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

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

ID:83562732

大小:255.35 KB

页数:72页

时间:2023-10-23

上传者:139****0001
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_第1页
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_第2页
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_第3页
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_第4页
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_第5页
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_第6页
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_第7页
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_第8页
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_第9页
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考前密押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目录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1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7第三章社会与文化12第四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15第五章社会互动17第六章家庭与婚姻20第七章群体与组织20第八章教育、劳动与消费24第九章社区与社区发展27第十章城镇化29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30第十二章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32第十三章社会问题33第十四章社会变迁35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一、单选题1.涂尔干认为,揭示特定社会现象给整个社会或局部运动带来什么结果的分析是()A.归纳分析B.功能分析C.历史分析D.演绎分析2.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六卷本的第四卷首次提出社会学这一概念的时间是()A.1818年B.1828年C.1838年D.1848年3.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的是()A.奥古斯特·孔德B.卡尔·马克思C.赫伯特·斯宾塞D.埃米尔·涂尔干4.在涂尔干的理论中,以吸引为特征的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协调、合作、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联系状态,被称为()A.集体意识B.机械团结C.有机团结D.社会团结5.孔德认为,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基本秩序的是()A.社会静力学B.社会物理学C.社会动力学D.社会发展学6.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是()A.社会批判理论B.社会冲突理论C.符号互动论D.交换论7.属于塔尔科特·帕森斯的代表著作的是()A.《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B.《社会行动的结构》C.《波兰农民在欧洲和美国》D.《团伙》8.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开设的是()A.政治原理学B.仁学C.社会学D.群学9.结构功能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A.韦伯B.默顿C.斯宾塞D.马克思1 10.费孝通借用中医学的术语“五脏六腑”来比喻社会学的建设,其中六腑是说一个社会学专业至少要有()A.六类学会组织B.六种学科分支C.六门基础课程D.六种研究机构11.在我国首次提出了“社会学”之名的是()A.康有为B.谭嗣同C.章太炎D.梁启超1 12.涂尔干认为,建立在个人之间相同性与相似性特质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是()A.有机团结B.集体团结C.个体团结D.机械团结13.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A.20年代B.30年代C.40年代D.50年代14.在涂尔干的理论中,以吸引为特征的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协调、合作、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联系状态,被称为()A.集体意识B.机械团结C.有机团结D.社会团结15.在孔德对科学的分类中,科学的最高层次是()A.天文学B.数学C.物理学D.社会学16.马克斯·韦伯提出的是()A.理解社会学B.历史社会学C.解释社会学D.科学社会学二、多选题17.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主要包括()A.社会静力学B.社会动力学C.社会有机体论D.社会进化论E.社会结构论18.孔德创造的实证方法有()A.观察法B.历史法C.比较法D.文献法E.实验法19.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有()A.社会变革的需要B.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C.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D.阶级斗争的需要E.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20.在费孝通的“五脏六腑”说中,所谓“六腑”包括()2 A.社会学史B.文化人类学C.国外社会学说D.社会心理学E.城乡社会学三、简答题21.试述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目标的实现。2 ————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涂尔干坚信,要对社会现象进行完整的分析,功能分析和历史分析缺一不可。功能分析将揭示特定社会现象给整个社会或局部运动带来什么结果,而历史分析则揭示出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其他现象能在当时发挥特定作用。选项A、D为干扰项,此题选B2.答案:C解析:孔德致力于实证哲学体系研究,1838年在《实证哲学教程》六卷本的第四卷首次提出社会学这一概念,标志着社会学的诞生。3.答案:A解析:A选项:奥古斯特·孔德被人们称为“社会学之父”。B选项:卡尔·马克思是社会学的主要奠基人。C选项:赫伯特·斯宾塞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亚里士多德”。D选项:埃米尔·涂尔干是欧洲第一个在大学里讲授社会学的人。故本题选A。4.答案:D解析:本题为识记型知识点。D选项:社会团结是指以吸引为特征的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协调、合作、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联系状态。A选项:集体意识是指同一社会成员平均所共有的信仰和感觉的总和,构成一个独立的体系。B选项:机械团结是指建立在个人之间相同性与相似性特质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C选项: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状态。综上可知,本题选择D。5.答案:A解析:孔德把社会学区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1)社会静力学主要是研究社会协调的问题,即研究人类社会基本秩序的。(2)社会动力学则综合研究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即社会进步。BD项与孔德无关,故排除。综上可知,本题选择A。6.答案:A解析:此题为识记题。社会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符号互动论源于美国社会学家乔治家·赫伯特·米德,主要代表人物有赫伯特·布鲁默和欧文·戈夫曼。交换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建立的。此题选A。7.答案:B3 解析:罗伯特·默顿师从于帕森斯,代表著作有《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塔尔科特·帕森斯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代表著作有《社会行动的结构》和《社会系统》。托马斯和F.W.兹纳尼茨基合著《波兰农民在欧洲和美国》。《团伙》的作者为施莱舍。故本题选B。8.答案:D3 解析:此题为识记题。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开设“群学”,将其列入“经世之学”,与“政治原理学”等并列。谭嗣同在其所著《仁学》第一篇“仁学界说”里首次提出了“社会学”之名,认为“凡为仁学者”。此题选D。9.答案:B解析:此题为识记题。结构功能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默顿。马克斯·韦伯是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斯宾塞、马克思是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本题答案为B。口诀:姐姐莫怕死10.答案:C解析:“五脏六腑”是费孝通借用中医学的术语,比喻社会学的建设。所谓五脏,是指学会组织、专业研究机构、各大学的社会学系、图书资料中心和出版物。所谓六腑,是说一个社会学专业至少要有六门基础课程。它们是: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城乡社会学(社区概论)、文化人类学、国外社会学说。ABD为干扰项,本题选择C。11.答案:B解析:B选项:谭嗣同在其所著《仁学》第一篇“仁学界说”里首次提出了“社会学”之名;A选项: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开设“群学”;C选项:章太炎翻译出版了《社会学》;D选项:1922年,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一文中把文化定义为:“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之共业也。”故本题选B。12.答案:D解析:涂尔干把社会团结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两个类型。机械团结是指建立在个人之间相同性与相似性特质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状态。BC为干扰项。故本题选D。知识扩展:集体意识是指同一社会成员平均所共有的信仰和感觉的总和,构成一个独立的体系。13.