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7春北师大版语文九下第5课《白杨礼赞》word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白杨礼赞学习目标1.掌握散文的有关知识,把握散文的特点,特别是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和象征手法的恰当运用。3.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重点:把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热爱北方抗日军民的思想感情。预习导学1.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乌镇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它毗邻现代化的上海,又是
2、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无边无yín(垠) 坦荡如dǐ(砥) 恹恹欲睡(yān) 秀颀(qí)3.解释词语。(1)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2)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3)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4)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4.篇章结构。第一部分(1):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第二部分(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三部分(5~6):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第四部分(7~8):揭示了
3、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第五部分(9):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感情,再次赞美白杨树。5.板书设计。白杨树 外在形象极普通------内在品质不平凡合作探究 问题一:整体感知。本文题目中的“礼赞”一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课文题目运用“礼赞”这个词语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看似白杨实则北方农民和民族精神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问题二:内容分析。1.文章用了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性格特点?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白杨树?具有什么深刻含义? 在描绘白杨树的形象方面,作者用“力争上游”一词概括了白杨树形象总的特点,采用的是拟人手法,使白杨树人格化。下面分别从干、枝、叶、皮四方面写它
4、们的特点。干,突出它的直;枝,强调它的直而紧密;叶,写它的向上;皮,则主要写它“微微泛出淡青色”。通过这些特点的描写,给人以正直、团结、进取、质朴、力争上游的印象,含义十分深刻。2.文中描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色,起到了什么作用? 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起两方面的衬托作用:一是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作者抓住了黄土高原的特点——“黄绿错综”的色彩和“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的地势,点出了它的“雄壮”“伟大”,对描写白杨树起了正面衬托的作用;二是作者又用了“单调”“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耸立”相对照,又起了反衬作用,意思是黄土高原虽然伟大、雄壮,但离开了白杨树,还是有单调之感,所以白杨树更值得赞美。
5、 问题三:写作手法。《白杨礼赞》所赞美的并不仅是白杨树,本文深刻的主旨集中表现在第七自然段,精读这一语段,说说白杨有什么象征意义。 第七段连用了四个反问句组成了一组排比句,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第二个“难道”,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性格出发,把它象征为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由白杨树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地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第四个“难道”,由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
6、和意志。 问题四:拓展延伸。1941年,茅盾《白杨礼赞》发表后,一位画家根据《白杨礼赞》画了一幅白杨图,茅盾看到后礼赞之情意犹未尽,于是赋诗一首。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题白杨图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表达了作者向往革命圣地延安,愿与北方军民同仇敌忾,共同抗击日寇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