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必修一《黄鹂》公开课教案

语文版必修一《黄鹂》公开课教案

ID:8628064

大小:1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3

语文版必修一《黄鹂》公开课教案_第1页
语文版必修一《黄鹂》公开课教案_第2页
语文版必修一《黄鹂》公开课教案_第3页
语文版必修一《黄鹂》公开课教案_第4页
语文版必修一《黄鹂》公开课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版必修一《黄鹂》公开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执教:常州技师学院政文教研室陈顺华课题:文学作品主观性阅读与实证性阅读方法在散文教学中的运用教学内容:江苏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语文》第四册27课《黄鹂》时间:2003年5月23日(星期五)1~2节班级:01机电预科班     地点: 多媒体教室(实验楼一楼)教学要点:1.理解并把握文意,体会文中蕴涵的人生哲理。2.掌握主观性阅读与实证性阅读的方法和文学主题的多元化。3.学习本文围绕黄鹂以时间为顺序展开艺术画面,并融进生活感受和人生见解的写法。4.学习并欣赏本文精彩的语言。教学器材:计算机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二.导入新课:   优秀的作家对生活和人生的关注方式是多样的独到的

2、,有许多现代作家就是通过写鸟来表现他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的。老舍先生写小麻雀,表现的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孙犁借黄鹂传递的是一种怎样的观点呢? 1、出示图片,要求学生对黄鹂的外部特征进行表述,并由此引出我们熟悉的与黄鹂有关的诗句。 (黄鹂也叫黄莺,世称“金衣公主”,身体黄色,从眼部到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叫声很好听,吃森林中的害虫。从南到北,广泛分布在我国大地,是一种益鸟。)(头戴黑沿儿黄缎小帽,身穿金黄闪光的“连衣裙”,裙子的下摆和衣袖上都镶着黑边。)2.投影出示关于“黄鹂”的古诗词。学生默读以后齐声朗读一遍。出示幻灯片。   很显然,形态清丽、叫声婉转的黄鹂很受古代诗词大家

3、的青睐,它几乎约定俗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那么,黄鹂在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先生的笔下,又是怎样的呢?三.讲授新课 (一)、作者简介:孙犁(1913—2002),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写了优秀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等。(香港司马长风“二城二传”:《边城》《围城》《呼兰河传》)他把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的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二)、整体把握文章,重点分析文章结构  

4、 1.对于长篇文章来说,解剖结构,从整体上观照文章可以说是获取文章主旨的一把钥匙。我们先默读文章1~23段,将这一部分文字按时地变化分成四大块,然后对照投影片三中表格的要求选择文中的关键语词填空。出示幻灯片。“黄鹂遭遇”与“作者态度”次数时间地点环境特点黄鹂特点作者的感情态度一  抗战时期阜平县的山村炮火洗礼尖利的富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迅若流星,忽隐忽现,金黄的羽毛美丽极了。喜爱二前几年春天青岛海滨,杨树林里林木深密幽静,安静,近于荒凉追逐逗闹、安家落户高兴三一天清晨杨树林里老史试枪险遭枪击、一去不返惋惜四有一天鸟市那地方卖鸟儿的很少了囚系,遭人戏弄,  羽毛焦黄、神气凄惨同

5、情五第二年春季太湖,江南湖光山色看到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赞美问题:①作者为什么对黄鹂会有不同的感情和认识? 明确:五次黄鹂出现的环境都不一样,表现了作者对美的事物的狂热追求。 问题:②作者为什么在第三次和第四次之间写到与黄鹂无关的海鸥? 明确:由老史试枪引发联想,表现作者对摧残鸟儿这类丑恶行径的义愤。 问题:③从环境和黄鹂的关系看,你能说出“极致”在文中的含义吗?(出示幻灯片)明确:文中五次提及黄鹂的生存状态,大体上说第一、二、五次是好的或比较好的环境,而第三、四次的环境则是不好的。两者相比,不难发现黄鹂的自由与美丽的展现应该有它良好的生存环境,而这种“形色神态和环境

6、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的‘景物一体’的境界”便是文中所言“极致”的具体含义。  (三)、重点分析、揭示、评价文章主旨   1.以上我们整体把握了文章的主体描写部分。我们作一个假设,如果本文就只有前面23段文字,那么,根据我们刚才分析的情况和对比的结构,我们可以归结出本文怎样的主旨呢?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呼唤为黄鹂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2.(1)很显然,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渲泻了如此充沛的激情,绝不可能是仅仅为了一个鸟类,应该有其更多更深的寓意。   (2)齐读第24段和第25段的第1句。   (3)想想,这一部分联系前面的描写对本篇写作主旨的认识是不是会有新的发现呢?

7、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呼唤为黄鹂乃至各种美好事物创设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   3.接着再看文章最末的两句话。从这两句话是否可以推断出作者另外的寓意呢?   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归结:原来,借助黄鹂的故事,作者或许也还想演绎一条艺术创作的规律——在艺术创作中,应为典型人物创设和谐相应的典型环境。   4.阶段小结,以上我们按照阅读的一般规律和过程,通过把握文章整体,揣摩关键句段等方法已经获得了本文寄寓的几方面的主旨。除了第一点,由于未曾联系到结尾语段,把握上有所局限外,其余两点概括,应该是正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