答案:B解析:B选项: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即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学理论流派。ACD选项所涉及的理论有:20世纪20年代——同心圆理论。20世纪40年代初——城市群理论。20世纪50年代——行为偏差理论。故本题选B。14.答案:D4 解析:本题为识记型知识点。D选项:社会团结是指以吸引为特征的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协调、合作、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联系状态。A选项:集体意识是指同一社会成员平均所共有的信仰和感觉的总和,构成一个独立的体系。B选项:机械团结是指建立在个人之间相同性与相似性特质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C选项: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状态。综上可知,本题选择D。4 15.答案:D解析:破题点:“孔德、科学的最高层次”。孔德将科学依次划分为(1)数学(2)天文学(3)物理学(4)化学(5)生物学(6)社会学。社会学——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是科学之“皇后”,其他科学——为社会学的建立作了准备。所以答案选择D。16.答案:A解析:马克斯•韦伯提出理解社会学。BCD为干扰项,本题选择A。拓展: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行动。韦伯提出,对社会行动的研究的根本方法是理解。17.答案:CD解析:AB项,孔德把社会学区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CD项,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主要有: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助记:有机体的进化)。E项为混淆项,故选CD。18.答案:ABCE解析:孔德认为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从中发现客观自在的社会规律。孔德创造的实证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此题选ABCE。知识拓展:文献法,又称文件法、文案法和非介入性研究法。19.答案:ABC解析: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有:(1)社会变革的需要——A选项;(2)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C选项;(3)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4)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B选项。助记:“变革需要、经验积累、思想基础、科学推动”。DE选项为干扰项,本题选择ABC。20.答案:BCDE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学的建设中“六腑”的内容,“五脏六腑”是费孝通借用中医学的术语,比喻社会学的建设。六腑:(1)社会学概论(2)社会调查研究方法(3)社会心理学(4)城乡社会学(社区概论)(5)文化人类学(6)国外社会学说。A选项为干扰项,本题选择BCDE。21.答案:在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实现这个目标:(1)应当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认真地开展社会现象研究;(2)把研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作为社会学的基本任务;5 (3)立足中国社会的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使社会学的教学与研究能切实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4)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借鉴国外社会学和中国过去社会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逐步建立中国社会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中国社会学学派;(5)造就一支愿意并有能力为之奋斗的社会学专业队伍。5 【延伸知识点】1.涂尔干认为,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状态是()A.有机团结B.集体团结C.个体团结D.机械团结2.揭示出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其他现象能在当时发挥特定作用,是一种()A.归纳分析B.功能分析C.历史分析D.演绎分析3.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A.20年代B.30年代C.40年代D.50年代4.1928年至1934年期间,在陈翰笙的率领下,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农村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出版的著作之一是()A.《个旧矿工》B.《云南三村》C.《亩的差异》D.《昆厂劳工》5.抗日战争时期,费孝通主持的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室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实地调查,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其成果包括()A.《云南三村》B.《内地女工》C.《昆厂劳工》D.《个旧矿工》E.《江村经济》————延伸知识点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涂尔干把社会团结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两个类型: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状态;机械团结是指建立在个人之间相同性与相似性特质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选项BC为干扰项,故排除。本题答案为A。2.答案:C解析:AD项在教材中未详细说明,为混淆项,故排除。BC项,功能分析将揭示特定社会现象给整个社会或局部运动带来什么结果,而历史分析则揭示出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其他现象能在当时发挥特定作用。故B错误,C正确。6 3.答案:B解析:B选项: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即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学理论流派。ACD选项所涉及的理论有:20世纪20年代——同心圆理论。20世纪40年代初——城市群理论。20世纪50年代——行为偏差理论。故本题选B。4.答案:C解析:陈翰笙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工作者,1928年至1934年受国民党中央政府的中央研6 究院院长蔡元培聘请,任该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在这期间,陈翰笙率领王寅生等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农村调查,调查结果出版了《亩的差异》、《黑龙江流域的农民与地主》、《广东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和《帝国主义工业资本与中国农民》等。此题选C。知识拓展:费孝通和张之毅的《云南三村》,史国衡的《昆厂劳工》和《个旧矿工》。5.答案:ABCD解析:抗日战争期间,费孝通主持的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室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实地调查,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其成果包括:(1)费孝通的《禄村农田》;(2)费孝通和张之毅的《云南三村》;(3)史国衡的《昆厂劳工》和《个旧矿工》;(4)田汝康的《芒市边民的摆》和《内地女工》;(5)谷苞的《化城镇的基层行政》;(6)胡庆钧的《呈贡基层权力结构》等。综上可知,本题选择ABCD。拓展:实地研究主要代表著作有费孝通的《江村经济》(1939)和林耀华的《金翼》(1944)等。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一、单选题22.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A.抽样调查B.访谈调查C.实地研究D.非介入性研究23.社会学者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评价的过程属于社会学研究功能中的()A.预测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C.规范性功能D.描述性功能24.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回答“为什么”的是()A.描述性功能B.预测性功能C.规范性功能D.解释性功能25.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是()A.自然科学法则同样适用研究社会现象B.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C.社会学研究应立足于宏观层面D.提倡经验研究和社会调查26.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这些资料进行定性分析,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是()7 A.个案研究B.典型调查C.实地研究D.访谈观察27.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是()A.自然科学法则同样适用研究社会现象B.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C.社会学研究应立足于微观层面7 D.社会学研究人类对社会现象做出的解释以及赋予它们的意义28.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属于()A.预测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C.规范性功能D.描述性功能29.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有()A.两个阶段B.三个阶段C.四个阶段D.五个阶段30.田野调查指的是()A.问卷调查B.抽样调查C.社会实验D实地研究3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A.个人与个人的关系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C.群体与群体的关系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32.社会学研究中实验法的不足之处主要是()A.实验过程的自然性B.实验对象的重复性C.