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鉴文魂-寄情山水

史鉴文魂-寄情山水

ID:83221373

大小:5.03 MB

页数:69页

时间:2023-08-09

上传者:不会吐泡的鱼
史鉴文魂-寄情山水_第1页
史鉴文魂-寄情山水_第2页
史鉴文魂-寄情山水_第3页
史鉴文魂-寄情山水_第4页
史鉴文魂-寄情山水_第5页
史鉴文魂-寄情山水_第6页
史鉴文魂-寄情山水_第7页
史鉴文魂-寄情山水_第8页
史鉴文魂-寄情山水_第9页
史鉴文魂-寄情山水_第10页
资源描述:

《史鉴文魂-寄情山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史鉴文魂中国园林的心路与兴衰(三)

1早期的中国园林文化基本上是以皇家园林为主导的。汉代除了皇家苑囿之外,贵胄达官乃至富商巨贾也拥有规模很大的园林。如《西京杂记》就较详尽地记载了汉梁孝王的兔园和富商袁广汉的庄园。梁王兔园“其诸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奇果异树,珍禽怪兽毕备”;袁广汉园周回亦近二十里,有走不完的“重阁修廊”。这些园林虽无国家仪典以及政治象征的功能,但其文化的追求仍然是表现因富贵而拥有的奢华。汉末的社会动荡导致了皇权的式微,民间造园兴起,文人的乌托邦理想逐渐取代神话传说和世俗富贵成为园林艺术的理想境界,中国园林文化开始了意义重大的历史转折——文人化的进程。

2第三章寄情山水汉代(尤其是武帝时期)对外扩大势力范围,对内建立在儒家主张的礼教纲常基础上的社会秩序,曾使中国成为一个空前强盛的中央集权大帝国。汉代艺术的宏大气势和积极的浪漫主义风格,表明当时人们对生活和社会充满信心,对人间和仙界都怀着带有浓厚的主观愿望色彩的浪漫幻想。然而,人们善良天真的愿望到东汉末年就彻底破灭了。

3汉末政治腐败,战祸连年,瘟疫流行,致使“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无民者,不可胜数”;“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吏士大小自相啖食”。汉朝全盛时期的那种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气吞万象的创造激情,千人唱、万人和的盛大场面,最终成了“家家有强尸之痛,户户有号泣之哀”的世界末日;曾经强大的中央政权分崩离析。汉武帝时代建立起来的社会价值观,儒家的王道乐土,在残酷的现实中被粉碎;作为现实社会和理想社会理论基础的汉儒经学和礼教纲常也随之倾圮。

4有点残酷的历史现象是,新的观念和思维经常是在社会的苦难中孕育出来的。人们在经磨历劫、备受煎熬的同时,也会从禁锢自己的传统思想中得到解放。汉末两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的哲学思想,尤其是文化艺术的贡献之大是难以估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如山水诗、山水画和文人园林等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看起来那样清雅秀美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文人园林,初创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推动力,并非花前月下的浪漫,而是历经苦难的人们对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的反思。

5“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宗白华

6第一节越名教而任自然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玄学”。玄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继承对儒家思想做了深刻批判的道家学说。道家学说和玄学对于园林最有价值的思想是指出了人性在物欲世界中的异化现象,并以返璞归真作为消除异化的途径。当时对人性异化的表述是“心为形役”,意即为了身外之物而丧失了精神的自由,迷失了人的本性。道玄学说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变化。

7对美的价值判断,儒家以“善”为主要标准,目的是借以“成人伦,助教化”,表现儒家所推崇的社会秩序、礼教纲常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那是一种注重形式和法度,追求群体有序、场面热烈的美。而当汉末儒家的“善”被实质上抛弃,沦为了事实上的“伪”的时候,以此为基础的美就丧失了感召力。人们为建立这样的社会,创造这样的美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和付出的代价,就显得非常没有意义。相比之下,老庄“法天贵真”的美学思想和强调个体人格独立自由的精神则大放光彩。

