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41748
大小:17.74 KB
页数:6页
时间:2024-09-04
《小学高年级计算错误的矫正策略初探.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小学高年级计算错误的矫正策略初探良好的计算能力不仅表现于学生优秀的数学成绩中,更关系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与进步。教师应当根据实际学情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展开教学活动,借助科学且合理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完善自身计算不足,提高学生计算效率,使学生能够主动寻找出符合自己数学能力的计算思路与方法,不断优化计算能力。这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成就感与自信心,更能进一步延续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动力。一、小学高年级计算错误矫正的必要性首先,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题目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若是学生的数学基础有所不足,则无法在解题过程中对抽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分析。加之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现阶段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基础运算能力不足、计算练习时长不足、缺乏科学计算与练习指导方法等不良现状,以上种种因素都给数学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教学难度。[1]其次,基础计算能力的构建,可使学生拥有清晰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独立制定可行性策略的意识,强化学生借助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最后,新课标的推行给义务教育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愿景,要求教师将精髓与学生之必需的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保证知识的授予更加贴合学生的渴求,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数学知识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程度展现在学生的计算过程之中。唯有让学生在练习的同时不断兼顾到曾被自己忽略的知识点,学生的计算失误率才会逐渐降低。这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在小学高年级矫正计算错误是非常有必要的。二、小学高年级计算错误矫正的策略 (一)借助演示,量化计算算理教师必须要针对学生的计算现状开展合理的引导和过渡,帮助学生灵活地理解和量化计算算理。小学生的思维活泼,看待事物与分析数学问题的角度与教师有所不同。但从本质上来说,这亦是学生对数学算理具有较大理解偏差的体现。为了保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扎实而富有条理性的,教师可以将简单的算理作为教学切入点,借助类比等形式帮助学生创设良好的计算情境,实现计算算理的输出,并在引导中帮助学生逐步揭示出算理的真实面目。这种细致的辅导过程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算理的目的性吸收,学生不仅清晰认识到哪类问题可以将此算理作为计算的依托,其举一反三的能力将得到实质性的锻炼和提升,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更加精准。伴随着学生对计算算理的量化能力越来越强,学生处理难度递增数学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步提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简易方程》为例。首先,教师让学生列出3x+9=27的计算步骤,但在这个过程中,部分“自以为”的学生会直接认为3×9=27,故x=1。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一步步展开计算过程,在帮助学生规避大意马虎等不良计算习惯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梳理正确的计算过程,实现数学算理的量化。其次,教师以“方程式给出结果与算式的一部分,来求另一部分”为计算思路邀请学生一起进行思考,如何能让方程算式中的数字9消失不见。学生根据3x+9-9=27-9得出3x=18。此时,教师要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梳理计算思路,教师:“算式变化到这一步,我们可以发现3和9是没有直接关系的,所以之前部分同学提出的3×9是怎么样的呢?”学生:“是不成立的。”另外,教师让学生完整书写出方程式的计算过程后,提出问题,深化学生思考。教师:“我们已经得出了该方程式的答案,我们该如何验证我们的算式是否正确呢?”意在让学生围绕着“如何确认x=6是方程式正确的解”为中心进行思考,继而得出方程的左边=3x+9=3×6+9=18+9=27。最后,教师让学生计算130-x=80的解,意在借助x前面是减号的不同之处,深化学生对算理的掌握。借助演示展开错误矫正能帮助学生量化计算算理,有助于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二)巩固基础,锻炼计算能力 在传统的计算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思维是被动且被教师牵制的,这不仅阻碍着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宽,更给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和进步带来了消极影响。一方面,为了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对错题进行分析,而非将教学重点放置在“这么简单也会错”“说了这么多遍也会错”;另一方面,造成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因素有很多,教师要想帮学生矫正计算错误,就必须了解“为什么会出错?”“为什么会出这样的错?”。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小数》的计算练习为例。首先,部分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其注意力只在一些个别的数字和符号上,并没有连贯地观察和分析算式,以致未能掌握具有抽象性的数字与运算符号之间的关系。这种缺乏整体观察性的现状极易发生计算错误。例如,算式为2.2+2.2+2.2+2.2+2.2+2.2=2.2×()部分学生会数错2.2的个数;再如969.35×17.25,有的学生会看错小数点的位置或者将969.35看作669.35、966.35等。其次,从游戏延伸到计算能力的锻炼上能更好地发散学生的计算思路。教师可以将找不同的游戏作为矫正计算错误的教学导向,让学生在新鲜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快乐地汲取知识、完善自己计算中的不足。对于多次出错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力度得当的惩罚,加深学生的纠错印象,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计算习惯。