研究过程的广泛性D.实验环境的人为性二、多选题33.实地研究的指导范式有()A.社会实验B.个案研究C.典型调查D.观察法E.访谈法34.实验法的类型从方法上划分可分为()A.实地实验B.标准实验C.准实验D.控制实验E.双盲实验35.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有()A.社会现象的性质B.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C.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D.经验事实的解释E.研究方式和研究技术36.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有()8 A.后实证主义B.新人文主义C.批判诠释理论D.后现代主义E.后马克思主义三、简答题37.简述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38.试述社会学的功能39.试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8 ————答案&解析————22.答案:A解析:(1)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是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一般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资料。(2)实地研究的个案研究和典型调查,都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收集资料。(3)文献法,又称文件法、文案法和非介入性研究法。此题选A。23.答案:C解析:预测性功能。预测是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预测包含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涵义。解释性功能。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规范性功能。社会学者的规范性研究,是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评价的过程。描述性功能。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此题选C。24.答案:D解析: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主要包括:(1)描述性功能。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2)解释性功能。运用社会学的概念或范畴,将描述性的感性认识进行理论抽象,回答“为什么”。(3)预测性功能。和描述、解释功能相联系的高一层次的目标是预测功能。预测是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预测包含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涵义。(4)规范性功能。社会学研究还应在回答“将会怎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本题答案为D。25.答案:B解析: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1.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2.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而非“说明”。3.认为社会学研究应该立足于微观层面,从日常的、平凡的事物出发,研究人类对社会现象作出的解释以及赋予它们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还原到自然规律的水平。故本题答案为B。26.答案:C解析:个案研究: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典型调查:在研究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个别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社会单位进行深入和周密的实地调查研究,以推断调查总体的一种研究方法。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这些资料进行定性分析,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访谈法和观察法: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来考察事物或现象的知觉过程。9 27.答案:A解析: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是:(1)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都是客观存在,自然科学法则同样适用研究社会现象。9 (2)科学的目的在于对现象的因果性作出说明,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3)提倡经验研究和社会调查。(4)以数学和统计学为取向,特别注重量化的研究方法,并在研究方法上尽量使研究的程序与结果合乎自然科学研究的准则。BCD选项属于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综上可知,本题选择A。28.答案:D解析:A项,预测功能:预测是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怎样的。B项,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C项,社会学研究应在回答“将会怎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这是规范性研究的任务。D项,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故选D。2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有:筹划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因此为三个阶段。故本题选B。30.答案:D解析:A项,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B项,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其本质特征是以部分代表总体。C项,社会实验是控制检验因果过程的重要工具。D项,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这些资料进行定性分析,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故选D。31.答案:B解析:本题为识记型知识点。本书赞同德国社会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的观点,即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ACD为干扰项,本题选择B。拓展:孔德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的科学,涂尔干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事实的科学,韦伯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动的科学,索罗金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等。32.答案:D解析:实验法的不足主要是:(1)实验环境——人为性(2)实验过程——反应性(3)实验对象——有限性(4)实验结果——适应性。根据关键词可知,答案选择D。33.答案:BCDE10 解析: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这些资料进行定性分析,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实地研究有个案研究、典型研究、观察和访谈等指导范式。此题选BCDE。知识拓展:社会学的研究方式与方法包括统计调查、问卷调查、实地研究、实验法、文献法。10 34.答案:BCDE解析:实验法的类型可从实验环境和方法上划分:前者有实地实验和实验室实验;后者可分为标准实验、准实验、控制实验和双盲实验。综上可知,本题选择BCDE35.答案:ABC解析: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是:(1)社会现象的性质;(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助记:“现象性质、方法和假设、价值作用”。DE项教材中未详细论述,为混淆项。故选ABC。36.答案:ABCD解析: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1)后实证主义(2)新人文主义(3)批判诠释理论(4)后现代主义。助记:“新人文主义之后实证和批判诠释了后现代主义”,所以答案选择ABCD。37.答案:(1)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2)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而非“说明”。(3)认为社会学研究应该立足于微观层面。38.答案:(1)研究功能:描述性功能、解释性功能、预测性功能和规范性功能。(2)教育功能: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帮助人们合理选择。(3)社会管理功能:建立规范、提供模式和反馈信息。(4)社会批评功能: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及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39.答案:(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不同点有:着重点不同;依据不同;手段不同;学科基础不同;结论表述形式不同。(2)在实际研究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是互补的,经常配合使用。(3)二者是一种辩证关系。定性方法是定量方法的基础,是它的指南。只有同时运用定量方法,才能在精确定量的根据下准确定性。(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是社会学研究的正确方向。【延伸知识点】1.现在广泛采用的统计性软件包是()A.SRSB.SPSC.SASSD.SPSS2.社会实验的不足主要是()11 A.实验环境的人为性B.实验过程的反应性C.实验内容的重复性D.实验对象的有限性E.实验结果的适应性3.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观点。11 ————延伸知识点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此题为识记题。现在广泛采用的统计性软件包是“社会科学统计程序包”(简称SPSS)和统计分析系统(简称SAS)。选项BC为干扰项,此题选D。2.答案:ABDE解析:社会实验的不足主要是:实验环境的人为性;实验过程的反应性;实验对象的有限性;实验结果的适应性。知识拓展:社会实验的优点在于把实验变量与它带来的影响分离开来。另一优点是,由于实验有明确的范围限制,省时、省力、省钱,并可重复实验,增强了效度和信度。3.答案:(1)承认客观的社会规律。