8除去时代的特殊因素,一般而言儒家的“善”讲的是人为的秩序,道家的“真”讲的是自然的法则。中国人在创造美的事物时,通常都要兼顾这两种互相对立又互相补充的观念,兼顾两家对远古“乌托邦”的理解。而在魏晋时期,“法天贵真”更是审美的主流,亦是突破既往思想桎梏的理论武器。

9庄玄非常注重独立自由的个体人格,因此魏晋风行对人物人格的评价和议论,如南朝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里面介绍了很多这样的故事,特别推崇士人不同凡响的风范和惊世骇俗的言行。而且当时的士人官员皆以拥有园林为雅事,园林常常是主人性情人格的间接表现,所以营园亦非寻常小节。要强调的是,庄玄推崇的独立人格完全不同于孔孟倡导的道德人格。孔孟要的是“克己复礼”,庄玄求的是“越名教而任自然”。

10“大抵南朝多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杜牧杜牧这“旷达”与“风流”四字十分准确地概括了当时文人的思想和作风。所谓“旷达”是从人生的祸福无常、生死不定,觉悟到功名富贵只是过眼烟云,恪守礼法也毫无意义,于是乎选择追求个体人格觉醒的一种处世态度。所谓“风流”则是“旷达”外在的行为表现,具体来说就是任性情为人做事,爱好山水园林,讲究养生之道,注重文采和姿容神韵等等,后人称为“魏晋风流”。“任性”的真意并非毫无节制的放纵,而是要把人的自然本性从不自然的“名教”的束缚之下解放出来。应该说,这才是文人园林最初的创作目的或原动力。

11魏晋南北朝期间在士大夫阶层中盛行一股崇尚自然山水,并深入到大自然中去游赏乃至隐居的风气。南方气候条件好,此风尤甚。文人深入到名山大川游历,有利于他们了解自然之美。特别是后来因科举而形成俗称“赶考”的现象,使相当一部分士子在入仕前体验祖国的山河大地、风土民情,会让他们受益终生。文人的时尚风气和云游经历,都对文人园林的创作构成潜移默化的也是深刻的影响。

12南北朝时期表现园林生活的画像砖

13文人进行修禊活动的绍兴兰亭

14人们为了摆脱世俗的纷扰,任自己的性情为人,达到“释域中之常恋,畅超然之高情”的境界,尝试离开都市到大自然中过所谓的“山居岩栖”、“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中国的隐逸文化开始形成。从魏晋直到明清千余年间,山居和田园都是中国士人所寻求的理想生活方式的代名词,而且从各个角度作了理论的归纳和总结。

15最初山居很理想化,甚至有苦行色彩而不屑于舒适享乐。“善栖山者不修室,因岩以为寝,取林以为垣,风雨虎狼之患弗及,斯已矣……得其自然,古列仙之俦所以无累而独立也。”“刘凝之性好山,一旦携妻子泛江湖,隐居衡山之阳。登高岭,绝人迹,为小屋居之,采药服食。”“自是而下则有祟土木于丘壑者,点缀剖凿颇戾真尚,上士嗤之。”

16山居岩栖有苦行色彩

17然而生活过于清苦,毕竟不是很多士大夫阶层的人所能耐受的,“故山房洁清…简寂亦无弃焉”,允许建一点房子,但以满足最基本的需要为度。如此简陋,美从何来呢?人格美、精神美固然是一个方面,但仅限于精神人格就还谈不上园林艺术,而“祟土木于丘壑”的人工剖凿又有悖于山居岩栖的初衷,所以山居之美主要是来自大自然。不难想象,在山中久居必得有水可饮,有木可炊,有石可依。具备这样条件的地方景致一定是好的,只要略加经营,便是不错的园林。

18“山房洁清,简寂亦无弃焉”

19山居八胜——“怪石、奇峰、走泉、深潭、老木、嘉草、新花、视远八者为胜”。山居四法——“树无行次,石无位置,屋无宏肆,心无机事”。山居八德——“不责苛礼,不见生客,不混酒肉,不竞田宅,不问炎凉,不闹曲直,不征文逋,不谈仕籍”。不是丰屋美厦、高台大榭,而是自然的要素成为被欣赏的主体。这样的审美取向让4世纪的中国人觉悟到,除了“巨丽”之外还有别样的美有待发掘。

