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14625
大小:1.78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5-01-06
《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金华卓越联盟12月阶段联考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襄王三年,襄王弟叔带为篡夺王位,联络戎人,攻入王城。秦、晋发兵勤王,击退戎军。次年,叔带畏罪逃齐。十五年,叔带被襄王赦免,返回王城。……四月初,襄王复位,杀叔带。”材料反映出当时()A.商朝国家管理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B.分封制和宗法制均已经崩溃C.嫡长子继承制始终受到冲击D.嫡庶之争导致社会动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周襄王的弟弟叔带发动叛乱,篡夺王位,秦、晋发兵勤王,而后叔带畏罪逃齐,最终周襄王复位,叔带被杀,体现了当时的嫡庶之争导致社会动荡,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周朝,而非商朝,排除A项;分封制和宗法制均已经崩溃,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嫡长子继承制始终受到冲击,“始终”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2.《后汉书·仲长统传》载:“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关于该机构表述正确的是()A.东汉的三公虽名分极崇,但已无实权B.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C.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D.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答案】A【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东汉时期。根据材料“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可知,西汉晚期以来皇权旁落、强臣擅权。针对这一历史教训,光武帝刘秀矫枉过直,将中枢权力收归尚书台,取代了三公,A项正确;三省六部制的创立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排除B项;台阁并不是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机构,排除C项;东汉光武帝时期的行政中枢是尚书台,排除D项。故选A项。3.《梅尔罗斯编年史》(Melrosechronicle)惊叹:“英格兰批准了一项反常的命令,谁曾听过这样一件惊人的事情在诗中被主张?因为身体想要在头之上,人民居然企图统治国王。”“惊人的事情”最有可能指()A.工业革命的完成B.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C.确立了王权有限的原则D.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英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人民居然企图统治国王”说明人民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力,“谁曾听过这样一件惊人的事情在诗中被主张”说明是较早限制王权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原则,所以“惊人的事情”最有可能指确立了王权有限的原则,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限制王权,属于政治方面,排除A项;等级君主制的主要特征是在国王之下设立由国王召集,有贵族、僧侣和市民代表参加的等级代表会议,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英国责任内阁制下,国王无实权,统而不治,据“人民居然企图统治国王”可知,国王还有权力,排除D项。故选C项。4.“在……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该文件所反映的时期是()A.解放战争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D.全面抗战时期【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据材料“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可知,红军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即土地革命时期,此时党对根据地内所有工人、农民等实行民主,对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实行专政,符合材料,B项正确;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军队叫解放军,而且此时中国共产党联合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国民革命时期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此时属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革命阶级联合,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全面抗战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此时中国共产党不仅联合工人、农民,还包括地主、资产阶级等等,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B项。5.有学生在学习某段历史时制作以下简表,可以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时间事件延兴元年(471)献文帝退位为太上皇帝,孝文帝即位。延兴二年(472)整顿吏治承明元年(476)太上皇帝献文帝去世,太皇太后冯氏执政。太和八年(484)实行俸禄制太和九年(485)实行均田制太和十年(486)推行三长制;改革租调制。太和十四年(490)太皇太后冯氏去世,孝文帝亲政。太和十六年(492)颁布新律令,改革爵位制度。太和十七年(493)改革职官制度;孝文帝以南征为由,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太和十八年(494)改革官员考核制度;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定五爵食邑制度;孝文帝开始第一次南征。太和十九年(495)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死后不得归葬平城;依照周礼改革度量衡。太和二十年(496)改鲜卑姓为汉姓;定门阀,通婚姻。废皇太子元恂,平定部分鲜卑旧贵族的叛乱。太和二十一年(497)孝文帝开始第二次南征;赐死废太子元恂。 太和二十三年(499)孝文帝开始第三次南征,在军中去世。A.