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15202
大小:586.28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4-09-03
《四川省泸县五中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泸县五中高2023级高一上期第三学月考试生物试题第1卷选择题(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研究某肺炎患者的病因时,在样本中观测到致病病原体的结构如下图所示。该病原体最可能为()A.真菌B.病毒C.寄生虫D.原核生物【答案】D【解析】【分析】如图所示生物含有细胞结构,不可能为病毒,细胞含有裸露的DNA分子,没有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详解】AC、真菌和寄生虫属于真核生物,含有细胞核,AC错误;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且只有一种核酸,B错误;D、该细胞有细胞结构,但没有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胞,D正确。故选D。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A.5×10B.10×10C.10×40D.20×40【答案】A【解析】【分析】1、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2、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要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即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应选择低倍镜的组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明确显微镜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关系便可解答本题。3.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菌和细菌是原核生物B.病毒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所以不具有多样性D.细菌细胞都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和染色体,但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环状DNA【答案】D【解析】【分析】真核细胞核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详解】A、细菌是原核生物,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B、病毒是非细胞生物,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细胞呼吸,B错误;C、原核细胞尽管结构比较简单,但形态、结构多种多样,所以具有多样性,C错误;D、细菌细胞都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和染色体,但都有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细胞膜、细胞质和环状DNA,D正确。故选D。4.某学生没吃早餐就参加了长跑锻炼,结果晕倒,同学们把他送到校医务室后,校医的处理措施很可能是()A.注射0.9%的生理盐水B.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C口服氨基酸营养液D.喝特浓纯牛奶【答案】B【解析】【分析】人正常的血糖浓度为3.9-6.1mmol/L,偏高会出现高血糖症状,偏低则容易引起低血糖,比如头晕眼花,甚至昏厥等等。【详解】题中所说,不吃早餐然后参加长跑,结果晕倒,这是典型的低血糖的症状,不吃早餐然后参加长跑,结果晕倒,这是典型的低血糖的症状,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可以比较迅速的缓解症状,B正确。故选B。5.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及脱氧核糖都含有的组成元素是C、H、O、N、PB.用HCl处理过的蛋白质不易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C.DNA和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核苷酸D.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答案】D【解析】【分析】1、核酸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2、检测蛋白质的原理:双缩脲试剂可与含有2个或2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发生紫色反应。【详解】A、脱氧核糖属于单糖,其组成元素只有C、H、O,A错误;B、HCl使蛋白质变性,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不会破坏肽键,肽键暴露出来,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B错误;C、DNA彻底水解得到的是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A、T、C、G),RNA彻底水解得到的是磷酸、核糖和含氮碱基(A、U、C、G),C错误;D、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水、蛋白质、核酸、糖类等,D正确。故选D。6.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20~25℃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B.先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然后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C.未煮熟的玉米胚比煮熟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D.若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说明胚乳细胞是死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胚的活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红墨水无法通过细胞膜,细胞未被染色。而煮熟的细胞膜失去选择透性,红墨水可通过细胞膜,细胞被染成红色。【详解】A、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20~25℃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可增强种子胚的呼吸作用,使实验结果更清楚,A正确;B、应纵切玉米籽粒,再用红墨水染色,然后观察其颜色变化,B错误;C、未煮熟的玉米胚比煮熟过的染色浅,玉米的胚细胞是活细胞,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C正确;D、若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说明胚乳细胞是死细胞,D正确。故选B。【点睛】识记“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的活动”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蔬菜中的草酸不利于机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B.缺铁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 C.和糖类一样,无机盐也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D.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还参与维持细胞酸碱平衡和渗透压。