(2)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进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3)唯物史观,强调人类的历史实践活动,注重制约人的行动的社会物质环境(经济基础、生产力、社会结构)。第三章社会与文化一、单选题40.西方学者中首先给文化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A.马林诺斯基B.理查德·利基C.麦克法兰D.爱德华·泰勒41.自然资源的特征之一是()A.均匀性B.不确定性C.普遍性D.系统性42.人口的两重属性是指()A.主观属性和客观属性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C.数量属性和质量属性D.结构属性和发展属性43.人口是指在特定地城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总体。社会的纽带是()A.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B.人C.人与人的交往D.自然44.文化杂交又称为()12 A.文化冲突B.文化融合C.文化采借D.文化传播45.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被称为()A.文化采借B.文化互斥C.文化冲突D.文化排斥46.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被称为()12 A.人口结构B.社区结构C.环境结构D.社会结构47.文化交流开始于()A.文化采借B.文化传播C.文化冲突D.文化融合二、多选题48.文化的特征包括()A.创造性B.习得性C.共享性D.累积性E.特殊性和共性49.社会结构类型包括()A.制度性社会结构B.行政性社会结构C.关系性社会结构D.实体性社会结构E.规范性社会结构三、简答题50.简述社会的特征————答案&解析————40.答案:D解析:西方学者中首先给文化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936年,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在《文化论》中推进了泰勒文化定义的表述。BC为干扰项,本题选D。41.答案:D解析:自然资源是指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自然资源的特征:有限性、无限性、系统性和不均匀性。本题选择D。42.答案:B解析:本题为识记型知识点。人口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ACD为干扰项,本题选择B。43.答案:C13 解析:社会的特征:(1)社会以人为主体;(2)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3)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4)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综上可知,本题选择C。44.答案:C解析:文化冲突是指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对采借过来的文化元素,要放在本土文化中进行磨合,乃至改造,使之与本土文化协调起来,融为一体,这个过程就是文化融合。文化采借,又译为文化杂交,是指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集丛,融入本文化13 的过程。文化传播是指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45.答案:C解析:文化冲突是指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文化采借,又译为文化杂交,是指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集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BD选项为干扰项,本题选择C。4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结构的概念:(1)社会结构的类型包括:社区结构和人口结构,故排除AB选项;(2)环境结构在文中无体现,故C选项排除;(3)社会结构的概念——社会诸要素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所以答案选择D。47.答案:B解析:B选项:文化交流是指从文化传播开始的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A选项:文化采借,又译为文化杂交,是指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集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C选项:文化冲突是指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D选项:对采借过来的文化元素,要放在本土文化中进行磨合,乃至改造,使之与本土文化协调起来,融为一体,这个过程就是文化融合。故本题选B。48.答案:ABCDE解析:文化的特征包括:(1)创造性(2)习得性(3)共享性(4)累积性(5)特殊性和共性。助记:“创西宫类书”综上可知,本题全选。49.答案:CDE解析:社会结构类型主要包括:1.关系性社会结构;2.实体性社会结构;3.规范性社会结构。故答案为CDE。知识拓展: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50.答案:(1)社会以人为主体;(2)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3)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4)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延伸知识点】1.文化交流开始于()14 A.文化采借B.文化传播C.文化冲突D.文化融合2.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称为()A.小文化B.亚文化C.副文化D.稀有文化3.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推进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是在()14 A.1935年B.1936年C.1937年D.1938年————延伸知识点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B选项:文化交流是指从文化传播开始的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A选项:文化采借,又译为文化杂交,是指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集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C选项:文化冲突是指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D选项:对采借过来的文化元素,要放在本土文化中进行磨合,乃至改造,使之与本土文化协调起来,融为一体,这个过程就是文化融合。故本题选B。2.答案:B解析本题为识记型知识点。亚文化是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特有的文化。拓展:主文化,又称主流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统治集团倡导,并被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的文化。3.答案:B解析:1936年,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又译为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推进了泰勒文化定义的表述,说:“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价值而言的。这概念包容着及调节着一切社会科学。我们亦将见,社会组织除非视作文化的一部分,实是无法理解的。”故本题答案为B。第四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一、单选题51.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被称为()A.社会化B.社会教化C.文化传承D.社会实践52.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称为()A.继续社会化B.再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反向社会化53.根据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A.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B.个人角色与群体角色15 C.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D.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54.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意识发展阶段论,好孩子阶段是()A.第二阶段B.第三阶段C.第四阶段D.第五阶段55.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15 A.三个阶段B.四个阶段C.五个阶段D.六个阶段56.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是()A.知识积累B.社会实践C.观察学习D.角色扮演二、多选题57.社会角色的涵义包括()A.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B.社会角色是一整套行为规范和行为期待C.社会角色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D.社会角色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的反映E.社会角色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三、简答题58.简述社会角色的扮演经历的阶段过程。————答案&解析————51.答案:A解析:本题为识记题目。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社会化不是一个单纯的被动的接受社会教化的过程,而是一个个人与社会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选项C、D为干扰项,此题选A。52.答案:A解析:继续社会化是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或称二级社会化。再社会化也称重新社会化,是一个人从一种生活方式向另一种生活方式转变与适应的过程。反向社会化,是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这种社会化又称为文化反哺。53.答案:D解析:根据人们获得角色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角色划分为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根据角色规范化的程度,可以将角色划分为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根据角色追求的目标,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16 54.