前期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B.后期重在仿效中原王朝重建失效的基层政治C.全面向中原王朝转轨的标志可能是迁都洛阳D.缩小了南北差距但加剧了民族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改革职官制度;孝文帝以南征为由,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可知,这是北魏孝文帝时期,在孝文帝改革期间,为了全面向中原王朝转轨并且全力推进汉化改革,于是迁都洛阳,C项正确;北魏统治区域在北方,排除A项;改革后期的重点在于进行全面的汉化,“重建失效的基层政治”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孝文帝改革的历程”,而“缩小了南北差距但加剧了民族矛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6.明英宗下旨:“今府州县知府、知州、知县等官,三年、六年、九年考满给由,俱将任内户口、田粮、农桑、学校及招抚过外逃复业人户等项,备细攒造黄册,亲赍赴合于上司,考其称职、平常,转送给由。”这表明()A.明朝考察是官员升迁的唯一依据B.考核内容偏重赋税C.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D.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对官员的考核内容包括“户口、田粮、农桑、学校及招抚过外逃复业人户等项”,这些考核内容大多与赋税徭役有关,反映了明朝考核内容偏重赋税,B项正确;“唯一依据”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表明考核内容偏重赋税,未体现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排除C项;材料表明考核内容偏重赋税,未涉及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排除D项。故选B项。7.《二年律令·贼律》中有“子牧杀父母、殴詈泰父母、父母段(假)大母、主母、后母,……皆弃市”、“父母殴笞子及奴婢,子及奴婢以殴笞辜死,令赎死”的记载,据此可知() A.政府强化基层教化B.该时期在量刑时会考虑亲属间尊卑亲疏关系C.儒学对唐初的政治生活并非全无影响D.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根据材料“子牧杀父母、殴詈泰父母、父母段(假)大母、主母、后母,……皆弃市”、“父母殴笞子及奴婢,子及奴婢以殴笞辜死,令赎死”可知,汉代对子女不孝行为都处以重罚,而父母殴打卑幼致其死亡却可以被判赎死,反映了该时期在量刑时会考虑亲属间的尊卑亲疏关系,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汉代在量刑时会考虑亲属间的尊卑亲疏关,未涉及基层教化,排除A项;“儒学对唐初的政治生活并非全无影响”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二年律令》属于西汉前期的律法,此时儒家思想还未成为主流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8.中华各民族彼此联系、相互吸收、交融发展,呈现出统一的趋势,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凝聚、发展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民族共同体,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A.魏晋南北朝——各民族大交融、大发展时期B.宋辽夏金——多元一体民族格局渐趋稳定C.元明清——大一统条件下大迁徙、大交融D.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开启自觉发展的新阶段【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至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战败后,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此后中华民族开启自觉发展的新阶段,D项正确;隋唐时期,各民族在大一统条件下大交融、大发展,排除A项;明清时期,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迁徙、大交融,排除C项。故选D项。9.中国古代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以下机构或官职中曾负有监察职能的是()①汉—刺史②唐朝一道③宋朝一枢密院④清朝一都察院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 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汉、唐、清(中国)。本题要求找出负有监察职能的内容。西汉武帝时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①符合题意;唐朝的道为州县之上的一种监察区,②符合题意;宋朝枢密院是最高军务机构,③不符合题意;都察院是清代最高的监察、弹劾及建议机关,④符合题意;①②④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本题选B项。10.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明确提出“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下列不属于新中国推动国际秩序规则变迁过程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集体安全体制的建立D.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新中国并未推动集体安全体制的建立。C项不属于新中国推动国际秩序规则变迁过程的内容,C项符合题意;ABD项属于新中国推动国际秩序规则变迁过程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1.“……彻底改变了中国饮食的口味特征,并且进一步影响了中国的族群认同、审美取向和符号象征体系”,该作物最有可能()A.是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B.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C.原产于拉丁美洲的秘鲁和巴西D.明朝时传入中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根据材料“……彻底改变了中国饮食的口味特征,并且进一步影响了中国的族群认同、审美取向和符号象征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农作物是辣椒,辣椒在明朝时传入中国,D项正确;辣椒用于调味,而不是粮食作物,但是“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在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的作物是玉米,排除B项;辣椒原产于拉丁美洲的秘鲁和墨西哥,“原产于拉丁美洲的秘鲁和巴西”不符合材料要求,排除C项。故选D项。 12.