20在中国人眼里,自然美就在于自然而然,一石一树的存在都有自然的道理;水流蜿蜒,行乎当行,止乎当止,都遵循着自然的规律;阴晴风雨,四时变化无穷,更是自然的常道。所有这一切绝非任何人为的秩序所能企及。因此,山居岩栖就是要让人融合在自然之中,追求人的自然化。就像阮籍说的那样:“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聚散,不常其形”。

21山水树石要自然而然,屋宇无须求大,人不要有机心。文人园林就是从这样的追求起步的,它不单要造园,还要净化人。这是求得人与自然达到完全和谐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今天回溯中国园林创始理念的时候最应该记住的。

22佛教和道教的广为传播是南北朝时期又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僧道居士们在山林中创精舍,建寺院,成为山居的一种特殊而历久的形式,后来甚至形成了“天下名山僧占多”的局面。有一个法号慧远的高僧在庐山“创造精舍,洞尽山美。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仍石垒基,即松栽构,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复于寺内别置禅林,森树烟凝,石径苔冷。凡在瞻履,皆神清而气肃焉。”对于园林学来说,这应该是一段非常重要的记述。

23“创造精舍,洞尽山美”,就是选择了一处最利于观赏风景的场地;“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表明精舍依山傍水,适于生存,环境优美;“仍石垒基,即松裁构”,则是说建筑结合天然的地形地物而且就地取材;“清泉环阶,白云满室”,描写建筑和自然相互交融;“复于寺内别置禅林,森树烟凝,石径苔生”,最后别植部分林木,使环境更加精美。简单的几句,包含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相地、借景、建筑结合自然等最为重要的设计理念和技巧。慧远精舍已经把山居从最初苦行求道的陋室,提高到以审美为基本目的的风景园林了。

24仍石垒基,即松裁构;清泉环阶,白云满室——慧远精舍景境画意

25山居固然很美,但不是任何地方都有山居的条件,也不是所有人都真的想去山居。“不能卜居名山,即于冈阜回复及林木幽翳处辟地数亩,筑室数楹,插槿作篱,编茅为亭,以一亩荫竹树,一亩栽花果,二亩种瓜菜,四壁清旷,空诸所有;畜山童灌园薙草,置二三胡床著亭下,挟书砚以伴孤寂,携琴弈以迟良友,凌晨杖策,抵暮言旋,此亦可以娱老矣”。魏晋士人返璞归真的愿望导致出现了文人山水园林并决定了它的审美取向。

26第二节归隐田园,寄情山水中国古代的非皇家园林以使用者的身份或园林所依附的处所来划分可以有很多类型。如贵胄园林、第宅园林、庄园别业、衙署园林、寺观园林、风景园林、商肆园林等等。文人园林的出现既非最早,也并非是为中国园林增加了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新类型,它也不属于任何特定主人或处所的类型。实质上文人园林是一个文化概念,是一种园林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是一种人生哲学和生活理想。由于这个园林文化的体系基本上是由魏晋以降的历代文人所建构起来的,所以把符合这样文化概念的园林称之为文人园林。

27从魏晋到唐宋的数百年间,中国园林可以说是一个逐渐文人化的过程,即文人园林的文化概念、价值观和理想追求逐渐浸润、覆盖到几乎所有园林类型的一个过程。最终连皇家园林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接纳了文人园林“物有天然之趣,人忘尘世之怀”(清帝乾隆语)的审美和价值的观念。由士人群体(而非宫廷或教廷)主导文化创造是中国古代社会有别于西方乃至其他民族的一个重要特色,中国园林的文人化即这一特色的反映和例证。

28史上无数文人用文章、诗歌、绘画和营建园林的实践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诠释并丰富着园林文化的内涵。到宋代以后,除了皇家园林还有些固有的内容要表现之外,文人园林确立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已成为中国园林文化的绝对主流。不同类型的园林虽多,但再没有形成可以取而代之或能够与之比肩的新的文化观念。很多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文人对园林文化作出过重要贡献,他们的知名度和人格魅力也成为园林文化中生动而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中接近初创和初盛时期的几位尤为不可忘记。