【详解】A、蔬菜中的草酸与钙结合成草酸钙,影响钙的吸收,A正确;B、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人体内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B正确;C、无机盐不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C错误;D、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D正确。故选C。8.生物膜将真核细胞内的各种结构分隔开,有利于同时进行多种生命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由内膜形成的基粒,有利于光反应的进行B.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有利于消化入侵细胞的病菌C.线粒体内膜上附有许多酶,有利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D.核膜上形成的核孔,有利于大分子物质自由进出细胞核【答案】B【解析】【分析】1、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功能是氧化分解丙酮酸,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一部分储存在ATP中,供生命活动利用,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膜上,产生的还原氢和ATP被暗反应利用。【详解】A、叶绿体由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增加光合色素附着面积,有利于光反应的进行,A错误;B、溶酶体有多种水解酶,具有分解作用,以消化入侵细胞的病菌,B正确;C、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C错误;D、细胞核中的DNA分子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核孔是具有选择性,D错误。故选B。9.分泌溶酶体存在于某些特殊细胞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并能在Rab27a蛋白的介导下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内含物。例如细胞毒性T 细胞的分泌溶酶体能释放导致靶细胞裂解的穿孔素,神经星形胶质细胞的分泌溶酶体能释放ATP来实现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泌溶酶体既有胞内消化的功能,又有调节细胞分泌的功能B.分泌溶酶体释放的ATP可作为信号分子传递信息C.细胞因子能引起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泌溶酶体释放内含物D.控制Rab27a蛋白合成的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免疫缺陷病的发生【答案】C【解析】【分析】溶酶体是动物细胞中的一种单层膜包围的细胞器,其中含有水解酶,是细胞的“消化车间”。【详解】AB、分泌型溶酶体有传统溶酶体胞内消化的功能,神经星形胶质细胞的分泌溶酶体释放的ATP可作为信号分子传递信息,实现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调节细胞分泌,AB正确;C、细胞因子能增强免疫效应,引起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泌溶酶体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导致靶细胞裂解的穿孔素,而不是在细胞毒性T细胞内释放内含物,C错误;D、控制Rab27a蛋白合成的基因突变会导致分泌溶酶体不能释放其内含物,使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发挥作用,可能会导致免疫缺陷病的发生,D正确。故选C。10.核孔是由中央栓蛋白等亚基构成的相对独立的核孔复合体。离子和部分小分子可以自由通过核孔,而某些亲核蛋白是通过其特殊的核定位信号(NLS)与核孔上的核输入受体结合,进而被转运进细胞核,该过程需要ATP供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切除NLS后的亲核蛋白无法进入细胞核B.氧气供应不足时,亲核蛋白无法进入细胞核C.核内的大分子物质都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D.离子和部分小分子可自由通过,说明核孔没有选择性【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详解】A、某些亲核蛋白是通过NLS与核孔上的核输入受体结合,进而被转运进细胞核,切除NLS后的亲核蛋白无法进入细胞核,A正确;B、氧气供应不足时,可通过无氧呼吸供能,亲核蛋白也可以进入细胞核,B错误;C、核内的大分子物质如DNA不可以进入细胞质,C错误;D、核孔中有核孔复合体,也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故核孔有选择性,D错误。 故选A。11.将浸润在0.3g/ml蔗糖溶液中的某植物表皮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A.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B.在B到C的过程中细胞吸水的能力逐渐减弱C.若图C所示为该植物根毛细胞,此时应及时灌溉D.图C中的L、M、N共同构成该细胞的原生质层【答案】B【解析】【分析】1、图C中L表示细胞膜,M表示细胞质,N表示液泡膜,L、M、N共同构成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2、将某植物表皮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该细胞会发生图示中由B到C的变化,即发生质壁分离。【详解】A、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中央大液泡,不宜作为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A正确;B、在B到C的过程中,细胞失水,细胞液的浓度增大,细胞吸水的能力逐渐增强,B错误;C、若图C所示为该植物根毛细胞,说明此时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应及时灌溉,C正确;D、由分析可知,图C中的L、M、N共同构成该细胞的原生质层,D正确。故选B。12.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Na+进入神经细胞引起动作电位需要耗能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的方式为协助扩散C.细胞外液中的氧气进入肌细胞不需要载体D.甲状腺上皮细胞通过自由扩散吸收碘元素【答案】C【解析】【分析】特点、举例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运输方向(逆、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是否需要载体不需要不需要需要是否消耗细胞的代谢的能量不需要不需要需要代表例子水、氧气、二氧化碳、甘油、乙醇等葡萄糖通过红细胞等Na+、K+等离子通过细胞膜;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详解】A、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要依赖Na+通过其通道蛋白进入神经细胞,是协助扩散,不需要耗能,A错误;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的方式是胞吐,B错误;C、所有气体进出细胞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C正确;D、甲状腺上皮细胞吸收碘元素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错误。故选C。13.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合成的ATP可用于C3的还原和基因表达等过程B.ATP的合成与放能反应相联系,是一种水解反应C.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ATP的速率增加D.