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神学的语言转向及其诠释的冲突

华人神学的语言转向及其诠释的冲突

ID:8992814

大小:3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4

华人神学的语言转向及其诠释的冲突_第1页
华人神学的语言转向及其诠释的冲突_第2页
华人神学的语言转向及其诠释的冲突_第3页
华人神学的语言转向及其诠释的冲突_第4页
华人神学的语言转向及其诠释的冲突_第5页
资源描述:

《华人神学的语言转向及其诠释的冲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华人神学的语言转向及其诠释的冲突──教会性神学与人文性神学的争端作者:曾庆豹 华人神学的语言转向及其诠释的冲突──教会性神学与人文性神学的争端作者:曾庆豹 华人神学的语言转向及其诠释的冲突──教会性神学与人文性神学的争端作者:曾庆豹 华人神学的语言转向及其诠释的冲突──教会性神学与人文性神学的争端作者:曾庆豹   从罗秉祥在《时代论坛》第四一九及四二○期提出「中国亚波罗」的模糊性、争议性的概念,引起在《时代论坛》一连串的争端,参与讨论的人包括江大惠、李景雄、李秋零、张贤勇、梁家麟、博凡等人,分别环绕著「文化基督徒」、「汉语神学」

2、、「神学与传统」、「学术与教会」、「香港神学界面对中国学界的挑战」、「相关基督教文字著作在中国的情况及其影响」做讨论,进而渐渐的形成两种壁垒分明的立场:一是代表香港教会界教会性神学建制的梁家麟,和另一是代表中国学界人文性神学建制的刘小枫。  虽然我们未见刘小枫做过任何的发言,但从张贤勇替刘的辩护,和博凡对梁的立场的攻击来看,刘一直都是「隐性的身分」。而梁针对对手的批评,也主要是以刘作为假想敌。那几个争论不休的概念如「文化基督徒」、「汉语神学」等,甚至所谓汉译基督教学术著作的问题,事实上都一直与刘有关。  除了一些言不及意的论点之

3、争,我个人觉得这是一次神学界(教会性的与人文性的)「语言转向」所引发的「诠释的冲突」--当然那不只是语词之争或者是诠释不同的问题。  所谓「语言转向」,是指教会性的神学发言,突然要面对刘提出的汉语神学,做出某种程度的反应。罗秉祥首先表达了这个焦虑,这样的反应使梁觉得不是味道,接著就引伸到相关的问题上去。我大致从三方面来显示「诠释冲突」的现象(作者按:此处的「语言」应泛指「语境」而言):    一、「港人语言」对「北京语言」  罗以港人的主体性意识到语言的贫困,面对九七后带意识形态性的北京语的强势运作,势必造成港语的边缘化。  语

4、言的能力即生存的能力,语言的边缘化势必造成生存的边缘化。罗的身分危机(发言能力的危机)是语言压迫的危机,不管是个人的反应或代表多数的港人的状况,都可以嗅到北京语的霸权(Hegemony)效应。刘提出汉语神学的构想难免不变成「北京语中心主义」,港语的生存空间将会相对萎缩。  华人神学界面对九七的「语言转向」不是发言权的问题,没有罗所认为的那么夸张,说甚么发言权旁落,神学界有教会作为他们发言的对象,对于学界自然采取不同的发言形式。关于发言权的问题,是教会语言与学术语言冲突之问题,而九七的「语言转向」应该只是北京语对港语的压迫的问题。

5、    二、「教会语言」对「学术语言」  再者,长期在安全的教会性神学建制中生存的言说系统,在与中国大陆汉译基督教论著的普遍流通相逢时,总会产生某种差异感,甚至会发现教会性言说似乎无法承担太多诸如此类的非教会性言说体系;尤其是学术建制下的言说系统,更难容纳教会性的言说实践,就像是在不同的游戏规范中玩不同的游戏式的。  如果教会性言说仅仅是用于教会功能性和宗教语言方面,尚可以很自在,一旦放在学术论辩的竞争性中时,恐怕就会造成格格不入的感受。梁对中国大陆学界现象的分析和梁的反应1,都说明了两种言说系统的不同,许多不必要的误解和偏见,

6、都可以看作是教会面对人文性的学术语言时,那种「语言转向」所引发出的「诠释冲突」的结果。    三、「英美语言」对「欧陆语言」  从教会语言与学术语言之间的诠释冲突则引伸到另一个层次上。长期支配著教会性神学建制的言说背景,主要来自于英美语系的神学言说成果。中国学界对基督教神学论著的译介,则大量的吸纳英美语系不太关注的德、法、俄语系的神学论著。可以看得出来,英美与德、法、俄对基督教的诠释有其严重的分歧,加上华人神学界过度依赖英美,尤其教会性神学建制的神学工作者,多受业于英美的神学言说系统。而中国大陆知识界所接触的基督教论著,主要是以

7、德、法、俄为主,加上他们往往又以学术或人文性的形式来展开论述,对于我们这些熟悉了英美语系和教会性认知结构的神学建制的人,这已不只是陌生的问题,而是在不同的生存体验下「诠释的冲突」的问题。  维根斯坦说「想象一种语言意味著想象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并不是先有意义或体验,然后才著手为之穿上语词;我们能够拥有意义和体验,仅仅是因为我们拥有一种语言以容纳体验。英美和德、法、俄各自有自己的生存经验,所展开的神学言说自然也就有所不同,这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说任何的诠释都是在某种生存体验中进行的,英美语系和德法俄欧陆语系又分属不同生存体验之下

8、,通过他们的言说系统来理解的基督教也就展现了不同的诠释面貌。  总之,教会性的神学建制和人文性神学建制若存在著所谓的争端,那就是当中国大陆学界在把欧陆语系的基督教著作译介流通时,神学语言源流有了一种「语言转向」,在不同语言源流认知基督教的冲突事实上也就有「诠释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