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87445
大小:18.46 KB
页数:7页
时间:2024-09-01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应用研究.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应用研究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关于研究性学习,大多数学者从以下角度来理解。第一,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第二,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专题进行研究,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第三,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教师通过设置情景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究的教学手段。文中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以及初中生的实际出发,为研究性学习做了如下的定义: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目的,在学科中开展问题探究的过程,它旨在让学生基于一定的教学情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1.开放性。研究性学习打破了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之中,而是寻找教材与日常生活的契合点,更加注重将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其次,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现成的,也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学生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且能够从不同的观点中进行综合性的比较,从而提高自己明是非、辨事理的能力。总之,它是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是一个开放的、灵活的过程。2.探究性。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着强烈的新奇感和探究欲,研究性学习正好适应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权威的代表。而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这种模式,强调在教师有意义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满足自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充分的培养,真正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求知者。3.实践性。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偏向于采取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要求学生要把所学的知识吸收、内化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当中,注重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实际生活存在的问题。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相比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以及学习体验得到更为强烈的重视。同时,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比如说通过问卷调查,讨论,情景表演等方式获得更多直接的经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三、研究性学习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意义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教育者上,而且也体现在学习者上,它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同时,它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教,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当教师与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形成教学相长时,教学效果也自然而然会得到显著的提高。1.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往往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只需要把教师所提供的重点以及提纲进行机械性地重复,并没有真正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比如说,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让友谊之树常青》这一课中,当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讲解如何建立友谊这个知识点时,学生很容易拘泥于书本的答案,直接参照书本的原话做出完完整整的回答,而很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在新的环境新的班级获取友谊,这种对于知识点的记忆能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获得高分,却很难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样的以如何建立友谊为例,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先组织学生在课前针对本班在交友中存在的小困惑进行调查,并且把存在的主要困惑进行归类,制作成一个百分比的饼状图表。教师在上课中展示图表,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一一对学生存在的困惑寻找相应的解决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主动性,根据自己平时与朋友交往的经历提出积极的建议,切身体会到建立友谊的途径,而不需要通过死记硬背。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交友困惑的调查,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能够激发学生挖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在能力,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以及兴趣。政治学科不只是空洞的理论描述,它正在走近现实、走进生活,老师讲条条、划条条,学生背条条、找条条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将研究性学习渗透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学生对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观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不再把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大的帮助。2.有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往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中考当作教学最直接、最首要的目的,他们是知识的权威,是中考的指挥棒。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所教授的也只是局限于教材甚至是考试需要考的内容,忽视了思想教育的沟通性,泯灭了政治课教学的特点和个性,使政治课变得呆板,枯燥无味。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容易使教师处在一个停滞不前的局面,他们不仅缺乏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意识,而且缺乏对于教育事业的进取心,容易丧失对教学的积极性。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发挥引导的作用,不再享有绝对的权威,学生与老师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关系。这就对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完成书本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教会学生必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操。比如说,在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善用法律》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采用调查以及法庭模拟的形式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依法维权和善于与违反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勇气。要完成在知识目标基础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并不是轻而易举的,研究性学习给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带来了重大的挑战,促使教师不断在教学之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3.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现代化境遇下的教育已经日益演变成为专业技能的场所,有用性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长期以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实际教学效果存在着勉强性、无奈性和单方面性。研究性学习主张在相对开放的教学环境下,从不同的途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这种方式有利于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效率,从而更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容易被误认为“假、大、空”的代名词,产生形式大于实际的效果,对于一些道德与法治课所学习的要求与准则,学生可能张口就来,但是却没有产生与理论水平相匹配的实际行动。部分教师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也只是泛泛而谈,没有真正地以身作则,这样,教与学的实效性也都只是空洞的。研究性学习使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倡导以人为本,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积极性,改变了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一以贯之的刻板印象。四、研究性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用——以《善用法律》为例 选择研究内容,明确总体思路:本文以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善用法律》为例,主要观察的对象是连山民族中学八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敢于表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但是对于如何运用法律切实保障自身的权益不够了解,针对这一学情,道德与法治老师主要以一个学生容易遇到的问题——高年级学生勒索低年级学生的视频作为核心案例,同时让学生进行调查所在年级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情况,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案情的发展变化,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探究,在冲突碰撞中进一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前调查,回归生活:老师事先根据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以八个人为一小组,让学生对所在年级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且鼓励学生自行设计问题。从学生提交结果来看,大多数小组能够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是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和侵犯青少年权益的行为你了解多少,二是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怎么解决?从调查结果中,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连山民族中学八年级大多数学生对青少年合法权益的知识只是了解一些,面对合法权益受侵害时有多种解决途径,但是却较少地会寻求有关组织援助。播放视频,吸引学生:基于八年级学生对法律知识知之不多的调查结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高年级学生吴强勒索低年级学生小刚的视频,这个视频也是提前让学生表演并且录制的,目的是还原青少年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同时针对这种勒索现象,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小刚可能采取什么方式应对吴强的勒索?不同的方式可能带来怎样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利用视频呈现情境,导入问题,他们纷纷地对情境做出适当的猜想,做好记录,并且也能够把他们设想的结果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既激活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案情发展,逐步探索:第二天,小刚的爸妈找到吴强,揍了他一顿,导致吴强受伤。吴强的爸妈要求小刚的爸妈赔偿医药费和营养费。小刚的爸妈拒绝赔偿。教师通过追问的形式设置问题:“吴强可以得到赔偿吗?吴强的爸妈不太了解法律知识,他们应该怎么办?吴强的爸妈想通过打官司来解决问题,可是他们的家庭经济困难,付不起律师费和诉讼费,怎么办?”逐步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小组探究,寻找答案。在这一环节,涉及比较多的专有名词,教师通过把问题的细化,可以让学生清晰地感知到在何种情况下可以采取诉讼途径或者非诉讼途径。提出假设,角色转换: 在这个环节,让学生从受害者变为目击者,“假设你是小刚的同学,下课后刚好撞见了小刚被勒索这一幕,你会选择怎么去做?”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做法,在表演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化身为了正义的使者,但是却各有不同的做法。此时,教师设置疑难情境,运用《中小学生守则》关于“敢于作斗争”予以删除这一实际,引起学生“为什么会被删除”的疑惑,进一步让学生针对“未成年人是不是不用见义勇为”进行一场辩论,通过一番唇枪舌战,最终明白未成年人更应“见义智为”。五、研究性学习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反思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校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定期对教师进行有关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培训,加速教师的理念更新和知识积累,使其正确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在培训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研究性学习取得成效的案例,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吸收、借鉴优秀教师的成功之处,通过应用于自己的课堂之中来不断实现自身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提升,给予学生更加强有力的指导。同时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让教师在这种竞争性的教学氛围中激励自己提高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组织能力;也可以通过鼓励集体备课的方式,集思广益,在寻求合作的基础之上,使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讲授更加适合于学生发展需求。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参与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要善于从多维度去思考,不要被思维定势所框住,培养自己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广阔性;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学生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地思考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培养自己思维意识的深刻性;对于别人所提出的较有疑惑的观点,学生要善于质疑,不人云亦云,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产生问题的根源,能够促进各种研究性活动的探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教会学生一些思维的方法,积极促进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意志的锻炼,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挫折教育,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自信心。当面对与小组成员的分歧时,能够积极地协调,寻求合作,百折不挠地去克服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高效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