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2个磷酸基团组成【答案】B【解析】【分析】ATP在ATP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ADP和Pi,为其它反应提供能量;ADP和Pi在ATP合成酶的作用下脱水形成ATP,其它形式的能量贮存在ATP中。ATP的合成本身是个吸能反应。【详解】A、叶绿体合成的ATP可用于C3的还原和叶绿体内基因表达等过程,A正确;B、ATP的合成需要能量,故ATP的合成与放能反应相联系,是一种合成反应,B错误;C、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消耗的能量增多,产生ATP的速率增加,C正确;D、根据ATP的结构简式可知,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2个磷酸基团组成,D正确。故选B。14.最适温度下,将一定量的蛋白质甲与蛋白质乙在a 时刻混合,一段时间内发现蛋白质甲的浓度不断降低,在b时刻浓度降为0,而蛋白质乙的浓度不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乙可能是一种酶,其能为蛋白质甲发生水解反应提供能量B.实验开始时若适当提高该反应体系温度,则蛋白质甲浓度降为0所需的时间延长C.实验中蛋白质甲发生水解反应的速率不断降低,表明酶的活性在不断降低D.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可检测蛋白质甲的浓度是否为0【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详解】A、乙可能是蛋白酶,可以降低甲水解所需的活化能,A错误;B、若提高温度,酶活性下降,则蛋白质甲浓度降为0所需的时间会延长,B正确;C、实验过程中酶活性不变,C错误;D、无论甲的浓度是否为0,加入双缩脲试剂均会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故选B。【点睛】15.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的合成和水解都需要ATP供能,ATP的合成和水解都需要酶的催化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C.ATP中的“A”与构成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D.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结构简式是A-P~P~P,“~”是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其中能量,形成ADP和磷酸,释放的能量用于细胞的生命活动;ATP产生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光合作用过程中ATP中的能量来自光能,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中的能量来自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详解】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其合成过程需要消耗ATP释放的能量,但其水解过程并不需要消耗ATP释放的能量,ATP的合成和水解都需要酶的催化,分别需要合成酶和水解酶,A错误;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以抑制细胞呼吸,使ADP增加,ATP合成减少,B错误;C、ATP中的“A”是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而构成RNA中的碱基“A”就是腺嘌呤,二者不是同一种物质,C正确; D、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会通过无氧呼吸供能,无氧呼吸过程释放的能量较少,据此可推测,长时间剧烈运动过程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远小于安静时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产生的ATP,D错误。故选C。16.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同人体细胞一样,既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仅仅是有氧呼吸的产物D.甘薯块根、动物骨骼肌细胞等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答案】A【解析】【详解】A、蛔虫只能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所以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C、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仅仅是有氧呼吸的产物,C正确;D、甘薯块根、动物骨骼肌细胞一定条件下(氧气不足)也能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故选A17.如图是细胞核结构简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的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③是双层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②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RNA和蛋白质通过核孔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答案】D 【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其中①为染色质,②为核仁,③为核膜。【详解】A、①是染色质,染色质的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A正确;B、③为核膜,核膜是双层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结构,B正确;C、②是核仁,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D、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具有选择性,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中合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而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进而细胞质中翻译,都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D。18.如图是达到平衡时的渗透装置,半透膜允许水分子和单糖分子通过,此时漏斗内(S1)和漏斗外(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液面的高度差为h,初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初始时水分子从S1到S2的速率小于S2到S1的速率B.此时漏斗内外液体浓度大小关系为S1小于S2C.若向漏斗内加入蔗糖酶,则h逐渐变大直至重新达到平衡D.若漏斗内外是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平衡时S1的浓度大于S2的浓度【答案】A【解析】【分析】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渗透平衡时液面差△h与浓度差的大小有关,浓度差越大,△h越大。2、蔗糖是不能穿过半透膜的分子,图中漏斗内液面升高,是由于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浓度高,因此烧杯中的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漏斗,使漏斗内液面升高。