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孔子的等级观念

浅论孔子的等级观念

ID:9064535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6

浅论孔子的等级观念_第1页
浅论孔子的等级观念_第2页
浅论孔子的等级观念_第3页
浅论孔子的等级观念_第4页
浅论孔子的等级观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孔子的等级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论孔子的等级观念吉云鹤10级中文(2)班2010221102110015摘要:孔子生活在春秋后期,却梦寐以求西周盛世,决心复兴周礼。他一生东奔西走,大声疾呼,为的就是继承周公事业。封建等级观是孔子政治学说的支柱,主要是讲贵贱之序、名分之分和孝友忠贞等,他虽然是领主等级制统治秩序的反映,但又变成维持封建地主制社会秩序的强大精神武器。其影响是深远的。关键词:封建、等级观、礼制、正名西周的不同等级领主有着不同的名分,从而也就各自有各自的义务与权利。据汉儒追述,周礼的尊卑观念和规定十分严格:“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天子祭天下名山

2、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礼记•王制》)①领主有了名分,山川也有了名分,这实际上是划定等级的剥削范围。越级主祭,就是非礼。“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礼记•礼器》)②,以高为贵。房子地基高出了规定,就是“不臣之心”,非礼。春秋后期,名存实变的现象十分普遍,昔日那一套周礼的规定,现在无济于事;昔日的所谓违礼僭越行为,现在不仅入乡随俗,而且顺理成章。“正名”问题确实引起过热烈讨论,但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目的。孔子十分重视“正名”,他是企图用“旧名”去纠正“新实”,以达到复兴领主等级制统

3、治秩序的目的。早在孔子三十五岁适齐时,对齐景公所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已经有了正名。但是,作为正名说,却是在他老年时期90提出来的。大约在鲁哀公七年至十年(公元前488年——前485年)只间,孔子曾带领学生区卫国。他的不少学生在卫国做了官。卫出公也有意要重用孔子。于是子路就问孔子,如果他执政了,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孔子便大谈起“正名”。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4、;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③正名,即“正百事之名”。如果从这个意思上理解,孔子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是无可非议的。但问题不那么简单,它寄托了孔子匡天下的步骤:名正——言顺——事成——礼乐兴——民可措手足。他认为,在社会秩序混乱的情况下,“名不正言不顺”的社会问题就会存在;社会秩序安定了,就会“名正言顺”。孔子正名之主旨在兴礼乐,一旦名位“正”了,礼乐“兴”了,等级制统治秩序也就重新稳定,整个社会就可以“中和”了。之后,孔子

5、对于“正名”还有进一步阐述。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⑤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⑥这三段话,是要执政者发挥表率作用。所以孔子说,正人必正己,否则无法号令别人。但也不能夸大了“名”对“实”的作用,孔子过分强调“正名”,把正名看作是成事的先决条件,那是不妥当的。春秋时期,名分引起的混乱,并不是由于人们对于事物概念的不清楚,而主要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名”存“实”变。孔子在鲁,至齐,适卫,

6、到处碰上“名不正”的事情,他都予以“正名”,以期稳定等级制统治秩序。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於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论语·宪问》)⑦大约在“请讨陈恒”的前后,季氏准备攻打和消灭风姓小国颛臾时,曾派冉求和子路去征求孔子的意见。孔子极力反对,认为颛臾是周的“社稷之臣”,国中之国,为什么要讨伐呢?它有力量就按照自己的名位地位来尽力,如果实在无能为力也就算了。冉求说:颛臾国城墙坚固,又靠近季氏领地费邑,“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反驳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

7、氏》)⑧朱熹《论语集注》解释孔子的话:均,谓各得其分;安,为上下相安。季氏之欲取颛臾,患寡与贫耳。然是时季氏据国,而鲁公无民,则不均矣;君弱臣强,互生嫌隙,则不安矣。均则不患于贫而和,和则不患于寡而定,安则不相移而无倾覆之患。历来对此解释不一,朱熹之见是一说。孔子在这里讲的“均”,主要是指义务均等的意思,但也不能讲没有一点财富均等的意思。按前者意思说,季康子自己都做不到向鲁哀公和周天子尽“宾服”,还有什么理由去讨伐颛臾呢?所以孔子指责季氏既不能修德服“远人”又把鲁邦搞得“分崩离析”,而今又想动干戈,难道就不怕鲁公室来讨伐吗?按后者的意思说,

8、在土地和财产的分派上,孔子要人们安于自己的等级名分,不互相侵夺,上下才能相安无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他们在政治经济上采取均、平、安的公正方针,无疑是有利于人民群众和社会生产的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