洪武三十年颁布条文,其核心价值理念为“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六言二十四字,它()A.是北宋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B.主劝谕,但逐渐带有强制性C.有可能是《圣谕广训》D.确立了程朱理学的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初年,明朝政府以皇帝名义颁布六条“圣训”,规范百姓日常行为,要其孝顺父母,和睦乡里等,该条文说明国家重视道德品行的教化,条文主劝谕,但逐渐带有强制性,B项正确;材料为明朝颁布的官方条文,不属于北宋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排除A项;《圣谕广训》是清朝颁布的文书,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南宋时期程朱理学的主导地位得以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13.唐宋《杂令》规定:“诸出举,两情和同,私契取利过正条者,任人纠告,利物并入纠人。”关于该史料下列说法正确()A.民间商业借贷属于违法行为B.暂时放松重农抑商政策C.资本性借贷有显著发展D.政府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中国)。根据材料“诸出举,两情和同,私契取利过正条者,任人纠告,利物并入纠人”可知,唐宋政府针对高利贷的利率有着严格规定,在法定范围内的,国家承认“私契”的效力,一般不过问,反映了政府规范民间借贷行为,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政府规范民间借贷行为,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政府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政府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未体现资本性借贷有显著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4.某位历史人物在提出“银行昉(开始)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西人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工之本,综其枢纽,皆在银行”,“银行转输上下,藏富于商民,振兴商政、保护商款,……有益于市面也”。下列选项与该历史人物相关的是()A.1876年轮船招商局发行股票B.1865年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C.在北京首创中国通商银行D.其创办的银行先后在汉口、烟台等设立分行【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盛宣怀曾为李鸿章幕僚,他曾考察西方银行机构后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政府作了系统的表述,并创办了一系列实业,创办了中国通商银行,并先后在汉口、烟台等设立分行,D项正确;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为“招商集股”而发行的股票,排除A项;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在上海成立的,排除C项。故选D项。15.阅读下面的漫画,对此漫画理解正确的是()①漫画主体是世界银行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致力于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③画面左侧主体总部位于上海,是世界第二大多边开发机构④漫画体现了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A.①②④B.④C.②③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漫画涉及的主体组织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2019年10月24日,北京亚洲金融大厦竣工,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部永久办公场所;亚投行正式宣告成立,是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体现了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综上所述,④理解正确,B项正确;①②③理解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6.《三国志》中有“募其服从者五百人,率攻下二十余壁(营垒),……得户二万,兵二千人,令就田业”、“歙贼帅金奇万户屯安勒山,毛甘万户屯乌聊山,黔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林历山。林历山四面壁立,高数十丈,径路危狭,不容刀楯,贼临高下石,不可得攻”的记载,该材料意在强调()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是当地政府官员据险而建C.军事防御的同时带有庄园经济色彩D.国家基层治理能力强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豪强地主所建的坞堡,依托有利地利修建,设有武装和防御设施,内部发展农耕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因此,该材料意在强调军事防御的同时带有庄园经济色彩,C项正确;此时国家处于分裂阶段,中央集权削弱,排除A项;材料为豪强地主所建的坞堡,并不是当地政府官员据险而建,排除B项;该材料强调豪强地主所建坞堡的特点和性质,不能说明国家基层治理能力强化,排除D项。故选C项。17.玛格丽特·撒切尔在《唐宁街岁月》中说到:“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以下关于英国文官制度的表述不确切的是()A.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B.二战后在英国文官制度影响下美、法、德等国的文官制度最终建立C.还建立了统一文官等级制度D.采用书面考试的办法录用文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了文官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最终建立,选项表述错误,B符合题意;撒切尔对英国文官制度的表述,体现的是其中立性的特征,即实行政治和管理分离,文官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表述正确,排除A项;英国建立了统一的文官等级制度,表述正确,排除C项;英国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选项表述正确,排除D项。故选B项。18.中国的手工业行会在唐宋时代称“行”,宋、元至明初称“团行”,明中叶以后称“会馆”、“公所”和“公会”,另外也有称“帮”、““会”等的。较之中国,英国手工业行会出现的时间较晚,它们大约形成于亨利一世统治时期,那时一些城市的毛纺织业中已经有了手工业行会。两者的共同点是() A.