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我国农民法治意识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谈当前我国农民法治意识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ID:8559563

大小:3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4-01

浅谈当前我国农民法治意识的现状及应对策略_第1页
浅谈当前我国农民法治意识的现状及应对策略_第2页
浅谈当前我国农民法治意识的现状及应对策略_第3页
浅谈当前我国农民法治意识的现状及应对策略_第4页
浅谈当前我国农民法治意识的现状及应对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当前我国农民法治意识的现状及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当前我国农民法治意识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摘要:法治意识是实现法治的根本和内在动力。没有农村的法治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农村法治意识不仅影响农民权益的保护,而且关乎农村法治化的进程,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着眼长远,更关乎依法治国百年大计的实现,研究农民法治意识意义相当重大关键词:农民法治意识;现状分析;对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治国方略上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的宏伟目标。然而,正处于从传统人治国家向现代化法治国家转型的中国,实现法治,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当前,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不

2、高,便是一个很重要的掣肘因素。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提高农民法治意识极其重要,这也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一、我国农民法治意识的现状分析(一)积极方面的表现13浅谈当前我国农民法治意识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摘要:法治意识是实现法治的根本和内在动力。没有农村的法治化就没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农村法治意识不仅影响农民权益的保护,而且关乎农村法治化的进程,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着眼长远,更关乎依法治国百年大计的实现,研究农民法治意识意义相当重大关键词:农民法治意识;现状分析;对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治国方略上做出的重大战

3、略决策,是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的宏伟目标。然而,正处于从传统人治国家向现代化法治国家转型的中国,实现法治,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当前,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不高,便是一个很重要的掣肘因素。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提高农民法治意识极其重要,这也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一、我国农民法治意识的现状分析(一)积极方面的表现13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农村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法治意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自198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普法活动,至今己经二十余年,己经进入到“五六”普法阶段,长时间的普法教育大大促进了农民法

4、治意识的提高。当前农民的法治意识状况,较之改革开放以前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农民对法律、法制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日趋理解、认同和接受。比如农民对法律的了解不再仅仅局限于《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更有《婚姻法》《选举法》《土地法》《民法》《商法》等法律;对法律的评价较高,对法律的认识和接受度也增高;权利意识增强,维权增多;涉农公证逐渐增多;农村基层法院审理的类似小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都是农民法治意识增强的表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对现代社会的主要规范的兴趣和关注程度也日益强化。法律正逐渐走进普通农民的心中。他们对于解决经济纠纷方式的

5、选择,对村民自治的热情,对于法律与自己关系这些问题回答都表明法律对农民来说不在是完全陌生和与自己无关的事物。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市场经济中所确立的权利观念、自由观念、平等观念,特别是财产所有权意识,已标志着农民的法治意识正在向现代化的方向迈进(二)消极方面的表现131.轻法意识。在广大农村,法律却没有达到至上的位置。部分农民不了解也不愿意了解法律,依然倾向于用非法律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除非万不得己,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寻求法律的介入。例如在处理日常生活纠纷时,老百姓想到托人、私了、上访,很少会想到要靠法。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普法宜传也己经进入到五六普

6、法阶殷,但广大农民群众仍在心理上轻贱法律,农民法治意识淡薄仍是个不争的现实2.轻诉避讼意识。在封建社会,凡是进衙门告状者,往往被视为刁民,有的甚至要先打三十大板。审理案件时,往往主要靠刑讯逼供取得口供证据,不管当事人是否违法,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要遭受严重的摧残利屈辱。所以中国农民对打官司有--种本能的憎恶感和恐惧感,视衙门为畏途。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造成了农民无论有无正当理由,都耻于争讼,认为打官司是极不光彩的事情,不愿为此受到他人非议,总是谋求法律诉讼以外的方式解决问题,甚至私了,宁可委曲求全,也不愿走向法庭,更不会主动自觉地寻求法律的保护。这在农民

7、中间表现得极为明显,当前农民轻诉避讼意识还是很严重的133.重情意识。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基本的生产单位就是家庭。在这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和简单的社会模式中,人们的活动被牢固地限定在人情、礼俗、宗法、习惯的网络秩序内,由此形成重宗法秩序的伦理道德意识,并通过社会化的途径深深地渗透到社会成员的内心深处。血缘亲属关系构成了中国社会关系的中心和重心。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人们对待法律的态度往往与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相关。比如,诉讼本是人的基本权利,但一个人若状告父母、祖父母在农村却为伦理道德所不容。尽管当前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迈进,但在农

8、村还只是在狭小和极其有限的范围和层面内进行,并没有导致社会关系的结构性转变。特别是实行了承包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