29(一)陶渊明陶渊明生活在公元4~5世纪,东晋末年至南朝的刘宋年间。东晋南渡偏安,到刘宋时社会渐趋稳定,人生已不像魏晋时期那样凶险。陶渊明出身下层士人,少怀兼济之志,屡次试水于仕途均以失意告终。兼之他秉性高洁,羞于“为五斗米而折腰”,最终选择了弃官归田,但也没有刻意地去“山居岩栖”,而是过起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自食其力的农夫生活。

30较之魏晋之初的士人,陶没有那样的忧惧、颓废与狷狂,也没有陷入得道成仙的痴迷幻想。尤其可贵的是他不以贫寒为耻,不以劳作为苦,并能够在平凡的田园生活中怡情自娱,同时保持着自己的理想、人格和操守。这是一条非常现实但绝非庸夫俗子或沽名钓誉之辈所能做到的独善其身的道路。

31陶渊明的田园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园林,他只有农家最普通的竹篱茅舍,“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周围也是很平凡的农村景色,“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然而正是在看起来平凡的农耕生活中,陶渊明获得了平静、充实和心灵的自由。陶在村居的时光中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田园诗,以极质朴的语言,描写极平凡的事物,却表现出了极高的境界和最纯净的诗情画意。

3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田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酙。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33这种平淡之中的韵味和人人可见但不是人人可解可道的生活之美,不是园林,胜似园林,反而成为后世的园林所力求表现的经典场景。此前的园林美往往求之于“仙境”,陶渊明的贡献则是通过自己的亲力亲为,让人们理解到美也可以来自最现实的田园农耕的生活。不仅村墟烟树,篱菊远山的景致,就连理荒锄禾,秋储春酿,儿童学语,犬吠鸡鸣等等,都蕴含着美的意境和心境。这就为园林美的创造开拓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生活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34田园画意(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局部)

35有心无处不桃源

36陶渊明的田园诗是生活美的升华,而他的《桃花源记》则为人们描写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理想图画。该文说一位渔夫曾溯溪而行,忽见夹岸一片桃林,芳草落英的景色吸引着他一直前行到了水的源头。源头有山,从山口进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著,系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全然一派安乐祥和的景象。渔夫归后再想寻来却“不复得路”了。

37《桃花源记》在中国可以说传诵千年,并已成为了园林中的“永恒”景题,而且是“先抑后放”等艺术手法最早的表述。陶在这个虚拟故事里描写的理想社会完全不是传说里幻想的“其物禽兽尽白,黄金银为宫阙”那样的神仙世界,而是和自己很类似的田园生活。其中人物也非仙人,只不过是一群早已和外面的社会不相往来的古人后裔,和老子的“小国寡民”倒是很有几分相似。

38武陵春色桃源洞复原示意图“圆明园四十景图”中的武陵春色

39陶渊明的田园诗和《桃花源记》表达的是同样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这样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对于中国园林艺术是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于崇尚浮华和权位的社会病态也不啻是一股清爽的新风。

40(二)王维王维是公元8世纪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和画家,曾官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中年经安史之乱,渐无心仕途,专意奉佛,在佛学上亦有很高造诣;晚年长居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别业,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的山水田园诗上承陶渊明谢灵运,创清新潇散一派;山水画亦被尊为南宗的始祖,并著有《山水诀》传世。宋代大才子苏东坡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最为中肯。

41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官员往往城里有宅邸园林,在城外还有庄园别墅。一些文人的园林别墅文化品位很高,文人园林艺术逐渐成熟了起来。王维的辋川别业是一个可观赏、可游居的别墅园林。其中有一座庄院,还有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辛夷坞等20处以自然元素为主体的景点。王维在此延友优游,得诗百数,还自绘了《辋川图》。如果说陶渊明通过生活和艺术实践对“归隐田园”做了最好的解读,那么王维同样是通过生活和艺术的实践告诉了人们什么是“寄情山水”。

