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19635
大小:270.0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5-01-06
《重庆市黔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1-2022年度高二下3月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下诸侯获得封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根据“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知楚王自立为王的做法是对分封制的破坏,说明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选D;A项说法过于绝对,礼乐制度依然存在,排除;王位世袭制始终存在,并没有消亡,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宗法血缘关系,不能说明宗法关系开始解体,排除C。故选D2.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商周贝币春秋战国布币汉五铢钱A.铸铁技术的进步B.国家统一的推动C.审美观念的不同D.商品交易的需要【答案】D【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图示信息可知,货币由自然货币(贝币)向人工货币(布币)转变,由杂乱形态(春秋战国布币)向统一形态(圆形方孔)转变,自然货币无法满足商品交易扩大的需要,杂乱货币不利于贸易的开展,因此为了适应商品交易的需要,货币形制发生变化,D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和汉代的五铢钱以铜铸为主,与铸铁技术的进步无关,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国家并未实现统一,排除B项;商周时期,经济重心在中原地区,地处内陆,贝壳比较少见,因为作为重要的装饰品,贝壳成为人们的追求,最后充当了一般等价物,即成为货币,故贝币的产生与审美观念有关,而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和汉代的五铢钱与审美观念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如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唐代翰林学士由备君主顾问到开始参与决策再到专掌诏令起草,正式参与决策,说明翰林学士逐渐获得了决策国家事务的权力,成为决策集团的一分子,即在朝廷内部决策权力进行了重新分配,故选D;翰林学士是逐渐参与决策权力,决策权始终还是归皇帝所有,排除A;仅根据翰林学士地位的变化无法证明文官地位得到提高,排除B;三省六部制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在唐前期就已经趋向成熟,排除C。故选D。4.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答案】D【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产品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等信息可知,这时期农业产生领域有租佃、雇佣、面向市场等有多种生产经营方式,说明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D项正确;材料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村雇佣劳动,但无法得出雇佣劳动普及的结论,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没有涉及地主剥削程度,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多样,没有强调地主收入来源,无法得出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的结论,C项错误。5.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答案】C【解析】【详解】北宋时由北朝民歌整理发展而来的乐府诗《木兰诗》中,载有“策勋十二转”这一唐代奖赏军功的说法,体现出其在流传过程中融入了新的历史内容,C项正确;《木兰诗》由北朝民歌发展而来,其中虽有唐代奖赏军功的表述,但记载的并非“政治制度的变迁”,A项错误;《木兰诗》由北朝民歌加工发展而成,不是宋代文人的创作,B项错误;《木兰诗》作为北朝民歌,经唐代传诵,宋代加工,有一定的史料价值,D项错误。6.自19世纪中叶洋纱大量进口后,农家不再自己纺纱,逐渐购入洋纱织布。手工织布不但没有在机织棉布面前立即败退,反而得到一度的兴盛和繁荣,日益从农家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到1894年,手工织布工场已相当普遍。这主要反映了()A.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C.进口机织棉布在中国滞销D.传统手工业专业化程度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市场,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简化了手工织布业的生产程序,客观上使手工织布业的专业化生产程度有所提高,促进了手工织布业的发展,故选择D项;“纺”“织”分离,表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且手工织布工场没有使用机器生产,不属于近代民族工业,排除B项;手工织布只是“一度的兴盛和繁荣”,且进口机织棉布的销售情况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7.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B.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C.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D.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抗战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利用关羽、岳飞等人的忠义形象来宣传抗日,团结民众抗战,体现出中共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B项正确;“开始”一词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关于关羽、岳飞的内容并不是革命的理论,排除C项;抗战并不是要“争当英雄”,排除D项。8.如图是创作于196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A.宣传党开展合作化运动方针政策B.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社会风尚C.表达农业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的诉求D.说明青年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1964年”、“跟前辈学习把青春献给农业”等信息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倡导进行农业建设。所以这一作品是旨在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B项正确;开展合作化运动是在20世纪50年代,排除A项;“把青春献给农业”体现了农业建设,不能体现服务国家工业建设,排除C项;仅根据这幅宣传画不能说明青年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排除D项。故选B项。9.民国初年,《采菲录》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耳所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局面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答案】C 【解析】【详解】民国以来,政府大力移风易俗,近代中国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显著,排除A;材料中“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说明存在对缠足习俗面临挑战,说明妇女缠足习俗的社会基础正在动摇,排除B;由材料中对放足存在不同的态度,说明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故选C;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时间不符,而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大变革,排除D。10.《国际盟约》第22条规定:“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指的是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即因其资源、经历或地理位置而最能承担这一责任的民族。”