具备管理城市工商业的职能B.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职能C.控制生产规模减少恶性竞争D.由地缘群体发展演变而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中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的“行”、“会馆”、“公所”、“公会”等组织是重要的社会中间组织,对本行业具有管理职能,而中世纪欧洲的“行会”同样对城市的工商业具有约束职能,A项正确;把持城市政权,说法与历史史实不符,行会一般是经济组织,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减少恶性竞争的信息,排除C项;地缘群体是以地域,如自然村落、街道等空间距离较近的成员所组成的社会群体,排除D项。故选A项。19.如图为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示意图,以下表述不符合这一时期阶段特征的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由欧洲转向美洲C.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D.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战的重要原因【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世界政治经济中心还在欧洲,并未转向美洲,B项说法错误,B项符合题意;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战的重要原因,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20.17世纪以来,英国、荷兰、丹麦、葡萄牙、法国分别于建立了具有垄断性质的东印度公司。瑞典东印度公司晚至1731年才正式成立,1732年首艘商船“腓特烈国王”号启航,船上携带着铁条、铜、焦油等瑞典本国物品,以下最有可能的是()A.需要携带或换取大量银元与中国交易B.出发时沿太平洋西岸自北向南航行C.以获取中国的丝绸、茶叶、香料为目的D.瑞典东印度公司受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以来(欧洲)。根据材料可知,随着世界市场的拓展,东西方贸易逐渐密切,西欧国家常携带大量黄金白银同中国交易,以获取中国的丝绸、茶叶、香料等,C项正确;西欧国家需要携带或换取大量白银与中国交易,排除A项;商船“腓特烈国王”号出发时沿太平洋西岸自南向北航行,排除B项;瑞典东印度公司未受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21.有学者认为,在历史研究中,“求真”乃第一要旨,故史料的考释与史实的考辨的重要性最容易得到关注。但也有学者认为“求是”同样不可或缺。“求是”,就必须在以史实为依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分析、综合、推理、抽象等思维活动,得出确切而深入的历史认识。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历史研究致力于追求史实的纯粹与客观B.对文献史料的辩证分析有利于研究历史C.史料真伪决定了能否准确还原历史事实D.历史认识能否深化拓展取决于史料本身【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世界)。据材料可知,在历史研究中,既要“求真”,又要“求是”,即在以史实为依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分析、综合、推理、抽象等思维活动,得出确切而深入的历史认识,也就是史料真伪决定了能否准确还原历史事实,C项正确;历史研究致力于追求史实的纯粹与客观,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文献史料的辩证分析,说法不够全面,排除B项;历史认识能否深化拓展取决于归纳、概括、分析、综合、推理、抽象等思维活动,排除D项。故选C项。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2题20分,第23题20分,第24题12分,共52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各国在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稳定且内涵丰富的治理方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历史上民族政策所体现的“羁縻”原则或精神,则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其一、实行间接统治,即以夷治夷,利用被统治民族的领袖对其所在民族进行间接统治;其二、以因俗而治保留被统治民族的行政统治方式,具体要求做到“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其三、以怀柔之法笼络被统治民族上层,进行封官加爵,给以俸禄冠戴。中国古代的民族羁縻政策就是通过特殊的民族行政建置予以保证。——郭苏星、孙振玉《论中国古代的民族羁縻政策》材料二关于党的民族政策的申述,应根据人民政协共同纲领中民族政策的规定。又关于各少数民族的“自决权”问题,今天不应再去强调,过去在内战时期,我党为了争取少数民族,以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它对各少数民族特别表现为大汉族主义)曾强调过这一口号,这在当时是完全正确的。但今天的情况,已有了根本的变化,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基本上已被打倒,我党领导的新中国业经诞生,为了完成我们国家的统一大业,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分裂中国民族团结的阴谋,在国内民族问题上,就不应再强调这一口号,以免为帝国主义及国内各少数民族中的反动分子所利用,而使我们陷于被动的地位。在今天应强调,中华各民族的友爱合作和互助团结,此点望你们加以注意。——《中共中央关于少数民族“自决权”问题给二野前委的指示》材料三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和运用最佳方式来达到这些标准,并将提供服务和战略责任加以区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英国《竞争求质量》白皮书(1991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朝实行民族“羁縻”政策的措施,并指出其边疆治理所蕴含的政治智慧。(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内战时期”我党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的措施,分析该“指示”中政策调整的原因,并指出该政策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的会议名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方各国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并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发展特点和作用。