42《关中胜迹图》中的辋川图

43王维对自然美有着深入的观察和体验,他的诗尤其善于捕捉自然里最入画的情景。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等等,无不是感觉清新,画意盎然,而且诗中的人也完全和自然的景物融合在了一个美的氛围里。

44赵孟頫和王维有类似的人生经历,他的《自绘小像》可谓传王维之神。

45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明沈周《盆菊图》局部)

46空阔湖水广,山翠拂人衣(日本修学院离宫)

47辋川别业和王维在其中的半隐士生活已成为园林史上的佳话,几乎可以说那就是文人园林所追求的样本。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这样写道“北涉玄坝,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48那是个冬日清旷的月夜,王维登上华子冈,望着月色中的远山近水,听着夜舂疏钟,心中思念好友裴迪,想象着不久后的春天,二人同游的情景。这应该就是文人园林所要追求的境界:其环境是画,其心境是诗。这也可以说是中国式的浪漫:有一点闲情,有一点愉悦,有一点孤寂,还有一点感动。

49夏圭《雪堂客话图》颇有“辋水沦涟,与月上下”的情致

50修学院离宫的环境和规模都好似想象中的辋川

51辋川别业是文人园林艺术已臻成熟的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作品。由于王维在山水诗和山水画等方面都有非凡的造诣,所以人们也相信他造园的艺术水平。但别业实物早已无存,后世所流传的据说是王维的《辋川图》最早也是宋代的摹本;王维和友人的《辋川诗》里也基本上没有对别业景物的具体描写。而较晚于王维的唐代另一位著名的文人造园家白居易就留给了我们较多的具体记述。

52(三)白居易白居易是9世纪中唐时期文坛的领袖人物之一。从中唐到北宋是中国古代文化全面开拓和成熟的时期,其中当然也包括园林艺术。和王维潇散纯美的风格不同,白居易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文人,一生奔波于仕途,晚年定居洛阳,最后以刑部尚书致仕,颇有政声和政绩。白居易的诗文字通俗,关注民生,意含讽喻。他的《长恨歌》、《琵琶行》等均为千古不朽的诗作。

53白居易终生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园林。他中年多次易地为官,每常进住新宅都要在里面造个园林,作诗曰“沧浪峡水子陵滩,路远江深欲去难。何似家池通小院,卧房阶下插渔竿”。“帘前开小池,盈盈水方积,中底铺白沙,四隅甃青石”。读诗可知他的园林一般规模较小,且多在任所城市,内容也简单,意在城市居所中创造出一种山水田园的气氛,“以此聊自足,不羡大楼台”。

54白居易做江州司马的时候在庐山建了一处草堂,自己作了一篇《草堂记》。文章从草堂选址直到建筑和环境的细节都记述甚详,堪称中国风景园林的一份经典文献。

55草堂选址的理由是:“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绝胜。……白乐天见而爱之,……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草堂建筑只有“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装修亦十分简朴,“木斵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磩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纻帏,率称是焉”。室中仅“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二三卷”。

56苏州博物馆“墨戏堂”与草堂建筑形制略相仿佛

57成都复原的杜甫草堂,做法更属民间

58屋虽“陋”,但环境绝佳。堂南:“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下铺白石为入道”。堂北和两侧场地是“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块,杂木异草,盖覆其上……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脉分线悬,自檐注砌……”。

59草堂只是一幢极普通的三间房子,但因为它位处石崖与瀑布之间,西侧还靠在崖址上,并用剖开的竹子把泉水引到阶下,使建筑和环境形成了有机的联系,从而具备了和一般建筑不同的品质。这样的选址和巧妙结合并利用自然,展现了白居易对自然美深刻的理解和园林艺术的修养。草堂给人最深的感受是本色,自然是本色的,建筑也是本色的。乍看平平淡淡,但若理解了它选择环境和对场地再创造的苦心孤诣,就能够体味平淡之中蕴含的画意诗情和主人同样是追求本色的精神世界。

