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如所得道(分二科)

修习如所得道(分二科)

ID:8361184

大小:64.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3-22

修习如所得道(分二科)_第1页
修习如所得道(分二科)_第2页
修习如所得道(分二科)_第3页
修习如所得道(分二科)_第4页
修习如所得道(分二科)_第5页
资源描述:

《修习如所得道(分二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瑜伽師地論》卷二十.《披尋記》page753~758.1998/11/21.Tape245丑四、修習如所得道(分二科) 寅一、徵云何修習如所得道?這是「出世間一切種清淨」裡邊,一共是分五科,現在是第四科「修習如所得道」。分兩科,第一科是「徵」。怎麼叫做「修習如所得道」呢?這個「如」就是所得。入了諦現觀之後他是得到我空的真如了,觀我不可得,色受想行識裡邊色無我、無我所,受想行識無我、無我所,他得到這個「如」了,得到我空的智慧見到我空真如了,但是還沒有圓滿還要繼續修習,怎麼樣繼續地「修習如所得道」呢?這麼一句話。下邊就是解「

2、釋」,也就是回答這句話。分兩科,第一科「辨修圓滿」,那要到阿羅漢才是修圓滿了。分兩科,第一科是「辨」。分兩科,第一科是「四所依法」,這四種法是所依止處。分四科,第一科是「發生欲樂」,就是建立了堅定的願,歡喜,我歡喜要這樣做,有這樣的願望。分兩科,第一科「思慕究竟」。說怎麼叫做修習如所得道?下面回答。寅二、釋(分二科) 卯一、辨修圓滿(分二科) 辰一、辨(分二科) 巳一、四所依法(分四科) 午一、發生欲樂(分二科) 未一、思慕究竟謂彼如是所生廣大無罪歡喜,溉灌其心,為趣究竟,於現法中,心極思慕。「謂彼如是」,謂那位入諦現觀的

3、那位聖者,他這樣子「所生廣大無罪歡喜,溉灌其心」,就是前邊第三科「入聖諦現觀已,為欲證得速疾通慧,作意思惟諸歡喜事」他思惟四證淨:原來是凡夫只是在表面上有所思惟,現在證入了四證淨之後才知道「佛所以名為佛」的地方,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說「這是佛」,當然這也是佛,但是這是表面上的,能看到裡邊佛那個真實的功德。法證淨、僧證淨,都是看得深刻了所以心裡面生歡喜心。依盛事;依增上生事、依決定勝事生歡喜心。依沒有嫉妒心生歡喜心,因為其他的同梵行者也同樣有增上生事、有決定勝事,也是證悟了四證淨的功德所以他也生歡喜心。依知恩,知道佛是大恩德

4、的人,因為佛出現世間為我們說法,我們才知道這是苦,這是集滅道,我們再如法修行才能離苦得樂,所以這是佛的大恩德,也生歡喜心。所以「所生廣大無罪」,由於他入諦現觀能作如是思惟,所以生起了廣大的歡喜心,而這個歡喜心是無罪的,不是貪瞋癡的境界,這是有無所得的智慧在裡邊,有定慧,他最低限度有未到地定,這樣的「無罪」清淨的「歡喜」心「溉灌其心」,來滋潤他的這一念心。第17頁,共17頁《瑜伽師地論》卷二十.《披尋記》page753~758.1998/11/21.Tape245「為趣究竟,於現法中,心極思慕」,他有這樣的歡喜心之後,他不會

5、停留在這裡。「為趣」,他就想要前進,前進到究竟的境界,他知道現在只是個開始,才得無生法忍,才得到初果,所得到所證悟的「如」還不圓滿,他要到究竟圓滿的地方去。「為」了進「趣究竟」圓滿的境界,所以「於現法中」,於現在的色受想行識裡邊,「心極思慕」,這個內心裡面有極大的「思慕」,思願、仰慕聖德的這種願望。其實這「思慕」也就是想要成就聖道的意思。這是第一科「思慕究竟」,第二科「樂欲出離」。未二、樂欲出離彼由如是心生思慕,出離樂欲,數數現行。謂我何當能具足住,如是聖處,如阿羅漢,所具足住。「彼由如是心生思慕」,所以他出離的樂欲「數數

6、現行」,出離這個生死苦。他初入聖諦現觀,還沒能夠解脫生死苦,還沒能出離三界的生死苦,所以他出離的樂欲,這種強烈的願望「數數」地「現行」,時時地這樣希望:「謂我何當能具足住如是聖處?」這個「出離的樂欲數數現行」是什麼樣子呢?就是這樣子,就是想:「我什麼時候才能夠具足地安住在聖處,這個究竟圓滿的聖人的境界呢?」「如阿羅漢,所具足住」,就像那個四果阿羅漢他圓滿的那個清淨的境界,我什麼時候才能成就呢?就是有這樣的希望心。這是「樂欲出離」,這個「思慕究竟」、「樂欲出離」合起來,就是「發生欲樂」。午二、發勤精進如是欲樂生已,發勤精進,

7、無間常委,於三十七菩提分法,方便勤修。「如是欲樂生已,發勤精進」,這下面第二科「發勤精進」。這樣的廣大的、堅強的欲樂心生起來以後,他就「發勤」就採取行動了,就發動了;「勤」,也就是精進。「無間常委」,不間斷就是「常」,「委」就是精細地去修習三十七道品、修這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方便勤修」,依據佛所說的這種法、「方便」,去精進地修四念處、修八正道。這就叫做「修習如所得道」。午三、心樂遠離又彼如是勤精進故,不與在家出家眾相雜住,習近邊際諸坐臥具,心樂遠離。第17頁,共17頁《瑜伽師地論》卷二十

8、.《披尋記》page753~758.1998/11/21.Tape245「又彼如是勤精進故」,這是第三科「心樂遠離」。這個修如所得道的時候,當然是勤精進地,白天也是這麼修,夜間也是這麼修。「不與在家出家眾相雜住」,前邊入諦現觀那裡,從開始發心到入現觀的時候,就是沒有說這句話。現在入諦現觀已,修習如所得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