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三百讲》之二(第31~60讲)

《论语三百讲》之二(第31~60讲)

ID:8958933

大小:71.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4-13

《论语三百讲》之二(第31~60讲)_第1页
《论语三百讲》之二(第31~60讲)_第2页
《论语三百讲》之二(第31~60讲)_第3页
《论语三百讲》之二(第31~60讲)_第4页
《论语三百讲》之二(第31~60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三百讲》之二(第31~60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语三百讲》之二(第31~60讲) 第31讲表里如一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第三》【译】孔子说,一个人没有真诚的心意,能用礼做什么呢?一个人没有真诚的心意,能用乐做什么呢?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论语·阳货第十七》【译】孔子说,我们说礼啊礼啊,难道只是指玉帛吗?我们说乐啊乐啊,难道只是指钟鼓吗?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第三》【译】林放请教礼的根本道理。孔子说,你提的真是大问题啊,一般的礼与其铺张奢侈,

2、宁可简约朴素;至于丧礼,与其仪式周全,不如心中哀泣。我们对别人有各种礼仪方面表现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有真诚的情感做基础,这样表现出来才能恰到好处。否则的话,你外表一切都合乎规矩,但内心没有情感,别人只会觉得这个人好像在演戏,这是浪费生命。每一次的作为都有真诚的情感做基础,人的生命他内在就有比较强的力量,他的自我就凝结得比较完整。他的生命就比较能够显示一种长久的、长期的发展,最后慢慢累积起来形成一种人格的特质,内外表里可以追求一致,这其实也是一种非常愉快的事情。  第32讲 如何竞争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3、《论语·八佾第三》【译】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如果一定要有那就比赛射箭吧,比赛时上下台阶与饮酒,都拱手作礼,互相谦让。这样的竞争,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在希腊人观念里面,身体方面的健康跟心灵方面的美丽,可以成为对照的来配合发展。一个人如果说身体不健康,他的心智也可能受到干扰,那么相反的身心都健全了是一个很好的理想。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在竞赛的时候,不要只在运动项目或者体力方面的项目跟别人竞赛,因为那个项目维持的时间很短暂,并且强中更有强中手。我们要尽量转向另外一个更公平的而长期的竞赛,那就是在自己的德行修养上不断地提升。在这一方面没

4、有人跟你竞争,而天下人又都跟你竞争,但是你跟别人竞争是次要的,跟自己竞争那才是主要的,要不断地自我超越。 第33讲 审美原则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为也?”子曰:“绘事后素。”子夏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矣。”——《论语·八佾第三》【译】子夏请教说,笑眯眯的脸真好看,滴溜溜的眼真漂亮,白色的衣服就已经光彩耀目了。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绘画时最后才上白色。子夏接着说,那么礼是不是后来才产生的?孔子说,能够带给我启发的就是商,现在可以同你谈《诗》了。譬如一个人穿上彩色的衣服,化妆化得很浓,你根

5、本不知道她长什么样子。相反的,白色作为装饰的话,可以使她原有的真实的相貌一览无遗,她原来是如何的情况表现出来。我们讲儒家的思想,这个重点一再要加以强调,也就是真实的情感才是人类生命里面最重要的根据、基础。而你外面所受的教育、礼仪都是为了帮助你真实的情感,有一个适当的表达的方式。 第34讲 诚敬祖先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八佾第三》 【译】祭祀时有如受祭者真的灵在,祭鬼神时有如鬼神真的灵在。孔子说,我不赞成那种祭祀时,有如不祭祀的态度。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些古人的观念或者西方人,或者我们老祖先的想法影响我们,产生

6、作用,所以对我们来说的话,作用它才是一个检证你是否有效,是否存在的一个重要标准。否则的话,你光是在而没有用,那在跟不在有什么差别。所以我们中国人很喜欢讲一样东西的本体在不在,要从它的作用来看它是什么样的本体,要看它有什么效果。西方也说你要判断一棵树的好坏,要看它结的果子好坏,一棵树长得很漂亮,结的果子不好,这棵树照样不好。果子就好像我们说的结果,你事情的结果作用如何,才能检验你前面的基础打得好不好。孔子一生最谨慎的三件事:斋戒、战争、疾病。在《左传》里面也提到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有两件:祭祀、军事。 第35讲 谨慎敬天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

7、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第三》【译】王孙贾请教孔子,“与其讨好尊贵的奥神,不如讨好当令的灶神”,这句话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得罪了天,就没有地方可以献上祷告了。 一个人有信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生命总是会结束,如果生命结束就统统消失的话,你这一生奋斗所为何来。对孔子来说的话,当他面对人生重大的关键的时候,他就要思考到底人生的意义何在。一个人只有面对死亡的时候,才会真诚地说出内心的信仰。这个信仰就使得孔子相信,人死了之后可以得到适当的报应。孔子不是宗教家,但是他个人有深刻的信仰,这个信仰

8、对他来说不是要逃避现实的责任,而是使他更勇敢地去承担现实世界的责任。遇到任何问题都不回避,他知道“知其不可而为之”,知道自己有什么使命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