60白居易退休后,倾官俸和历任所得奇石佳卉等,在洛阳履道里营建了一所宅园。宅园通常位于城市或城市的近郊与住宅连在一起,场地一般也没有天然风景的基础,园中的自然元素全靠人工来安排,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造园”。我们现在所谓的“造园手法和技巧”多是从宅园发展起来的。但宅园的艺术目的还是要体现一种山居岩栖或隐逸田园的气氛,并依照自然的规律塑造环境,故人工以“宛自天开”为最高境界。

61白居易为自己的宅园也作了一篇文章《池上篇》。说园占地17亩,“屋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池桥道间之”。在此基础上,白居易重整了道路桥梁,增加了琴亭书库等建筑,还将在苏杭等地为官时收集的湖石菱莲之类置种在园内,形成了以池岛桥为核心的“有堂有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灵鹤怪石,紫菱白莲,皆吾所好,尽在吾前”的私园。这样的格局让人感觉和主人多年工作并深深眷恋的杭州西湖很有些关联。

62到了宋代,宅园不仅更为普遍,艺术也更为成熟。我们有条件深入研究的保留到今天的明清私园也多为宅园,所以宅园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园林形式。重要的是,了解我们所熟悉形式的文化渊源,它们是怎拙政园图么来的,为什么打造成这样一种形式。

63现代熟悉的明清宅园

64小结中国园林文化的选择前面曾讲到,文人园林实质上是一个文化概念,是一种园林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是一种人生哲学和生活理想,而这一切是由魏晋以降历代文人全面开拓中国古代文化的同时构建起来的。参与构建并作出贡献的当然远远不止上述三位而几乎是整个文人群体。正因为有如此深厚的社会基础,文人园林文化才最终成为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主流和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重要支柱。

65需要说明的是从文人园林初创的魏晋,直到中国园林发展全盛时期的唐代,并不是所有的园林都接受文人园林崇朴尚简、自然本色的理念。特别是一些王公贵族的庄园和府邸园多数仍循照皇家园林的做法,追求宏伟壮观,但毕竟缺乏皇家气势,只能竞相以富丽奢华取胜。此类园邸都以表现占有和权势为其艺术目的,以声色犬马为其生活内容。

66这样的奢侈之风在东汉晚期和两晋南北朝的皇家和贵胄园林中非常盛行,这些园林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在当时绝不亚于文人园林。如史上以“斗富”著名的西晋权臣石崇有一座豪华的庄园名为金谷园,自己描写园中的生活是“登云阁,列姬姜,拊丝竹,叩宫商,宴华池,酌玉觞”。南朝齐国的亡国之君萧宝卷“起芳乐园,山石皆涂以五彩,跨池水立紫阁,诸楼观壁上画男女私亵之像”。北魏洛阳更是贵胄府第园林集中的地方,城西寿丘里因皇室宗亲聚居,民间称之为“王子坊”。那里“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林川之饶,争修园宅,互相夸竞”。

67唐代国家富强,故奢华之风仍有延续,如中唐安乐公主的“山庄”就被形容为“刻凤蟠螭凌桂邸,穿池垒石写蓬壶”。再如唐末宰相李德裕的平泉庄“卉木台榭,若造仙府,……天下奇花异草,珍松怪石,靡不毕致其间”,如此炫耀虽与文人园林的本意相去甚远,但李造平泉庄却口口声声为的是“终老林泉”,实际上标榜的是已逐渐深入人心的文人园林的价值观。可见在当时权贵的园林中,即便是为了附庸风雅,多少也会浸染一些文人园林的作风和情趣。

68文人园林的理念真正成为中国传统园林的核心理念虽已是宋代。但这是任何事物从出现到被广泛接受都必然经历的过程。其深刻的意义在于中国园林文化最终的历史选择。有位西方哲人说过大意这样的话:“一个优秀的民族,总会自动地选择好的东西来珍视和尊重”“所有伟大的世界文明的生活理想都是简朴的,审美的”。我不敢说历史上被我们民族选择珍视和尊重的东西都是好东西,但中国古代园林选择了文人园林的文化和价值观作为自己的核心理念应该算是一个好的选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