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美学视角下的王光祈音乐美学思想中的“谐和主义”.docx

人生论美学视角下的王光祈音乐美学思想中的“谐和主义”.docx

ID:8562271

大小:17.1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01

人生论美学视角下的王光祈音乐美学思想中的“谐和主义”.docx_第1页
人生论美学视角下的王光祈音乐美学思想中的“谐和主义”.docx_第2页
人生论美学视角下的王光祈音乐美学思想中的“谐和主义”.docx_第3页
人生论美学视角下的王光祈音乐美学思想中的“谐和主义”.docx_第4页
人生论美学视角下的王光祈音乐美学思想中的“谐和主义”.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生论美学视角下的王光祈音乐美学思想中的“谐和主义”.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生论美学视角下的王光祈音乐美学思想中的“谐和主义”人生论美学视角下的王光祈音乐美学思想中的“谐和主义”  一  “音乐”一词首次出现在我国是在《吕氏春秋·大乐》中,“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1王光祈则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位完全以音乐学研究为主要目标的学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个音乐学家,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学奠基人之一。人生论美学视角下的王光祈音乐美学思想中的“谐和主义”人生论美学视角下的王光祈音乐美学思想中的“谐和主义”  一  “音乐”一词首次出现在我国是在《吕氏春秋·大乐》中,“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

2、度量,本于太一。”1王光祈则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位完全以音乐学研究为主要目标的学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个音乐学家,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学奠基人之一。  王光祈美学思想中的“谐和主义”2,主要起源于孔子的“礼乐复兴”思想,之后实践于“少年中国学会”,但未能长久,开始试图寻找一条新的道路来拯救当时混乱的中国社会,于是他将未完成的“少年中国”的梦想付诸于音乐当中,试图用音乐来改变人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改变社会的形态的目的。他对于中西方的音乐发展进程做了详细的梳理,结合中国传统的音乐美学,把音乐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谈音乐对于人生的改造作用,其思想的核心就是“谐和”,

3、构建艺术化的人生,这一观点联系扎根于中国哲学的人生情怀和中华文化的诗性情韵的人生论美学。王光祈“音乐救国”的思想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谐和、人生谐和,世俗生活和艺术生活的浑然谐和,艺术品鉴与人生品鉴相交融,体现了审美艺术人生相统一、真善美相贯通的人生美学精神,凸显了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独特神韵。3  二  王光祈提出发扬“谐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复兴之道,“谐和”是中华民族的特性,即民族性。和谐是人的自身、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应处于协调,恰到好处的一种状态,而和谐人生是人类所追求的崇高理想,在我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始终体现出这一人

4、生理念。“假如没有音乐这样东西,中国人简直将不知道应该怎样生活。”4““因此之故,音乐一物,在吾国文化中,遂占极重要之位置,实与全部人生具有密切关系。”5王光祈将人生的“谐和”分为了三个层次,首先是对于个人内心谐和,其次对于社会谐和,再其次对于自然谐和。  个人内心谐和“和”是中华传统文化意识与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核心思想,王光祈说我们的孔夫子,很懂得“谐和”的妙用,他的全部学说都建筑在音乐上面,通过音乐的“谐和”作用,将人类自私自利明争暗夺的习性都软化了。王光祈肯定了音乐对人类情感“谐和”的作用。音乐的情感特质在《乐记》有十分精辟

5、的论述:“凡音之起,有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城文,谓之音。”6儒家以人为本,认为音乐的根本为“人声”,音乐是“人心之感于物”。人心受到了客观现实的感动,便产生的音乐,这种心物关系是人独有的。王光祈指出中国近代陶养人们感情的艺术作品颇不多觑,而人类的精神作用,除理智之外,尚有感情意志两种,极为重要。7因此王光祈极为看重音乐对人内心的“谐和”作用,将中华民族的“谐和态度”发扬光大。人的心物感应产生了音乐,就是为了表达情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

6、音”,“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人之道也。”8这都说明音乐离不开情感,“乐者,心之动也”,这心动产生的情感声音按一定的规律形式表现出来,就成了音乐。正因为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所以不同的情感,产生不同的音乐。王光祈说人们情感的发挥,极丰富活泼,但音乐表现的情感,不是无限制的一切欲望,不能“专靠感情用事”,要把感情纳入理性的规范。王光祈继承了儒家情理适中,符合人情的礼乐观,因此音乐对个人内心的“谐和”来自两方面,一方面“礼”是外面行动的一种节制,另一方面“乐”便是内心生活的一种谐和。王光祈特别强调了音律节奏的重要性,音乐之

7、所以能够使人心旷神怡,就是因为其中音节谐和的缘故。王光祈将人们的生活行动比作了一种节奏,我们所遵循的礼法,是我们内心谐和生活之一种节奏,行动之所以要节制,是由于人们内心情感谐和的要求。“内心谐和生活,好比一种音调,外面合礼行动,好比一种节奏。所有外面抑扬疾徐,都是依照内部谐和需要。”只有音调和节奏相互协调,才有动听的乐音。假如一种礼法不近人情,不符合我们内心谐和生活的需要,社会秩序将纷如乱丝,人心风气将日趋于下,我们内心的情感便不会舒畅。因此能“谐和”人心的音乐既要合乎人情,又要不失礼仪。“合情者,乐之和于内,所以救其离之失;饰貌者,礼之检于外,所以

8、救其流之失。”9这样的人生才情理相继,谐和舒心。  与社会谐和既然音乐是人心理情感的外在表现,而人不是孤立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