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三百讲(41-50讲)

论语三百讲(41-50讲)

ID:33677500

大小:55.7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8

论语三百讲(41-50讲)_第1页
论语三百讲(41-50讲)_第2页
论语三百讲(41-50讲)_第3页
论语三百讲(41-50讲)_第4页
论语三百讲(41-50讲)_第5页
论语三百讲(41-50讲)_第6页
资源描述:

《论语三百讲(41-50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语三百讲》第41讲仁者安仁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第四》【译】孔子说,不行仁的人,没有办法持久处在困境中,也没有办法长期处在顺境中。行仁者是自然而然走在人生正途上,明智者则是了解人生正途的重要,而作此选择。一个人做好事本来就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外面的压力或是金钱的诱惑,有很多理由都从外而来的;第二种是由内而发我自己愿意做好事,没有外在的干扰,也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就是做好事,我自己愿意做,这才是儒家的思想。儒家并不是说光教你做好人、做好事,

2、同时也有说明做好人,做好事对你自己是最有利的,对每一个做好事的人本身是最有利的。这一点是我们要特别强调的,因为确实如此,它可以使你向善的人性不断得到实现的机会,感觉到生命越来越充实,越来越圆满。当然最高的境界还是要到行仁的阶段,到最后完全不在乎任何一切,只为了我该做,我就做。第42讲仁者的好恶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第四》【译】孔子说,只有行仁者能够做到,喜爱好人,厌恶坏人。儒家对人的看法,它不会那么天真,不会说人性本善,它也知道每一个人都有弱点。每一个人都要做选择,每一次

3、都是个挑战,都是一个考验,只有仁者可以喜欢好人,讨厌坏人,不管是朋友还是敌人都一样。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第四》【译】孔子说只要立志行仁,就不会做坏事了。“仁”就是我这个人的人生正路。孔子认为一个人只要立志行仁就不会做坏事了,行仁跟恶是绝对势不两立的。你现在说我要立志行仁,就等于是我立志走上我个人的人生正路,那绝对不会做坏事。你跟邪恶势不两立,这个代表人性向善,因为真诚的时候,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你跟邪恶势不两立,因为你向善,当然是反对邪恶。人性是向善的,由内心引发真诚的力量是

4、关键。行仁者跟你所知的所有的坏事都势不两立,你对人的判断一定是只问是非,只问善恶,这样的人行仁才能真正达到一个标准,叫做无私。第43讲富贵与贫贱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第四》【译】孔子说,富有与尊贵是每一个人都想要的,如果不依正当的途径加于君子身上,他是不会接受的。贫穷与卑微是每一个人都讨厌的,如果不依正当的途径加于君子身上,他是不会逃避的。君子如

5、果离开了人生正途凭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君子不会有片刻的时间脱离人生的正途,在匆忙、急迫的时候,坚持如此,在危险、困顿的时候,也坚持如此。富贵跟贫贱这两者对人来说都有某种诱惑,如果给我富贵的话,我就很容易因为有富贵而忘记了根本;反之当你贫贱的时候,外面没有任何依靠,你反而比较容易收敛自己,回归内心去思考清楚,人生应该何去何从。孔子这段话说出了一般人的心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但是对这两种态度不同正好显出儒家思想的最主要的特色。第44讲用力行仁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

6、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第四》【译】孔子说,我不曾见过爱好完美人格者与厌恶不完美人格者。一个人爱好完美的人格已经达到最好的极限了,厌恶不完美的人格,那么他追求完美人格的办法是不使偏邪的行为出现在自己身上。有没有人会在某一段时间致力于培养完美人格的呢?真要这么做我不曾见过力量不够的,或许真有力量不够的,只是我未曾见过罢了。仁的内容:l人之性:人性向善;l人之道:择善固执;l人之成:止于至善。孔子教学

7、的策略:l消极的:不要做坏事;l积极的:要去做好事。孔子认为没有谁力量不够的,只要任何时候你愿意走上人生的正路,没有力量不够的,就看你自己愿不愿意选择这个路而已。而有些人不愿意选择是因为他有各种利害的考虑,很多时候你会觉得生活构成一个习惯,习惯形成某种轨道。你在这上面走感觉很轻松,觉得反正我不太好,别人也没有比我更好,我有点差,别人好像也比我更差,就得过且过,结果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人生最怕时间一去不再回来,时间是不等人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第45讲走向完美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

8、仁矣。”——《论语·里仁第四》【译】孔子说人们所犯的过错各由其本身的性格类别而来,因此察看一个人的过错,就知道他的人生正途何在。每一个人都难免犯错,如果他比较温和,那他的过失就可能偏向懦弱这一方面;相对的个性比较刚强的人,他的过失就可能就是比较莽撞了。如果一个孩子的表现让你看不到任何过失,你就很难给他指导,因为他每一方面表现得都很好,他有时候是刻意让自己的过失不要显出来,那父母反而无从教起。所以对于有些孩子恐怕需要多鼓励一下,让他在某些事情上往前走。孔子也说个性冲动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