【答案】22.措施:允许被统治民族的领袖对其所在民族进行间接统治;保留被统治民族的行政统治方式和民族习俗;对被统治民族上层封官加爵。 智慧:以和为贵;因俗而治;坚持大一统;原则性和灵活性;尊重民族传统。23.措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原因:争取少数民族的支持以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少数民族利益。名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4.方式:在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共同作用的同时,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特点:逐渐民主化、规范化、法制化;自治化程度不断提高(自主权逐渐扩大);治理主体多元化;基层服务多样化;基层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使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解析】【小问1详解】措施: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根据材料“其一、实行间接统治,即以夷治夷,利用被统治民族的领袖对其所在民族进行间接统治”可知,允许被统治民族的领袖对其所在民族进行间接统治;根据材料“其二、以因俗而治保留被统治民族的行政统治方式,具体要求做到‘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可知,保留被统治民族的行政统治方式和民族习俗;根据材料“其三、以怀柔之法笼络被统治民族上层,进行封官加爵,给以俸禄冠戴。中国古代的民族羁縻政策就是通过特殊的民族行政建置予以保证”可知,对被统治民族上层封官加爵。智慧: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根据材料“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可知,尊重民族传统;根据材料“以因俗而治保留被统治民族的行政统治方式”可知,因俗而治;根据所学知识,还可从以和为贵;坚持大一统;原则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分析。【小问2详解】措施: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又关于各少数民族的‘自决权’问题,今天不应再去强调,过去在内战时期,我党为了争取少数民族,以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它对各少数民族特别表现为大汉族主义)曾强调过这一口号,这在当时是完全正确的”和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政策不断完善并走向系统化,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过去在内战时期,我党为了争取少数民族,以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它对各少数民族特别表现为大汉族主义)曾强调过这一口号,这在当时是完全正确的”可知,争取少数民族的支持以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少数民族利益。名称: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小问3详解】 方式: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西方。根据材料“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和运用最佳方式来达到这些标准,并将提供服务和战略责任加以区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方各国基层自治在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共同作用的同时,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根据材料“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可知,自治化程度不断提高(自主权逐渐扩大);基层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根据材料“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和运用最佳方式来达到这些标准,并将提供服务和战略责任加以区分”可知,逐渐民主化、规范化、法制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治理主体多元化;基层服务多样化。作用: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根据材料“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可知,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使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瓜,原产于非洲干旱地区,唐五代时由西域传入中国。《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本草纲目》也认为“按胡峤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传中国,今南北皆有。”——《略论古代丝绸之路中西动植物物种的交流》材料二 材料三“(大生纱)厂中重大之事,以银钱帐目、机器、进出货、杂务为大宗,每宗以列名商董分主其事。凡一宗应用之人,悉由此商董专主,附股之人,不得参预,所用之人或有侵欺事情,亦惟此商董是问。严禁局外荐人,挂名干修……每日两下钟,各董集总办事处,考论花纱工料出入利弊得失,酌定因革损益,由总帐房撮记大略,编为厂要日记,以备存核。”——《张季直九录·厂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西瓜传入中国的历史条件和影响。(2)对比上图,结合所学比较古代中埃农业的共同点,列举古代两地主要农作物。(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制度的名称,请阐述该制度的具体特点,并列举中国近代企业名称和创办者1例(需对应)。【答案】(1)历史条件:①丝绸之路的畅通;②民族交往交流交融;③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④西瓜自身优势。影响:①丰富了食物种类;②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③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2)中埃农业共同点:①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②统治者都将灌溉系统的开凿、疏浚、维护作为主要工作之一;③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写出都“采用牛耕”亦可得分);④大江大河为发展农业提供有利条件(埃及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古代中国大河文明的发展)。