渗透平衡时△h会产生压力与漏斗内因溶液浓度差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相等,因此漏斗内的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详解】A、初始时半透膜两侧浓度S1>S2漏斗内液面才升高,因此初始时水分子从S1到S2的速率小于从S2到S1的速率,A正确; B、渗透平衡时△h会产生压力与漏斗内因溶液浓度差产生的压力的大小相等,因此漏斗内的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为S1>S2,B错误;C、若在漏斗管内加入少量蔗糖酶,蔗糖分解为单糖,漏斗内溶液浓度会先上升,由于半透膜允许单糖通过,继而漏斗内溶液浓度会下降,则漏斗液面将先上升后下降,最终△h=0(不考虑酶浓度的影响),C错误;D、若漏斗内外是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葡萄糖可以通过半透膜,平衡时S1浓度等于S2浓度,D错误。故选A。19.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催产素和血管舒张素均为九肽,它们功能差异很大,完全取决于构成两者的氨基酸种类B.由三个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构成的三肽最多有27种C.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失活,蛋白质分子中肽键部分断裂D.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也是影响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答案】D【解析】【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详解】A、催产素和血管舒张素均为九肽,但它们的功能差异很大,取决于构成两者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以及两条多肽链的空间结构,A错误;B、由三个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构成的三肽最多有3×2×1=6种,B错误;C、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失活,其原因是蛋白质在高温下其空间结构被破坏,高温并未引起蛋白质分子中肽键的断裂,C错误;D、由分析可知,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也是影响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D正确。 故选D。【点睛】20.线粒体外膜分布着孔蛋白构成的通道蛋白,分子量小于5000Da的丙酮酸可以经此通道通过。线粒体内膜由于蛋白质含量高导致通透性低,丙酮酸通过与H+(质子)协同运输[利用H+(质子)电化学梯度]的方式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丙酮酸经过孔蛋白进入线粒体膜间隙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丙酮酸从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没有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C.H+(质子)通过质子泵由线粒体基质进入膜间隙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线粒体内膜对各种物质运输的速率【答案】C【解析】【分析】物质运输方式:(1)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①自由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②协助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参与;不需要消耗能量。(2)主动运输:能逆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3)胞吞胞吐: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或出细胞内的过程。【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线粒体外膜的通道蛋白可以让丙酮酸通过,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为协助运输,A错误;B、丙酮酸通过内膜时,丙酮酸要借助特异性转运蛋白,利用H+(质子)协同运输的方式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则会消耗能量,因此为主动运输,B错误;C、H+(质子)通过质子泵由线粒体基质进入膜间隙是逆浓度梯度,且需要载体蛋白,所以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 D、蛋白质变性剂会使蛋白质变性,从而失活,H+(质子)通过质子泵由线粒体基质进入膜间隙需要载体蛋白,所以运输速率会减少,D错误。故选C。第2卷:非选择题(60分)21.人们普遍认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孕育在海洋中,生命从一开始就离不开水当然也离不开水中所溶解的某些无机盐,下图所示为水分子结构及水分子之间结合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电子的不对称分布,使得水分子成为一个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由于这种电子的不对称分布,使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易与水分子结合,因此水是___。(2)由于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电子的不对称分布,使得水分子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图中的①②),在化学上我们将这种“联系”称为___。由于①②比较弱,容易被破坏,这就使得水在常温下能够维持___(填“固体”或“液体”)状态。同时,由于①②的存在,水具有较高的___,这就意味着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发生改变。(3)我们知道,如果哺乳动物的血液中Ca2+含量太低,就会出现抽搐症状。某生物兴趣小组想要验证这个结论,采用了小白鼠进行试验,请完善以下实验步骤:①选择生长发育状况___(填“相同”或“不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②甲组小鼠饲喂适量含钙的饲料;乙组小鼠饲喂___;③将甲乙小鼠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并随时观察其生理状况。预测结果:如果甲组小鼠___,且乙组小鼠___,则说明上述结论正确。【答案】(1)①.极性②.良好溶剂(2)①.氢键②.液体③.比热容(3)①.相同②.等量的不含钙的饲料③.未出现抽搐症状④.出现抽搐症状【解析】【分析】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 (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2、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3、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铁是构成血红素的元素;哺乳动物血液中要有一定量得钙,如果含钙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现象等。【详解】(1)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电子的不对称分布,使得水分子成为一个极性分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易与水结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剂。(2)由于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电子的不对称分布,使得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由于氢键容易被破坏,这就使得水在常温下能够维持液体状态。