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并非针对列强所占的全部殖民地B.实质是一种变相形式的殖民统治C.与民族自决的原则背道而驰D.体现了国联“集体安全”的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国际盟约》的理解。依据材料“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指的是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可知A表述正确;依据所学,所谓的国联盟约规定的民族自觉实质上是英法等国变相殖民统治,故B项正确;这些国家虽摆脱了同盟国的殖民统治,却又遭到英法等国的殖民统治,显然违背了民族自决的原则,故C项正确;D项与题意无关。所以应选D。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战后的世界局势·国联11.张伯伦相信,通过一场重要的外交活动,他为他的同家已经赢得了一个重大胜利。刚下飞机,这位喜形于色的首相面对着昂扬的人群宣称:“我相信,我们的时代得救了!”但丘吉尔对此予以激烈批评,并称这是“一个全面且彻底的失败”。张伯伦的这场外交活动是A.凡尔赛会议B.慕尼黑会议C.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D.缔结《非战公约》【答案】B【解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慕尼黑会议践踏弱小国家利益,标志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壮大了德国法西斯势力,加速了二战的爆发。根据材料“张伯伦相信,通过一场重要的外交活动,他为他的国家已经赢得了一个重大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慕尼黑会议,B选项符合题意。凡尔赛会议的核心是处置德国问题,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非战公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的压力下缔结的。它反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也反映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中高涨的和平主义倾向,D选项排除。12.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地区的势力范围。使得那个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威胁,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北风的直接威胁”喻指战争方式B.“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喻指冷战C.古巴导弹危机属于“北风的直接威胁”D.马歇尔计划属于“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可知,“北风的直接威胁”喻指战争方式,古巴导弹危机没有发生战争,仅是“危机”,不属于“北风的直接威胁”,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北风的直接威胁”喻指战争方式,“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喻指冷战,马歇尔计划属于“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A、B、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3.朝鲜半岛分裂后,斯大林多次暗示金日成要越过“三八线”,统一朝鲜。但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后,斯大林又指使其代表不参加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朝鲜问题的会议,使安理会顺利通过美国组建“联合国军”的决议,战争规模升级为国际战争。斯大林的意图是A.维护《联合国宪章》的权威B.调整苏联的争霸政策C.构建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新秩序D.巩固苏联在东亚的战略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朝鲜战争在亚洲牵制了美国力量,有利于巩固苏联在东欧的战略地位,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斯大林蓄意挑起美国侵略朝鲜,引发朝鲜战争,这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精神,故A项错误;斯大林时期尚未开始美苏争霸,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构建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新秩序的目的,故C项错误。14.下框为某部历史著作中列出的大事年表(节录),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主要关注的是() 1947年国务卿马歇尔宣布美国对欧洲重建予以援助的计划1948一1949年美国在苏联封领西柏林期间对该城市空运给养1949年苏联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1949年美国和西欧建立北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一1953年朝鲜战争显示美国“遇制”共产主义的新政策A.战后世界的重建B.世界的军事冲突C.两大阵营的对峙D.西方国家的合作【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冷战时期。根据材料“马歇尔宣布美国对欧洲重建予以援助的计划”“美国在苏联封锁西柏林期间对该城市空运给养”“美国和西欧建立北约”“朝鲜战争显示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新政策”及所学可知,作者强调的是美苏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对峙信息,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二战后世界重建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冷战时期的局部热战信息,“世界的军事冲突”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西方国家的合作”与题干主旨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B.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D.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叙述的是一个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所以是历史叙述;“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这是对前一个历史现象作出的解释说明,所以是历史解释。故B项正确;历史观点是对一个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出的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评判,材料中并未反映,排除AD;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材料中并未反映,故排除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针对美军官兵远离本土作战,害怕伤亡、思乡心切的心理弱点,我军则采取各种宣传措施加剧美军伤感情绪,造成美军军心涣散。同时在战场上,我军根据美军的文化特点、生活习俗,或送美军礼品,或播放其熟悉的音乐等。……在不同时期,我军的心理作战形式也有所不同。停战谈判开始后,抓住敌军士兵渴望谈判成功的情绪,提出了“和平就在眼前,保重好回家”“在停战前5分钟死亡是不值得的”。我军心理战的针对性使我军的作战成效显著,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战,使我军伤亡减小,同时又极大地瓦解了敌军,为我军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摘编自杜鹏《中美朝鲜战争中心理战对抗的经验启示》材料二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我军没有专业化的心理战领导机构,心理战的任务主要由政治部门的宣传、文化、统战、安全保卫等部门兼任。……但是,从朝鲜战争交战双方心理作战实践来看,心理战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已经成了一种趋势,这就要求进行心理作战必须建立起一支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专业化的心理战力量体系。——摘编自丁晓春《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心理战初探》(1)根据材料一,概括朝鲜战争时期我军实施心理战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我军的心理战。