答案:B解析: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服从与惩罚阶段;第二阶段为相对功利主义阶段;第三阶段为好孩子阶段;第四阶段为法律秩序阶段;第五阶段为社会契约合法性阶段;第六阶段为普遍伦理原则阶段。55.答案:D解析: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1)三种水平:前常规水平、常规水平和后常规水16 平。(2)六个阶段:服从与惩罚阶段、相对功利主义阶段、好孩子阶段、法律秩序阶段、社会契约合法性阶段、普遍伦理原则阶段。56.答案:B解析:破题点:“社会化目标、根本途径”。本题可用排除法进行选择:(1)社会实践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2)社会实践主要体现的三个方面:观察学习,角色扮演,知识积累;所以排除ACD;本题为识记型知识点,所以答案选择B。57.答案:ABDE解析:社会角色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或社会关系的反映,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涵义:(1)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2)社会角色是一整套行为规范和行为期待。(3)社会角色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的反映。(4)社会角色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了解: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58.答案: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延伸知识点】1.乔治·赫伯特·米德将自我分为()A.本我和超我B.主我和超我C.本我和客我D.主我和客我————延伸知识点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此题为识记题。乔治·赫伯特·米德将自我分为两个部分:“主我”和“客我”。“主我”是每个人自发的、独一无二的“自然”特征,“客我”是个人所想象的一套组织化的他人的态度。此题选D。超我是对从社会中习得的“应该如何”和“必须如何”的内化,是对人格的审查、意识和社会监控。本我是人格的原始部分,包括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第五章社会互动一、单选题59.罗伯特·科利尔把社会资本分为()A.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网络资本17 B.同质性社会资本和异质性社会资本C.微观层次的社会资本、中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和宏观层次的社会资本D.政府社会资本和民间社会资本60.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的最重要特征就是()A.常人方法B.情景定义C.角色扮演D.印象管理17 61.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换思想的工具称为()A.语言B.意义C.符号D.象征62.霍尔提出社会存在的个人空间有()A.两种B.三种C.四种D.五种63.根据霍尔的个人空间理论,相距4英尺到12英尺以内属于()A.公众距离B.亲密距离C.社会距离D.个人距离二、多选题64.符号互动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霍曼斯B.布劳C.科塞D.布鲁默E.戈夫曼65.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有()A.竞争B.冲突C.调适D.暗示E.模仿三、简答题66.简述社会网络的特征。————答案&解析————59.答案:D解析:此题为识记题。罗伯特·科利尔把社会资本分为政府社会资本和民间社会资本。依据社会资本的性质,社会资本分为同质性社会资本和异质性社会资本。以布朗等为代表,将社会资本分为微观层次的社会资本、中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和宏观层次的社会资本三大类。A项为干扰项,此题选D。60.答案:D解析: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此题选D。知识拓展:“常人方法学”就是指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互动中所使用方法的研究。其思想来源主要是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角色扮演是亲自实践的具体化,表现为三种情况,即扮演真实角色、扮演假想角色、暂时充当某一角色。18 61.答案:A解析:语言指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符号,指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象征。此题选A。62.答案:C解析:本题为识记知识点。霍尔根据对美国东北部中产阶级成年人的研究,提出社会存在四种不同的个人18 空间,分别是: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故本题选择C。63.答案:C解析:霍尔提出社会存在四种不同的个人空间:综上可知,本题选择C。64.答案:DE解析:符号互动论,又称符号互动主义或象征相互作用论,指从互动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理论派别。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托马斯和米德等人是符号互动论的早期代表。战后,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布鲁默、戈夫曼和衣阿华学派芒福德·库恩等从各自的理论角度推进了符号互动论的大发展,使之成为美国的一个主要社会学理论流派。故本题答案为DE。65.答案:ABCDE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1)暗示(2)模仿(3)交换(4)竞争(5)合作(6)冲突(7)调适。助记口诀:“何静从事脚按摩”——何(合作)静(竞争)从(冲突)事(调适)脚(交换)按(暗示)摩(模仿)。66.答案:(1)普遍性。(2)多重性。(3)滚珠性。(4)多向性。(5)隐蔽性。简记:(1)“两多”——多重性+多向性。(2)“一普”——普遍性。(3)“一滚”——滚珠性。(4)“一隐”——隐蔽性。【延伸知识点】1.交换的构成要素有()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19 ————延伸知识点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本题为识记题目。交换有四个要素:(1)目标。社会互动的行为者各自希望通过互动所达到的目标。(2)付出。即行动者向拥有预定回报的另外一方提供行动的过程。(3)回报。行动者接受自己行动的酬答。(4)效益。即目标与回报的一致的程度。答案为C。19 第六章家庭与婚姻一、单选题67.在家庭结构类型中,只有两对或两对以上都是异代的夫妇而没有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A.核心家庭B.联合家庭C.主干家庭D.失独家庭68.在家庭结构类型中,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且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属于()A.核心家庭B.联合家庭C.主干家庭D.残缺家庭69.失去家中独生子女的家庭被称为()A.丁克家庭B.断代家庭C.失独家庭D.残缺家庭二、简答题70.简述家庭形态的变化。————答案&解析————67.答案:C解析:核心家庭:一般指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联合家庭: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以及孙(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主干家庭还有一些特殊的形式,如只有两对或两对以上都是异代的夫妇而没有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还有夫妇或父母缺损一方的单亲主干家庭。失独家庭:失去家中独生子女的家庭。68.答案:A解析:A选项:核心家庭一般指由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在这一类型中,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且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B选项:联合家庭是指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以及孙(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C选项:主干家庭是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D选项:残缺家庭,即夫妻双方有一方因离婚、丧偶而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故本题选A。69.答案:C20 解析:A项,丁克家庭,即“无孩家庭”。B项,断代家庭,即只有一代未婚青少年与祖(外祖)父母组成的家庭。C项,“失独”家庭是指失去家中独生子女的家庭。D项,残缺家庭,即夫妻双方有一方因离婚、丧偶而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故选C。70.答案:(1)家庭规模小型化。(2)家庭离婚率上升。(3)家庭类型多样化第七章群体与组织一、单选题20 71.属于次级群体的是()A.邻里B.社团C.家庭D.游戏伙伴72.在对集体行为的解释中,斯梅尔瑟提出的是()A.价值累加理论B.乌合之众理论C.搭便车理论D.资源动员理论73.以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为标准,群体可以分为()A.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B.内群体和外群体C.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D.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74.韦伯把历史上出现过的合法统治归纳为()A.三种类型B.四种类型C.五种类型D.六种类型75.在著名的霍桑实验中逐步形成的组织管理理论是()A.组织行为理论B.人际关系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权变理论76.根据斯梅尔瑟的价值累加理论,罢工这一集体行为的发生,常常是由于经济不景气企业要裁员或降薪,从而导致企业员工的愤怒,这属于()A.结构性助因B.促发性因素C.一般化信念D.结构性紧张77.科层制的提出者是()A.马克斯·韦伯B.罗伊斯里斯伯格C.约翰·摩尔斯D.巴纳德78.在缺乏确定的组织程序和制度规范的条件下,很大程度上自发形成的,由许多个体参加的非制度化的行为,被称为()A.群体行为B.集体行为C.团体行为D.社会运动79.韦伯把历史上出现过的合法统治归纳为()A.三种类型B.四种类型C.五种类型D.六种类型21 二、多选题80.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泰罗B.洛斯奇C.梅约D.摩尔斯E.法约尔三、简答题81.试述科层制组织的优点和弊端。82.简述科层制组织的特征。21 ————答案&解析————71.