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7春北师大版语文九下第12课《桃花源记》(第1课时)word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桃花源记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归纳文言词汇的特点,理清课文的思路和结构。2.学习运用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3.感悟作者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理想。第一课时●重点:朗读、背诵课文,归纳文言字词和句式。预习导学1.阅读课文注释及相关资料,补充下面卡片内容。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号“ 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 饮酒 》《归园
2、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豁然(huò) 俨然(yǎn) 阡陌(mò) 髫(tiáo)骥(jì)邑(yì)诣(yì)3.解释加点词。(1)捕鱼为业: 作为 (2)缘溪行: 沿着 (3)渔人甚异之: 感到……奇异(4)复前行: 向前,名词做状语 (5)欲穷其林: 走完,穷尽(6)便得一山: 看见 (7)才通人: 仅仅(8)桑竹之属: 类 (9)具答之: 详细(10)遂与外人间隔: 于是 (11)延至其家: 请(12)此中人语云:
3、 告诉 (13)俨然: 整齐的样子(14)既出: 已经 (15)便扶向路: 旧的、原来的(16)处处志之: 做标记 (17)及郡下: 到了(18)遣人随其往: 派 (19)欣然规往: 计划(20)寻病终: 随即,不久 4.整体感知,填写下表。合作探究 问题一:一读,标出下列重点句子的朗读节奏,读通文章,并熟读成诵。(1)武陵人/捕鱼为业(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问题二:二读,疏通文义,感知文章。合作翻译全文,掌握以下重点词句。(1)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鲜美 古义: 鲜艳美丽 今义
4、: 食物味道好 交通 古义: 交错相通 今义: 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 古义: 妻子和儿女 今义: 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义: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 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 古义: 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 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不足 古义: 不值得 今义: 不充足,不满 (2)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①具答之 “具”通“俱”,都 ②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3)找出文中符合要求的句子并翻译。①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
5、士也。译: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人。②省略句:A.便舍船,从口入。译:(渔人)便离开船,从洞口进去。B.问所从来。译:(村中人)问(渔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C.便要还家。译:于是(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回家。教学建议:本文文字较为简易,且注释较详细,学生借助注释基本可以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对于难懂的字句,教师稍加指点即可。另外,有些成语出自本课,要让学生理解并记住它们,积累语汇。问题三:三读,明晓内容,理解文章。 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渔人”的行踪。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访未果拓展:请您想象一下,如果刘子骥找到了
6、桃花源,故事将会怎样发展?示例:他高兴地住了下来,并把家人都接来居住,过上了和平安乐的生活。人们听到这个消息,也纷纷赶来。他们争抢着最好的地方建房,争抢着最肥沃的土地。于是,桃花源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沦为世俗之地了。 教学建议: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借助本课想象丰富优美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问题四:请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寄寓了作者怎样的理想。作者对当时的黑暗政治和社会现状极为不满,辞官归隐,安贫乐道,但心中一直追求自由、富足、安乐的理想生活,本文所表现的桃花源正是
7、作者追求的理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