同时,由于氢键的存在,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这就意味着水的温度相对不容易发生改变。(3)为了验证Ca2+的作用效果,应该做两组实验进行对比,一组缺钙,另一组不缺钙,并控制其他条件均一致,进而对比两组小鼠是否出现抽搐现象来说明Ca2+的作用效果。【点睛】本题考查水和无机盐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较为简单。22.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如图表示几种物质透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1)研究成果表明脂溶性物质以①方式透过生物膜,这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_______有关,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2)实验:对蟾蜂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对其他离子或分子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转运Ca2+______________的活性。如果对K+、葡萄糖分子的吸收也明显减少,则该毒素最可能的作用是__________。(3)②方式区别于③的不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把两种不同种类的海绵细胞混合在一起,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同种的海绵细胞能结合在一起,这种识别作用主要是由细胞膜中的____________来实现的。(5)科学家们历时了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和探索后,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的_____________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答案】(1)①.磷脂②.选择透过性(2)①.载体②.抑制能量供应(抑制ATP生成)(3)②方式需能量(ATP),可逆浓度梯度运输(4)糖蛋白(5)流动镶嵌【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A表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B表示载体蛋白;①方式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②方式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主动运输;③方式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表示协助扩散。【小问1详解】研究成果表明脂溶性物质以①自由扩散方式透过生物膜,这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磷脂有关,依据的是相似相容原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图示物质的跨膜运输可体现该过程。【小问2详解】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对其他离子或分子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转运Ca2+的载体的活性;对K+、葡萄糖分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果对K+、葡萄糖分子的吸收也明显减少,则该毒素最可能的作用是抑制能量供应(抑制ATP生成)。【小问3详解】②方式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主动运输,③方式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表示协助扩散,故②方式区别于③的不同特点是②方式需能量(ATP),可逆浓度梯度运输。【小问4详解】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把两种不同种类的海绵细胞混合在一起,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同种的海绵细胞能结合在一起,这种识别作用主要是由细胞膜中的糖蛋白来实现的。【小问5详解】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23.下列四幅图中,图甲、乙分别为高等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丙为人体细胞的细胞核结构示意图,图丁为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与图乙相比,图甲特有的细胞器是[ ]_____;图乙中双层膜的细胞器有_____(填序号);图乙中,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其主要成分是_____。(2)获取各种细胞器时,采用_____法可分离得到这些细胞器。细胞器分布在细胞质中但又并非漂浮于其中,这是由于细胞质中存在支持细胞器的网架结构——_____。(3)图丙中②是_____,其功能是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_____的形成有关。图丙中③为染色质,其与染色体的关系是_____。(4)若图丁是能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将3H标记的氨基酸注入该细胞,则胰岛素合成分泌过程中可检测到放射性的具膜结构依次是_____(用箭头和编号表示)。【答案】(1)①.⑤中心体②.⑤⑥③.果胶和纤维素(2)①.差速离心②.细胞骨架(3)①.核仁②.核糖体③.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4)④→②→⑦→①【解析】【分析】1、叶绿体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在内膜内有类囊体薄膜,分布着色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2、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3、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4、高尔基体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蛋白质的加工厂,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合成有关。5、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有的依附在内质网上称为附着核糖体,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称为游离核糖体。6、液泡是植物细胞之中的泡状结构,液泡内有细胞液,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对细胞内的环境起着调节作用,保持一定渗透压。7、中心体与低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构成。8、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车间”。【小问1详解】图甲、乙分别为高等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中特有的细胞器是⑤中心体,植物细胞中双层膜的细胞器有⑤线粒体、⑥叶绿体,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果胶和纤维素,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小问2详解】用差速离心法可分离得到细胞器,细胞骨架具有锚定支撑细胞器及维持细胞形态的功能。【小问3详解】图丙为人体细胞的细胞核结构示意图,①表示核膜,②表示核仁,③表示细胞质,④表示核孔,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小问4详解】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胰岛素合成分泌过程中可检测到放射性的具膜结构依次是④(内质网)→②(高尔基体)→⑦(囊泡)→①(细胞膜)。