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945895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3
《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金融支持现状及问题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金融支持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金融支持现状 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来皖视察时指示,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2009年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安徽省政府设立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经过近几年皖江城市带的快速发展,示范区内金融机构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逐步形成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体,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层次金融体系。 (一)银行业稳步运行 随着我国金融机构十多年的改革,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内的银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国有四大商业银行成功上市后银行业市场化的进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快,经济的发展对存款货币银行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由于皖江示范区内的资本市场起步比较晚,市场化的程度还不高,规模不大。因此,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业一直承担着示范区内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角色,以下将从银行的信贷规模着手分析银行业对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持。一方面信贷规模不断扩大,弥补了产业转移中所需资金的缺口。另一方面,在最近五年来,安徽省的固定资产投资于国内贷款的总额连续攀升,可见银行对于社会固定资产建设的作用在不断增加。而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对资金的需求主要来自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升级改造这两个方面,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自银行贷款比例的增加,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银行业对承接产业转移支持的力度在增加。 (二)证券业不断发展 从2005年安徽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以来,皖江城市群的股权分置改革也紧跟其后,证券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直接融资的比重不断增加。据证监会安徽监督局统计,皖江城市群的上市公司数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仅有2家逐渐发展壮大,截止到2014年上市公司的数目已接近50家,企业上市的步伐明显加快;而且最新统计的数据,截止至2015年3月30日,安徽辖区证券经营机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数目已接近200家。在2013年的中国证监会评价中,华安和国元这两家证券公司均被评为A类,证券业的发展越来越规范。股票筹资额也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足10亿元,已上升到2014年的220多亿元,在牛熊市虽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总体上还是呈现上升趋势,从美国次贷危机以后证券业的发展更是显著的增长,反映出资本市场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保险业日趋完善 近年来,保险市场在皖江城市带得到了稳步的发展,经营机构的数量逐渐增加,保障的功能也日趋完善。截止2014年底,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内省级及以上保险机构共有48家(其中属于法人机构1家),保险中介机构共有183家(法人机构占39家),共有代理机构6677家,从事保险行业人员将近16万人。保费总收入已经突破480亿元,保费总收入在全国排名第12位,其中覆盖面积逐步扩大均为与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重要领域② 。经过近几年保险业的快速发展,示范区内保险市场经营主体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目前已初步建成了多种形式并存、市场公平竞争、分工比较合理、功能相对完善、快速稳步发展的市场体系。 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在金融支持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业务创新不足 虽然股份制改革的进程在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已基本完成,但在短时间内皖江城市带的金融机构经营方式却很难得到改变,一些县域金融机构还不能转变经营理念,主营的业务还是围绕存贷款业务展开,很少结合示范区内产业转移进程中生产各个环节金融业务的需求特点。银行在开展业务时并没有形成一种主动服务的意识,这就造成产业转移时对创新业务的需求与银行业务的供给不匹配。另一方面由于金融业务创新不足,在本地区开展的金融业务已满足不了那些从东部沿海地区转移过来的企业对服务的需要,这些转移过来的企业一般对金融服务的水平要求比本地区高,皖江城市的金融服务机构在效率、外汇结算、支付手段等方面与这些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业务创新不足的问题很突出。 (二)缺乏合作机制 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内金融机构与东部沿海地区的金融机构之间缺少高效沟通与合作的机制。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进程的推进,对与东部沿海地区资本相互融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皖江城市带示范区金融一体化还尚未形成,在融入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经济圈这方面皖江城市带起步比较晚,对与长三角经济圈的金融合作关系还没有建立,尤其是那些在产业转移中所需的新型企业组织模式(如企业集团、母子企业、跨国企业),要求两地金融机构间在办理转出转入业务时有密切的联系,关于企业融资方面的信息要掌握清楚。目前,皖江示范区内的转移企业在东部区域的使用纪录信息和资信评级结果并没有随同企业一起转移过来,这些信息不能在本地区共享通用。除此之外,在皖江示范区内提供以股权合作、银团贷款等形式的金融服务还很少见,这些将影响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进程。 三、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在金融支持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业务创新 1.