答案:B解析:初级群体又称作首属群体,是社会群体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如家庭、邻里、游戏伙伴等,都属于初级群体。次级群体又称作次属群体,是用来表示与初级群体相对应的各种群体,如学校、职业群体、社团等。此题选B。7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斯梅尔瑟提出的理论:根据表格可知答案选择B。73.答案:B解析:(1)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的分类标准: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2)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分类标准: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3)参照群体和成员群体的分类标准:群体成员的归属。(4)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分类标准: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此题选B。74.答案:A解析:本题为识记知识点。韦伯把历史上出现过的合法统治归纳为:(1)超凡魅力型:也称克里斯玛型。超凡魅力型权威建立在英雄人物如有神授天赋的个人魅力基础之上。(2)传统型;传统型权威建立在人们对于习惯和古老传统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基础之上。(3)法理型:法理型权威建立在人们对于正式制定的规则和法令的正当性的基础之上。故选项A正确。75.答案:B解析:本题为识记知识点。人际关系理论是在哈佛大学教授梅约和罗伊斯里斯伯格等人指导的著名的霍桑实验中逐步形成的。故选项B正确。知识拓展:(1)组织行为理论代表人物有巴纳德和麦克雷戈。(2)科学管理理论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美国工程师泰罗和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3)权变理论中较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摩尔斯和杰伊·洛斯奇提出的超“Y”理论。22 76.答案:D解析:结构性助因:社会结构的构成方式必须满足集体行为形成的一般外部环境条件。促发性因素:某种突发的事件导致了人们受到情绪上的强烈刺激,从而成为导火索,导致了集体行为的发生。一般化信念:人们对结构性紧张引发的怨恨情绪必须转化为一种共同的认识。22 结构性紧张:社会结构中存在着缺陷和矛盾,这些冲突性因素会引起人们的怨恨和不满。例如,罢工这一集体行为的发生,常常是由于经济不景气企业要裁员或降薪,从而导致企业员工的愤怒,这种情绪是促成集体行动的重要条件。故本题选择D。77.答案:A解析:A选项:科层制(又译为官僚制)是马克斯·韦伯提出的。B选项:人际关系理论是在哈佛大学教授梅约和罗伊斯里斯伯格等人指导的著名的霍桑实验中逐步形成的。C选项:权变理论中较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摩尔斯和杰伊·洛斯奇提出的超“Y”理论。D选项:巴纳德提出了“组织平衡论”观点,认为组织的存在和成功取决于在组织成员的贡献与满足之间所维护的平衡。78.答案:B解析:AC项的概念在教材中未涉及,故排除。B项,集体行为是指在缺乏确定的组织程序和制度规范的条件下,很大程度上自发形成的,由许多个体参加的非制度化的行为。D项,社会运动主要指有比较明确的变革社会的目标、组织化程度也相对较高的那类集体行为。故选择B。79.答案:A解析:本题为识记知识点。韦伯把历史上出现过的合法统治归纳为:(1)超凡魅力型:也称克里斯玛型。超凡魅力型权威建立在英雄人物如有神授天赋的个人魅力基础之上。(2)传统型;传统型权威建立在人们对于习惯和古老传统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基础之上。(3)法理型:法理型权威建立在人们对于正式制定的规则和法令的正当性的基础之上。故选项A正确。80.答案:AE解析:AE选项——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美国工程师泰罗和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BD选项——权变理论中较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摩尔斯和杰伊·洛斯奇提出的超“Y”理论C选项——人际关系理论是在哈佛大学教授梅约和罗伊斯里斯伯格等人指导的著名的霍桑实验中逐步形成的。81.答案:科层制最大的优点在于,相比较其他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行政管理效率高。科层制组织的弊端编表现在:形式主义、繁文缛节、用人困境、人情味欠缺、对外界变化反应不灵敏。23 82.答案:(1)明确规定的固定权限。(2)明确规定的职位等级。(3)执行职务建立在公文基础上。(4)职务的专业化和量才录用。(5)照章办事。【延伸知识点】1.最先提出内群体和外群体这两个概念的是()23 A.库利B.萨姆纳C.梅约D.海曼2.下列选项中,属于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概念是()A.初级群体B.参照群体C.正式群体D.内群体————延伸知识点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概念与学者的对应关系。选项A:库利——提出初级群体概念。选项B:萨姆纳——最先提出内群体和外群体概念。选项C:梅约——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概念,正式成为社会学术语。选项D:海曼——提出了参照群体的概念。故选项B正确。2.答案:A解析:A选项:初级群体概念是20世纪初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来的。B选项:参照群体的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海曼提出的。C选项: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概念,是在美国学者梅约等1927-1936年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以后,才正式成为社会学术语的。D选项:内群体和外群体,又称作“我群”和“他群”。这两个概念是由萨姆纳在《民俗论》(1907)一书中最先提出的。第八章教育、劳动与消费一、单选题83.人们在转换工作过程中的失业被称为()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残余性失业84.从个体对教育的需求而言,可以将教育分为()A.生存教育和地位教育B.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C.权利教育和地位教育D.地位教育和生活教育85.以精益生产、柔性专业化等非大规模生产方式为核心的新的资本主义积累方式及其社会经济结构的生产劳动方式,被称为()A.新福特主义B.后福特主义C.福特主义D.前福特主义24 86.学校成为统治阶级用以生产与其特殊地位与利益相吻合地位的工具,这种关于教育的社会学分析视角是()A.控制论视角B.管理论视角C.功能论视角D.冲突论视角87.以泰勒制原则和市场为导向,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的生产劳动方式,被称为()A.前福特主义B.福特主义C.后福特主义D.新福特主义88.属于现代学校教育潜功能的是()24 A.社会选拔B.社会化C.知识技术创新D.社会控制二、多选题89.现代学校教育的显功能表现在()A.社会化B.社会控制C.社会选拔D.提高人口素质E.知识技术创新90.消费社会的特征有()A.消费成为社会的核心B.消费水平和消费规模不断扩张C.消费主义盛行D.消费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E.消费是一种文化三、简答题91.简述后福特主义的特征。————答案&解析————8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摩擦性失业的概念,根据产生的原因不同,失业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根据表格中关键词可清晰区分其他选项,可知答案选择A。84.答案:A解析:本题为识记知识点。从个体对教育的需求而言,可以把教育分为生存教育和地位教育。故选项A正确。知识拓展:从教育发生的场所来说,可以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85.答案:B25 解析:B选项:后福特主义是指以精益生产、柔性专业化等非大规模生产方式为核心的新的资本主义积累方式及其社会经济结构的生产劳动方式。C选项:“福特主义”,指以泰勒制原则和市场为导向,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的生产劳动方式。AD选项:干扰项。86.答案:D解析:教育的社会学分析有三个研究传统:功能论、冲突论与互动论。(1)功能论视角下的教育:对教育的社会学考察首先应当关注其功能,即为专门化的社会角色提供训练有素的能力。(2)冲突论视角下的教25 育:学校不再被视为社会实现其自我良性再生产的领域,而成为统治阶级用以生产与其特殊地位与利益相吻合地位的工具。(3)互动论视角下的教育:在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中,互动论传统被称为“人本主义”和微观取向。本题选择D。87.答案:B解析:B选项:“福特主义”,指以泰勒制原则和市场为导向,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的生产劳动方式。C选项:后福特主义是指以精益生产、柔性专业化等非大规模生产方式为核心的新的资本主义积累方式及其社会经济结构的生产劳动方式。AD选项:干扰项。88.答案:D解析:现代学校教育的潜功能:(1)建立未来人际关系(2)减小就业压力(3)社会控制的功能。现代学校教育的显功能:(1)社会化的功能(2)社会选拔的功能(3)提高人口素质的功能(4)知识技术创新的功能。综上可知,本题选择D。89.答案:ACDE解析:现代学校教育的显功能:(1)社会化的功能;(2)社会选拔的功能;(3)提高人口素质的功能;(4)知识技术创新的功能。现代学校教育的潜功能:(1)建立未来人际关系;(2)减小就业压力;(3)社会控制的功能。综上可知,本题选择ACDE。90.答案:ABC解析:本题为识记知识点。消费社会的特征:(1)消费成为社会的核心。(2)消费水平和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张。(3)消费主义盛行。故选项ABC正确。选项DE属于消费的特征,故排除。91.答案:(1)灵活的专项化生产取代了大规模标准化消费商品的生产。(2)减少所有不能增加产品最终价值的间接劳动形式。(3)随着信息处理资源越来越掌握在企业一线工作区域,工作团队的自主权增加,企业内部协调信息发生了从中央集中处理到分散处理的转换。(4)劳资关系从福特主义下的对抗性的竞争关系,变成某种程度上的相互合作与信任关系。【延伸知识点】1.对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中,布迪厄进行研究的角度是()26 A.对制度化教育的批判B.教育和文化资本的再生产C.劳工阶层子弟的“亚文化”D.教育和社会流动2.在《去学校化的社会》一书中激烈批判制度化教育的学者是()A.布迪厄B.保罗·威利斯C.伊凡·伊里奇D.帕森斯26 ————延伸知识点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对制度化教育的批判:教育通常被认为是能够促进社会平等的手段。但是美籍奥地利学者伊凡·伊利奇则质疑了这种常识性观点。教育和文化资本的再生产: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从文化资本的再生产角度加以批驳,并着重分析了这一事实,即为什么来自社会下层的思维方式更容易在正式的学校环境中遭遇排斥。