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455502
大小:27.8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3-05-19
《观课报告--对24时计时法的观课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对24时计时法的观课有感
1“24时计时法”是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24时计时法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的知识。24时计时法的有关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平时使用较少。教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感兴趣的题材,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了解24时计时法的产生意义,探索和理解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两种计时方法的转换。本节课的的学习,也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方面的计算及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在本节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学生在运用时间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也从中获得了一些知识,如在观看动画片节目时知道了18时是通常所说的晚上6时等,这些都是开展学习活动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也是分析学生所不可或缺的。本节课选取的是学生参观天文馆的情景,孩子们对此都比较好奇,素材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也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愿望。通过真实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
2解决生活的现实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大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建构知识。本节课在充分研读新课标、教材、教参和独立思考基础上进行设计的,主要思路是:一是借助问题“15时是几时?”引发认知冲突,充分利用钟面拨一拨、数一数,知道“一天有24小时、钟面上时针一天走两圈”,借助生活经验,体会一天24小时的周期变化,也是对24时计时法的初步感知。二是把钟面作为学生认识“24时计时法”的经验载体,充分利用钟面感受24时计时法产生的必要性,通过钟面上内圈数与外圈数的对应关系,让学生知道内圈数与外圈数相差12小时,为后面学习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换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借助几何直观,在观察对比中凸显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联系与区别,总结探讨两种计时法的转换方法,并能熟练、正确进行转换,明白上午9时是9时,晚上9时是21时等,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四是让学生列举生活例子“你知道哪些地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吗?”,要充分联系实际,使学生体会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的重要作用及优越性。最后是渗透数学文化及实现德育目标,讲解我国古代特有的计时方法及其发展,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24时记时法虽说只有两个教学内容:区分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并且能够对这两种记时法进行转换。只因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因而学生难以掌握。 如何把抽象的问题转化成直观问题,是解决这节课的关键。而学生熟悉的学具就是钟表,我想还是从钟面入手,再结合学生的作息时间,组织学生自我构建24时计时法,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又能避免机械地互换练习,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的开始,播放了一首的动画歌曲《时间像小马车》,这段旋律轻松欢快歌曲欣赏,既能提醒学生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又能使学生精力由课间活动较快地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
311时是我校上午上第四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把学具钟拨到11时,接着提问:每天的11时你在做什么?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在上课,有的说在睡觉,接着教师提问:一个时间,怎么会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答案?一天中有两个11时,所以才会出现“在上课”和“睡觉”两种答案。只说11时,我们不容易知道是哪一个?有没有好方法一下就让我们知道说的是哪个11时呢?怎样区分?揭示出表示时间段的词语。进入24时记时法的教学,是在学具钟的外圈补上13、14这些时间。提出下午的时间“在钟面怎么表示?”“几点上课,几点结束?”,学生就纷纷展开了讨论。没想到一节课结束了,学生不但学会24时转换方法,学会简单计算方法,还懂得按照计算结果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对于24时记时与普通钟面记时法对比时,多数学生的意见转而认为“24时记时法”好。这时我提醒,一些部门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为了记时方便、简明、不易出错,都采用24时记时法。12时记时法由于早上、晚上几点很明确,生活中特别是交流对话中应用很广泛。学生在辩论中逐渐领悟到其实二者并无好坏之分,只不过它们适用于不同的环境而已。我觉得,课堂就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凡是学生能做的教师决不去代替,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其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