主要作物:埃及——大麦、小麦;中国——稻、粟。(3)制度:工厂制。特点:实行倒班制;严格的规章制度;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近代企业:如: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张謇——大生纱厂;范旭东——永利碱厂;张之洞——汉阳铁厂。【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原因、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历史条件:由材料“西瓜,原产于非洲干旱地区,唐五代时由西域传入中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及所学可得出丝绸之路的畅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西瓜自身优势。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按胡峤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传中国,今南北皆有。”及所学可得出丰富了食物种类;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古代埃及。第一小问共同点:由材料“古埃及汲水机械”“《天工开物》”及所学可得出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由材料“古埃及牛耕图”“东汉牛耕”及所学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写出都“采用牛耕”亦可得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都将灌溉系统的开凿、疏浚、维护作为主要工作之一;大江大河为发展农业提供有利条件(埃及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古代中国大河文明的发展)。第二小问主要作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及的主要农作物是大麦、小麦;中国的主要农作物是稻、粟。【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制度:由材料“(大生纱)厂中重大之事,以银钱帐目、机器、进出货、杂务为大宗,每宗以列名商董分主其事。”及所学可知,中国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第二小问特点:由材料“(大生纱)厂中重大之事,以银钱帐目、机器、进出货、杂务为大宗,每宗以列名商董分主其事。”可得出实行倒班制;由材料“凡一宗应用之人,悉由此商董专主,附股之人,不得参预,所用之人或有侵欺事情,亦惟此商董是问。”可得出严格的规章制度;由材料“严禁局外荐人,挂名干修……每日两下钟,各董集总办事处,考论花纱工料出入利弊得失,酌定因革损益,由总帐房撮记大略,编为厂要日记,以备存核。”可得出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结合所学可得出生产流水线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第二小问近代企业:结合所学可知,李鸿章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范旭东创办了永利碱厂;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窃尝以为理乱兴衰,不相因(因袭)者也……无以参稽互察为也。典章经制,实相因(因袭)者也……爱自秦汉以至唐宋,礼乐兵刑之制,赋敛选举之规,以至官名之更张,地理之沿革,虽其终不能以尽同,而其初亦不能以遽异。如汉之朝仪官制,本秦规也,唐之府卫租庸,本周制也……——【宋末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材料二各个朝代面临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官僚的选任问题、士大夫与皇帝的关系问题,官员管理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治理问题,兵权的收放与边防的关系问题。这些共性问题,是帝国治理的真正难题,也是“理乱兴衰”的底层原因。——整理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中国古代制度有其继承性或延续性。阅读材料一、二、结合秦汉至唐宋所学知识,围绕制度变迁与“理乱兴衰”的关系,任选其中的一个问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答案】观点: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创新迎合中央集权的需要。 论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汉承秦制,并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分封诸侯王,由此形成“王国问题”。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的郡级官员及其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通过以上捎施,汉代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唐朝中后期,广设节度使,节度使权重,“安史之乱”后逐渐形成藩镇割据局面,极大地削弱了中央集权。北宋建立后,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设诸路转运司统辖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中的大部分上缴朝廷;将地方精锐部队编人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州-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通过以上措施,北宋有效地强化了中央集权。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变化建立在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之上,迎合中央集权的需要。【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根据题意要求,围绕制度变迁与“理乱兴衰”的关系,任选其中的一个问题拟定论题,如“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创新迎合中央集权的需要”。其次,根据材料并结合秦汉至唐宋所学知识予以阐述,可从秦朝推行郡县制、汉朝颁布推恩令并设立刺史、北宋专制集权的强化等方面予以阐述。最后,概括总结可知: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变化建立在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之上,迎合中央集权的需要等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