劳工阶层子弟的“亚文化”:社会学家保罗·威利斯根据在英国伯明翰的实地调查,提出了有关亚文化再生产机制的讨论,即劳工阶层的子女是如何再次成为劳工的。D项不是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故排除。故选B。2.答案:C解析:在题为《去学校化的社会》一书中,伊里奇对学校教育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认为学校作为一种制度化教育,其实无法改变社会的不平等;恰恰相反,它的基本逻辑还正在强化和再生产着这种不平等。故本题答案为C。知识拓展: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主要包括:1.对制度化教育的批判。2.教育与文化资本。3.劳工阶层子弟的“亚文化”。第九章社区与社区发展一、单选题92.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称为()A.小区B.社群C.社区D.社团93.林德夫妇的名著《中镇》属于()A.人文区位学理论B.社区的类型学理论C.社区方法论研究D.社区全貌研究94.根据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城市的第五环是()A.中心商业区B.过渡区C.高级住宅区D.工人居住区95.社会学者对社区的研究始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27 A.同心圆理论B.社区全貌研究C.类型学研究D.人文区位学理论二、简答题96.简述社区发展的原则97.简述社区的功能27 ————答案&解析————92.答案:C解析:此题为识记题。所谓社区,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ABD项为干扰项,此题选C。93.答案:D解析:选项A:人文区位学,又称为人文区位学,是进入20世纪之后社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发展,集中了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对现代城市社区的一批研究成果。选项B:社会学者对于社区的研究始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类型学研究,他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分析了“社区”和“社会”两种对立的社会联系类型。选项C:中国社会学者吴文藻提出并积极推行“社区方法论”,主张研究社会应该从社区着眼,以实现社会研究的三项功能。选项D:美国学者林德夫妇在社区研究中开创了以小市镇为对象的全貌研究。《中镇》开创了社区综合研究的先河,推动了后来的学者进行一系列类似的研究。94.答案:C解析:伯吉斯把城市划分为五个同心圆区域。第一环是中心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第二环是过渡区。第三环是工人居住区,居民绝大多数属于工人阶级。第四环是较高级住宅区,主要是中产阶级居住的区域。第五环是高级住宅区,坐落着上层社会和中上层社会的郊外住宅,伯吉斯也称之为往返区。综上可知,本题选择C。95.答案:C解析:C选项:一般认为,社会学者对于社区的研究始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类型学研究。A选项:同心圆理论是美国学者伯吉斯在20世纪20年代运用人文区位学原理对城市空间结构提出的一个假说。B选项:所谓全貌研究,就是描述社区的各个不同部分并解释这些不同部分的相互关系。D选项:人文区位学,又称为人文区位学,是进入20世纪之后社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发展,集中了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对现代城市社区的一批研究成果。96.答案:(1)民主的原则。(2)民众需要的原则。(3)自力原则。(4)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5)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并重的原则。28 97.答案:(1)经济生活功能:社区具有一套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体系,通过生产或进口,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这是社区的首要功能;(2)社会化功能:社区具有一系列的组织和设施,将社区共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基本常识等传递给下一代社区成员,使他们能够融入到社区生活中来。(3)社会控制功能:任何社区都会对其社区成员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施以某种形式的制裁,以督促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区的社会秩序。(4)社会参与功能:社区可以向社区成员提供生活和交往的场所、设施和途径,帮助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事28 务以及更大范围的社会事务。(5)社会保障功能:社区可以提供一套社会保障体系,以帮助社区中遇到问题、需要求助的社区成员,如社会救济。简记:(1)一经济——经济生活(2)一化——社会化(3)三社会——控制、参与和保障【延伸知识点】1.伊特于1939年提出的人文区位学理论是()A.社会文化区位学理论B.同心圆理论C.新正统区位学理论D.扇形理论————延伸知识点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本题注意学者与理论的对应关系。选项B:同心圆理论——伯吉斯。选项D:扇形理论——霍伊特。选项AC:后来的研究者提出了社会文化区位学理论、新正统区位学理论。故本题选D。第十章城镇化一、单选题98.刘易斯·芒福德提出的城市群研究理论是()A.区域整体发展理论B.组合城市理论C.田园城市理论D.城市集中发展理论9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这是在()A.1978年B.1980年C.1989年D.1994年100.英国城市学家E.霍华德提出的城市群研究理论是()A.都市圈理论B.田园城市理论C.组合城市理论D.城市带理论二、多选题10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可分为()A.两个阶段B.三个阶段C.四个阶段D.五个阶段E.城市带理论29 三、简答题102.简述城镇化的类型————答案&解析————98.答案:A解析: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继承了格迪斯区域规划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区域整体发展理论。英国城市学家E.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英国帕特里克·格迪斯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法国勒·柯布西耶从城29 市规划视觉角度提出了城市集中发展理论。99.答案:C解析:(1)1978年提出“控制大城市,多搞小城镇”的城镇化方针。(2)1980年10月,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城镇建设方针。(3)198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4)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第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本题选C。100.答案:B解析:选项A:“都市圈”——琼·戈特曼最早提出。选项B:田园城市理论——E.霍华德提出。选项C:组合城市理论——格迪斯提出。选项D为无关干扰项,直接排除。故本题选B。101.答案:B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六十余年来,城镇化道路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7),为平稳起步阶段。第二阶段(1958-1977),为大起大落阶段。第三阶段(1978年至今),为加速发展阶段。ACD为干扰项,本题选择B。102.答案:(1)同步城镇化;(2)过度城镇化;(3)滞后城镇化;(4)低度城镇化;(5)逆城镇化。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一、单选题103.社会不平等的两个研究传统是()A.种族研究和等级研究B.阶级分析与分层研究C.种族研究与种族分析D.等级分析与阶级分析104.以血统、血缘和职业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和社会集团的社会等级制度,被称为()A.等级B.种族C.阶层D.种姓二、多选题105.社会不平等的研究传统包括()30 A.等级分析B.身份研究C.地位研究D.阶级分析E.分层研究106.1977年,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状况包括()A.小资产阶级B.资产阶级C.工人阶级D.农民阶级E.知识分子阶层三、简答题30 107.试述影响中国社会流动的因素与机制。————答案&解析————103.答案:B解析:阶级分析与分层研究构成了社会不平等的两个研究传统。阶级分析传统把阶级斗争作为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包括社会不平等的演变)的关键所在。分层研究,指的是以“生活机会”的分配和获得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不平等研究传统。ACD项为干扰项,此题选B。10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种姓的概念:根据表格中关键词可清晰区分其他选项,可知答案选择D。105.答案:DE解析:本题为识记知识点。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与社会分工。阶级分析与分层研究构成了社会不平等的两个研究传统。故选项DE正确。选项ABC为无关干扰项,直接排除。106.答案:CDE解析:1977年,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状况如下:(1)工人阶级。(2)农民阶级。(3)知识分子阶层。助记:两阶级+一阶层=“工、农、知识分子”。拓展:1949-1952年,主要形成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四个基本阶级的格局。综上可知,本题选择CDE。107.答案: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包括先赋因素与自致因素。就中国的现实情况而言,受到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因素的影响。社会流动的机制:1、制度安排本身导致的社会流动。2、制度安排与先赋因素、自致因素混合导致的社会流动。3、制度安排抑制先赋因素或自致因素而导致的社会流动。4、制度安排中的某些漏洞或偏向,被一部分社会成员利用而导致的社会流动。【延伸知识点】31 1.根据毛泽东撰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的分析框架,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可划分为()A.四个B.五个C.六个D.七个2.简述功能主义分层理论的缺陷。