【答案】(1)特点:从美军心理特点出发,制定相关政策;方式和手段多样;从实际出发,措施具有针对性;时期不同心理战的形式不同。(2)评价:效果明显,对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积累了丰富的在现代战争中进行心理战的成功经验;朝鲜战争中我军心理战机构不完善,专业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心理战力量体系。【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针对美军官兵远离本土作战,害怕伤亡、思乡心切的心理弱点”得出从美军心理特点出发,制定相关政策;根据材料中所涉及的方法可得出方式和手段多样;根据“同时在战场上,我军根据美军的文化特点、生活习俗,或送美军礼品,或播放其熟悉的音乐等”得出从实际出发,措施具有针对性;根据“在不同时期,我军的心理作战形式也有所不同。”得出时期不同心理战的形式不同。(2)评价:根据“我军心理战的针对性使我军的作战成效显著,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战,使我军伤亡减小,同时又极大地瓦解了敌军,为我军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出效果明显,对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从朝鲜战争交战双方心理作战实践来看,心理战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已经成了一种趋势,这就要求进行心理作战必须建立起一支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专业化的心理战力量体系。”得出积累了丰富的在现代战争中进行心理战的成功经验;根据“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我军没有专业化的心理战领导机构,心理战的任务主要由政治部门的宣传、文化、统战、安全保卫等部门兼任”得出朝鲜战争中我军心理战机构不完善,专业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心理战力量体系。 1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之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日本《停战诏书》(1945年8月14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停战诏书》发布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停战诏书》对侵略战争的辩解。【答案】(1)背景:德国战败;《波茨坦公告》发布;美国在广岛、长崎投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中国抗日力量大反攻;日本已无力抵抗。(5分)(2)评:回避了侵略中国和东南亚的事实;美化战争目的;掩盖侵略本质,推卸战争责任;没有写明“无条件投降”;将投降辩解为挽救人类文明;不利于反思战争罪责等。(答出其中四点,即可得满分)(7分)【解析】【详解】(1)背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德国战败、《波茨坦公告》发布、国在广岛、长崎投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中国抗日助量大反攻、日本已既力抵抗等面回答。(2)评:据材料"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可知,日本回避了侵略中国和东南亚的事实;美化战争目的;据材料"“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没有写明“无条件投降可知,掩盖其侵略本质,推卸战争责任;据材料“,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可知,其将投降辩解为挽救人类文明;不利于反思战争罪责等。【考点定位】选修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1摘自1995年7~8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调查对象中近60%为18~35岁的青壮年。表11995年7~8月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民调查统计单位:% 选择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你是否同意以下说法很赞同比较赞同说不准不太赞同很不赞同农民的孩子应以种田为本2.94.38.223.061.1父母在,不远游7.215.121.834.920.8改革虽然有风险,但比吃大锅饭强45.429.2l7.55.02.6富贵贫贱是命定的6.811.215.425.141.2重新选择职业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经商去乡镇企业工作读书上大学去大城市打工继续种田如果有机会重作选择,你将选择35.214.131.82.78.5——据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参考示例(官方无标准答案)论题: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逐步带动就业观念的转变论述: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在农村地区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而城市中开展了国有企业的改革。这一系列变化使改革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人们对于大胆改革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是过去吃大锅饭的理念了。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农民就业的选择更多了,“进厂不进城”,选择到乡镇的企业中从事劳动,不再局限于在土地上。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市场经济被人们所认知与推崇,农民也逐步改变了传统的小农意识,想要下海经商,这些都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因此只有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才能进一步带动思想的解放。【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依据对农民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从“改革虽然有风险,但比吃大锅饭强”的数据可以看出,很赞同的比重为45.2%,比较赞同的为29.2%,同时结合“如果有机会重新作选择你将选择”,选择经商和去乡镇企业工作的分别为35.2%和14.1%,可以看出已经有很多农民认同经商创业。因此结合以上两个数据可以分析得出“改革开放逐步带动了人们思想的转变”这一题。论述时结合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及影响,同时联系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与发展等相关史实展开论述。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影响。【答案】(1)西周: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建有宗庙和社稷;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古希腊:公民享有参政权;建有神庙、广场、城墙等设施;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2)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一中“‘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可知,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根据材料一中“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等信息可知,西周时期的都城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建有宗庙和社稷,有城墙等防御设施。根据材料二中“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公民享有参政权;根据材料二中“希腊城邦……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建有神庙、广场、城墙等设施;根据材料二中“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一“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等方面思考作答。【点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