24.下图中的A图表示温度对植物吸收K+和NH4+的影响;B图表示氧分压对大麦根吸收K+和NH4+的影响。请据图回答: (1)A图表明,温度超过35℃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植物吸收两种离子的量都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导致细胞呼吸下降,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从而使离子的吸收量减少。(2)B图表明,当氧分压增高时,大麦根吸收离子的量__________,同时,细胞中的糖浓度________,此时糖的主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3)植物吸收K+和NH4+与温度、氧分压有关,从本质上看,是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与植物的________密切相关。(4)即便是温度和氧分压等条件相同时,根细胞对K+和NH4+的吸收量还是不同,这种吸收量上的差异与细胞膜上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答案】(1)①.减少②.高温条件下呼吸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呼吸酶活性下降(2)①.增加②.下降③.作为细胞呼吸的底物被氧化分解,为离子的主动运输提供能量(3)细胞呼吸(4)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解析】【分析】1、图A表示温度对植物根吸收K+和NH4+的影响,随着温度升高,植物根吸收K+和NH4+先逐渐增大,温度超过35℃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植物吸收两种离子的量都逐渐减弱。2、图B表示氧分压对植物根吸收K+和NH4+的影响,随着氧分压的升高,K+和NH4+的吸收量逐渐增大,然后趋于稳定,糖的含量逐渐减少,最后无限趋于零。3、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是主动运输,离子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小问1详解】A图表明,温度超过35℃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植物吸收两种离子的量都减少,其原因是: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当温度超过了35℃时,高温就破坏呼吸酶的空间结构,使呼吸酶的活性降低,导致能量供应降低,主动运输过程减弱。【小问2详解】因为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运输主要是主动运输,由B图可知,当氧分压增高时,有氧呼吸增强,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量增加,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增加;同时,细胞中的糖浓度逐渐下降;此时糖的主要作用是作为细胞呼吸的底物氧化分解,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小问3详解】植物吸收K+和NH4+ 与温度、氧分压有关,温度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细胞呼吸,氧分压通过影响细胞呼吸的氧气供应进而影响有氧呼吸;细胞呼吸受影响,则矿质元素离子吸收的主动运输过程中能量供应就受影响,即植物的呼吸作用为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提供能量,从本质上看,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与植物的细胞呼吸密切相关。【小问4详解】主动运输除了需要能量,还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不同的载体蛋白运输的物质不同,不同的载体蛋白的数量会造成离子的吸收量上的差异。25.科学家研究发现,“熊虫”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生命力最为顽强的动物。熊虫对不良环境有极强的抵抗力,当环境恶化时,熊虫会把身体蜷缩起来,一动不动。这时它们会自行脱掉体内9%的水分,身体萎缩成正常情况下的一半,处于一种隐生(假死)状态,此时会展现出惊人的耐力,以此来“扛”过各种极端环境。处于假死状态的熊虫的代谢率几乎降到零,甚至能耐受-273℃冰冻数小时,直到环境改善为止。据研究,熊虫进入隐生状态时,它们的体内会大量产生海藻糖,近年来发现在人体肾脏内也能合成海藻糖。回答下列问题:(1)环境恶化、熊虫处于隐生状态时,推测体内仅剩的1%水分主要以______的形式存在。(2)“熊虫”和人都能产生海藻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海藻糖是一种由2分子葡萄糖组成的二糖,其元素组成为______,海藻糖的水解产物在植物体内可以合成的二糖是__________________。(4)有人认为“海藻糖可以保护细胞,使细胞免受低温造成的损伤”。请设计一实验方案,用于探究此假设是否成立,请将其补充完整。①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实验材料应具有_________(填字母)的特点。a.含有海藻糖b.不含海藻糖c.能够合成海藻糖d.不能合成海藻糖②操作过程:(提供的试剂:某浓度的海藻糖溶液、生理盐水、蒸馏水,实验器材充足)I.取适量某动物细胞,等分成甲、乙两组进行培养(以甲组为实验组);II.甲组培养液中___________,乙组培养液中____________;III.两组均控制在-273℃冰冻数小时;IV.观察甲、乙两组细胞生活状况,若假设成立,则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答案】(1)结合水(2)他们都具有合成海藻糖酶的基因(3)①.C、H、O②.麦芽糖(4)①.bd②.加入一定量某浓度的海藻糖溶液③.加入等量生理盐水④.甲组细胞生长良好,乙组细胞死亡【解析】【分析】在实验设计中,对照实验设计时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研究海藻糖对细胞的是否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自变量为是否加入海藻糖,在设计实验时,实验组加入海藻糖,对照组加等量生理盐水,将其他无关变量控制为等量且适宜,观察指标(因变量)是细胞的生活是否良好。 【小问1详解】水在细胞中的两种形式存在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升高时,生物的抗逆性也升高,故环境恶化、熊虫处于隐生状态时,推测体内仅剩的1%水分主要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小问2详解】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故“熊虫”和人都能产生海藻糖的根本原因是“熊虫"和人体内含有控制合成海藻糖的基因,所以他们能够产生海藻糖。【小问3详解】海藻糖是一种由2分子葡萄糖组成的二糖,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可知海藻糖原素组成也是C、H、O。海藻糖的水解产物是2分子葡萄糖,在植物体内由2分子葡萄糖组成的二糖是麦芽糖,故在植物体内可以合成的二糖是麦芽糖。【小问4详解】①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海藻糖是否可以保护细胞,使细胞免受低温造成的损伤,实验的自变量是细胞培养液中是否含有海藻糖,因变量是低温条件下细胞的活性,因此为了消除细胞自身产生海藻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用作实验材料的细胞应该不含也不能合成海藻糖,即bd。②按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实验步骤如下:II.施加自变量,即向甲组细胞中添加加入一定量某浓度的海藻糖溶液,向乙组细胞中添加加入等量生理盐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