31 ————延伸知识点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中国成立前阶级阶层结构的分类,共有7种:(1)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2)民族资产阶级。(3)小资产阶级。(4)半无产阶级。(5)无产阶级。(6)游民无产者阶层。(7)农民阶级。故本题选择D。助记口诀:“游民误弄小地板”——游(游民无产者阶层)民(民族资产阶级)误(无产阶级)弄(农民阶级)小(小资产阶级)地(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板(半无产阶级)。2.答案:(1)先赋性或继承性的优势,可能会影响到不同资源配置的逻辑。(2)能力较强的人未必都能得到高报酬等实质性的刺激。(3)教育不均等导致地位获得未必是均等的。第十二章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一、单选题108.在我国公共场所抽烟属于一种()A.违章行为B.违例行为C.违规行为D.违法行为109.社会控制的特点之一是()A.具体性B.单一性C.规范性D.可变性110.按照偏差行为的表现方式,偏差行为可分为()A.偏差习惯、偏差价值和偏差心理B.偏差习惯、偏差心理和偏差文化C.偏差道德、偏差习惯和偏差文化D.偏差风俗、偏差习惯和偏差道德二、多选题111.偏差行为的社会学解释理论包括()A.精神分析理论B.失范理论C.文化传递理论D.标签理论E.行为理论112.偏差行为的负功能的主要表现有()A.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B.破坏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C.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D.加强社会团结32 E.有利于社会预警————答案&解析————108.答案:A解析:按行为所偏离的社会行为准则的标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违法行为、违章行为、违规行为。故排除选项B。(1)违法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条文的行为,包括犯罪和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如贪污、盗窃、生活腐化等。(2)违章行为: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规章条例的行为,如交通违章、公共场32 所抽烟、学校考试作弊等。(3)违规行为:泛指一切违反既定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行为。故本题选择A。109.答案:C解析:社会控制的特点:(1)普遍性(2)规范性(3)多重性。拓展: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指导和限制,对各类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制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约束的过程。ABD为干扰项,本题选择C。110.答案:B解析:偏差行为的类型:(1)按照偏差行为的表现方式可分为三大类型:偏差习惯、偏差心理和偏差文化(2)按行为所偏离的社会行为准则的标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违法行为、违章行为、违规行为。ACD为干扰项,本题选择B。111.答案:BCD解析:本题关键还是区分偏差行为的社会学解释和心理学解释。1、偏差行为的社会学解释:(1)失范理论;(2)文化传递理论;(3)标签理论。2、偏差行为的心理学解释主要有精神分析理论和行为理论。本题答案为BCD。112.答案:ABC解析:1.偏差行为的负功能:(1)干扰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2)损害个人和社会的利益(3)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4)破坏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2.偏差行为的正功能:(1)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社会规范(2)有助于加强社会团结(3)有助于社会预警(4)有助于促进社会进步。综上可知,本题选择ABC。【延伸知识点】1.根据默顿的目标—手段适应方式类型,既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这种适应方式是()A.革新B.形式主义C.退缩主义D.反叛————延伸知识点答案&解析————1.答案:C33 解析:选项A:革新者(革新)——为了追求社会鼓励的目标,采用了不被社会认可的手段,甚至是违法的手段。选项B:形式主义——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遵守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选项C:退缩主义——既放弃了社会鼓励的目标,也抛弃了社会认可的手段。选项D:反叛——不仅拒绝社会认可的目标和手段,而且试图从个人观念出发,以新的目标和手段来替代。故本题选择C。第十三章社会问题33 一、单选题113.社会制度或社会政策失调诱发的社会问题称为()A.偏差性问题B.人为性问题C.越轨性问题D.结构性问题114.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无序状态、文化冲突和()A.制度坍塌B.价值崩溃C.结构紧张D.情感虚无115.社会问题仅仅是人们对某种社会情况的界定过程的主观产物,这种观点来自于社会问题研究理论中的()A.社会解组理论B.社会建构理论C.社会病理学D.价值冲突理论二、多选题116.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思想包括()A.一体性思想B.全球性思想C.全局性思想D.长期性思想E.持续性思想————答案&解析————113.答案:D解析:此题为识记题。结构性问题:指社会制度或社会政策失调诱发的社会问题。偏差性社会问题:一般指个体偏离或违反一定社会行为规范造成的社会问题。114.答案:B解析: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1)无序状态,即社会生活中没有一套统一的合适的社会规范来指导人们的行动。(2)文化冲突,即社会生活中至少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价值规范和规则,使人们无所适从。(3)价值崩溃,即社会的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完全混乱。故本题选择B,选项ACD为无关干扰项,直接排除。115.答案:B解析:B选项:社会建构理论认为,不存在客观意义上的社会问题,所谓社会问题是人们主观建构出来的,社会问题仅仅是人们对某种社会情况的界定过程的主观产物。A选项:社会解组理论:社会问题就是由社会解组造成人们违背社会期望的一系列行为。C选项:对于社会病理学来说,社会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都是人的社会化的失败,个人的社会化结果违背了社会的道德期望。D选项:价值冲突理论:社会问题,是一种被相当多的人认为是偏离于他们所持有的价值观念的社会状况。34 116.答案:BCD解析: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思想:(1)全球性思想,社会问题防治的全球性思想,就是要把社会问题的防治放在全球环境中进行考察。(2)全局性思想,社会问题防治的全局性思想,也就是要把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任务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3)长期性思想,社会问题防治的长期性思想,就是要认识到社会问题的长期存在和反复性,要有持久战的意志与毅力。AE选项为干扰项,本题选择BCD。34 【延伸知识点】1.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富勒和理查·麦尔兹认为,所有社会问题都要经过()A.三个阶段B.四个阶段C.五个阶段D.六个阶段————延伸知识点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本题为识记型知识点。1941年,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富勒和理查·麦尔兹在《社会问题的发展》一文中指出,所有社会问题都要经过警觉、政策制定和改革三个阶段。BCD为干扰项,本题选择A。拓展:社会问题是指因个人与社会关系在社会进程中发生了障碍或社会结构与社会环境失调,造成了影响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正常生活的问题。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一、单选题117.由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提出的社会现代化理论是()A.后工业社会论B.后资本主义社会论C.信息社会论D.世界体系理论118.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历程中,1949—1977年是()A.全面现代化发展期B.现代化起步阶段C.局部现代化阶段D.全面现代化探索期119.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称作()A.知识现代化B.社会现代化C.政治现代化D.经济现代化二、简答题题120.简述社会现代化的特征。————答案&解析————117.答案:A解析:(1)“后工业社会论”:由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其代表作《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首先提出。(2)“信息社会论”:1980年法国让-雅克•塞尔旺-施赖贝尔的《世界面临挑战》、美国学者托夫勒的《第35 三次浪潮》和美国学者奈斯比特的《大趋势》是系统论述信息化社会的代表著作。(3)世界体系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有广泛影响的理论,以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为代表。此题选A。118.答案:D解析:中国的社会现代化:(1)现代化起步阶段(1840—1911)。(2)局部现代化阶段(1912—1949)。(3)全面现代化探索期(1949—1977)。(4)全面现代化发展期(1978年至今)。故本题选择D。35 11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现代化的概念,社会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助记:“变迁——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120.答案:(1)社会现代化是一项社会领域的革命进程。(2)社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有阶段的历史过程。(3)社会现代化是一场持续的国际竞赛。【延伸知识点】23.以帕森斯、列维、勒纳、英格尔斯,麦克勒兰德、布莱克、艾森斯塔德等为主要代表的现代化理论属于()A.依附理论B.信息社会论C.世界体系理论D.经典现代化理论————延伸知识点答案&解析————2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帕森斯、列维、勒纳、英格尔斯等人所代表的现代化理论:根据表格中内容可知,答案为D。3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