发展产业投资基金 长期以来,皖江城市带示范区经济发展的根本缺陷是基础产业和支柱型产业发展的严重滞后,技术水平低下,资本投入不足,从而大大削弱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建议皖江城市带示范区积极推进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一方面积极开展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工作,明确试点范围,选择试点单位,同时要强化管理。产业投资基金试点涉及到金融方面、产业发展、风险控制和投资管理等诸多方面学问,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另一方面,政府在引导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中要发挥作用。但这同时,政府也不宜过多涉及基金的运作,但可以根据皖江城市带转移产业发展制定政策,对基金的引导作用可以通过对基金的基本投资限制和基金的设立审批程序来实现。另外,为了鼓励发展的产业定向投资的基金,还可以对在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内设立的投资基金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2.完善便捷支付结算 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部转移的稳步推进,承接转移示范区与外界的贸易越来越频繁,交易的数额越来越大,交易的方式也从简单趋于复杂。建议皖江示范区内金融机构建立配套完善的能提供高效的、安全的支付结算体系。一是完善现行账户管理制度。如简化个体工商户账户的开立手续,同时对于单位结算账户与个人结算账户使用范围的不同要有明确的界定,加强对单位与个人账户转账业务监管。二是完善支票管理制度;可以通过延长异地支票的提示付款期限来实现。三是对于支付系统运行限额和时序作适当调整。大额支付系统运行时序适当调大,小额支付系统在节假日期间贷记业务的金额上限适当调高以满足单位资金汇划时的需求。四是引导大众的使用习惯,提倡新型支付工具使用。如在电子商业汇票安全、便捷的优势上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相应优惠政策推进电子商业汇票办理和贴现业务的开展。 3.推进金融租赁发展 金融租赁是一种结合租赁、贸易、信贷于一身的一种创新型融资方式。首先,在示范区内应积极推进融资方式的创新,并有意尝试租赁资产证券化,创新租赁业务是金融租赁公司发展的根本,利用金融租赁业务形式多样化的优势,设计新型的金融产品,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其次,完善法律制度和监管制度,为融资租赁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根据国内外金融租赁发展的成功经验,在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制定和完善金融租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最后,由于金融租赁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都很强的业务,在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内应加强租赁人才的培养,提高租赁业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在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内,可以通过相关政策引进租赁业务的专业性人才,改进专业性技术等手段,提高金融租赁从业人员的整体能力和专业素质。 (二)促进机构合作 1.开展跨区股权合作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区域内双边投资更加活跃,特别是一些大的银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的银行业务中来自示范区外的每年都在增长,而且这种增加趋势还在延续。对于皖江城市带区内金融机构进行跨区股权合作,结合皖江示范区的实际情况。第一,慎重选择跨区合作的对象,这直接关系到机构发展的前景和未来的盈利能力。第二,做好风险控制,相对于那些有着丰富的合作经验、规模大盈利能力强的大型金融机构,皖江城市带示范区金融机构管理上缺乏经验,只能通过在实践中去积累,皖江示范区内开展跨区合作比较晚,风险控制工作更为重要。第三,培养一支杰出的经营管理队伍。优秀人才对于机构跨区合作发展来说是一个瓶颈,自身的人才储备已经不能适应跨区的快速发展,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多渠道地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 2.强化银团贷款合作 商业银行由单向竞争走向竞争合作的一种重要途径就是银团合作,它的优势在于既可以有效地分散风险,还可以向大型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提供建设时所需资金,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首先,政府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央行对于银团贷款业务的开展给予大力支持。通过政府部门、监管部门、央行制定相关政策对银行同业间合作进行引导和鼓励,推进银行间贷款业务的合作,争取实现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内所有大项目都采用银团贷款的方式发展银团贷款业务。其次,建议在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内成立银团贷款合作委员会,构建银团贷款合作机制,既可以有效地降低银行贷款风险,还有利于加强银行间合作。再次,在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内加强银团人才的培养。提高银行业务从事人员的专业化素质十分必要,因为不论开发市场、创新业务,还是风险控制、技术服务,具体的操作人员在这过程中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最后,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银团贷款业务受到广泛使用,相比较其他贷款方式银团的优势明显,因此,在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内要提高银团贷款业务发展的意识,推进银团合作业务更好更快地发展。 3.支持机构联合创新 为促进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内股票市场稳健发展,各金融机构要加强以产品设计为目标的合作创新。第一,在证监会大力推进第三方存管的大背景下,银行和券商双方要加强信息交流与互动营销的合作,利用多功能账户管理系统的优势,为股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投资服务。比如依托于第三方存管系统,引入“现金管理账户”这样的创新产品,让股市投资客户的存管账户和储蓄账户能共享通用,以后还可以实现与证券公司开通的融资融券业务专用账户无缝对接,当账户资金搁置不用时,活期、定期或者活定两便等方式任由客户根据需要进行储蓄,这样既能稳定银行的负债业务,还促进股票市场上资金的回流,在资金的分配与安排上给了客户更多的选择,同时可以实现客户、券商与银行的三方共赢。第二,根据共同开发优质客户的需要,银行与证券公司应加强合作创新开发股票质押贷款业务。选择一些可用于质押的优质股票,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优质股票的增值功能,实现资产的最大收益。(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