二元毒素(clostridium大分子梭状芽孢杆菌毒素(LCTs)大家族,包括索氏airficilebianrytoxin,CDT)。通

6、常情况下,艰难梭菌梭菌致命的出血毒素(TcsL、TcsH)、诺维梭菌的主要产生2种毒素:毒素A和毒素B。少数艰难梭α-毒素(Tcnα)和产气荚膜梭菌中的多数细胞毒素菌可产生毒素C、毒素D、毒素E和二元毒素(Pruitt(TpeL)(Donta等,1982)。LCTs是Rho和Ras家等,2012;Spigaglia等,2002)。毒素A也称为肠毒族的鸟嘌呤核苷三磷酸酶(GTPase)的同源毒素素,能引起肠黏膜分泌增多甚至出血;而毒素B则(Bishop等,2000)。它通过糖基化抑制宿主Rho为细胞毒素,可以刺激单核细胞释放炎

7、性因子,直接GTPase的活性,能细微地调节真核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蛋白,进而迫使细胞骨架解体和细胞死收稿日期:2014-07-16亡。它还是许多重要细胞过程的调解因子,如细胞作者简介:倪孟颖(1988-),女,辽宁人,硕士生,研究方向:动物病理学。循环周期、细胞黏附、细胞分裂(Burridge等,2004)。通信作者:吴长德。Tel:024-88487156;E-mail:wucd71@126.com毒素A和毒素B都具有糖基转移酶活性,其靶标是·264·疾病防治中国畜牧兽医2014年第41卷第12期小,毒素A+-突变体对

8、Vero细胞的损伤减小。Rho家族GTPases。糖基转移后,导致RhoA、Rac1B和Cdc42失活,信号传导级联反应遭到破坏,细胞Kuehne等(2010)也进行了类似的动物试验,tcdA循环被打破,细胞骨架完整性受损。同时这种损伤和tcdB基因缺陷突变体均显示对仓鼠有病理性损导致肠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