游戏1:教师将小数与整数无规律地混合在一起,在同时计时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比赛,圈出自己数表中的某一类小数,学生的反应能力与注意力的集中能力将得到良好的锻炼。伴随着游戏进程的加速,教师可适当扩大数表的容量。游戏2:教师让学生以小火车的形式依次回答问题,当教师指向第一名学生说大草莓,但双手比成小草莓的形状时,第二名学生要说小草莓,但双手比成大草莓的样子。教师可根据游戏进程更换水果名字以及大小,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当学生在做题时,就不会总是把“自以为”的答案直接写到还未审清计算关系的等号里了。每结束一个游戏环节,教师根据游戏内容就为学生出几道数学题,如:969.35×17.25;96.935×17.25;9.6935×172.5;9.6935×1.725;建设工人们要修一条水渠,计划每日修0.25km,实际修水渠长度比计划多0.05km,问10天后还差0.6km 未修,这条水渠的长度是多少……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进行错题回顾,带领学生一同归纳总结出错的原因。借助游戏展开错误矫正,能使学生积极主动融入计算练习之中,这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加强。(三)做好引导,提高思辨能力计算练习的开展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训练态度。为了帮助学生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以及细心计算题目的良好习惯,教师应当做好教育引导工作,通过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了解学生对学习的看法,为学生带来正确的德育内容”“与学生探讨数学算式的发展路径,即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教师也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在循序渐进的探寻中,帮助学生回归到正确的思考方向上”等。这不仅能从思想根基入手,剔除学生错误的学习行为,也有助于学生自我认知意识的建立。学生越早意识到学习的本质目的,越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就越能在学习中获得更多具有意义的学习成果。[2]下面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分数》的计算练习为例。首先,教师按照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通过淘汰制比赛,角逐出最后的胜利者。比赛初阶段以填空为主,意在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胜负欲,如4/8里有()个1/8;3/7里有3个();1里面有6个()/()。比赛中阶段为随机问答,意在考验学生对分数计算的掌握情况,如:7/10代表什么意思?10代表什么?7代表什么?6/6代表什么意思?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可以用什么表达?比赛后段为分数应用题,意在锻炼学生借助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能力。如,1.小亮画一幅风景画用了2/5小时,比摘抄一篇文章的时间少了1/4小时,小亮一共用了多少小时?2.小飞用4天的时间看完了一本书,第1天看了全书的1/6,第2天看了全书的1/3,此时还剩几分之几没看?若第三天看的是第四天的2/5,那么第三、四天分别看总数的几分之几?3.王大爷要在一处荒山上植树造林,计划种植占总面积2/7的果树,3/5的杨树,荒山还剩几分之几? 其次,伴随着赛况越来越激烈,学生的好胜心越来越强,但由于出错者不能参与接下来的比赛活动,致使部分学生产生挫败情绪。此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开展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摆正心态。教师:“比赛的结果只能代表我们过去的学习成果,不能代表我们个人的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老师非常能理解因小小失误而无法继续比赛的同学们的心情,但这也让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不能时刻严谨地对待计算训练,那么我们将永远无法在比赛中获得胜利。老师也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与小组成员做好比赛复盘,想一想说一说自己出错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战胜错题、难题,如教师:“应用题第二题到底想要我们求什么呢?”学生:“每日读书占全书的几分之几。”教师:“在我们已知第1天和第2天看书占全书几分之几的情况下,如何求出剩余部分呢?”学生:“将第一天与第二天的看书量结合到一起。”教师:“对了,这一步其实并不难,让大多数小组失败的原因是,大家没有搞清楚第三天看的是第四天的2/5,而不是全书的2/5。所以我们应该先怎么做呢?”学生:“应该……”教师借助小组比赛开展品德教育,有助于计算错误矫正引导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为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深化学生价值观念带来积极影响。(四)注重总结,深化计算思维教师想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总结习惯,就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对计算训练的探究热情。这不仅能充分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圆柱》的计算练习为例。首先,教师借助提问为学生创设训练情境,让学生说出为何借助长方体和圆的计算公式就可以得到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意在带领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其次,教师出示例题,如大厅中有8根圆柱,圆柱底面直径为0.8m,高9m,在圆柱表面涂油漆,每平方米需使用油漆0.6kg,涂满8 根圆柱共需要油漆多少kg?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答题步骤依次摘抄在黑板上;再次,教师以某一组的答题过程为例,带领学生一同分析,如,教师:“本题虽然借用了圆柱的形状,但其实求的是圆柱的表面积,也就是什么?”学生:“长方形的面积。”教师:“但是在本小组的算式中却出现了两个底面积,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该小组将底面积也纳入其中?”学生:“我认为他们……”最后,教师邀请学生批改剩余小组的计算过程,并在黑板上书写出正确的计算步骤与计算意图。教师借助教学引导为学生创造总结与反思的机会,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有助于学生计算思维的深化、数学思维的拓宽。总之,计算错误矫正是一项漫长的教育工作,需要教师持续投入精力和时间。从本质上来说,计算错误矫正的教学难度并不大,但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新问题,调整新的矫正思路。因此,教师须创设符合学生计算认知的具有趣味性和引导性的计算错误矫正学习情境,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深化学生数学思维、强化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目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