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不会再有ppt课件

疼痛不会再有ppt课件

ID:82843627

大小:879.54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2-11-09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疼痛不会再有ppt课件_第1页
疼痛不会再有ppt课件_第2页
疼痛不会再有ppt课件_第3页
疼痛不会再有ppt课件_第4页
疼痛不会再有ppt课件_第5页
疼痛不会再有ppt课件_第6页
疼痛不会再有ppt课件_第7页
疼痛不会再有ppt课件_第8页
疼痛不会再有ppt课件_第9页
疼痛不会再有ppt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疼痛不会再有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疼痛不会再有

1美国波士顿公园是该国最古老的国家植物园,漫步其中,你会看到很多纪念碑,它们大都为纪念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而建造。在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的纪念碑不远处,耸立着一座很高的纪念碑,但它纪念的不是某个人物,而是一种叫乙醚的化学药品,碑上的铭文写道:“疼痛不会再有”

2自古以来,人类始终与疼痛作不断的斗争,并试图寻找手术时止痛的方法。例如采用冰冻患部或患肢的方法,或作压迫神经、血管以达到局部感觉消失,甚至放血使病人昏迷而进行手术,但这些方法不仅无效而且不安全,未能得到认可而推广应用。

3至少在4000年之前,可卡因(在南美洲,從古柯植物中提取)和鴉片(在近東地區,從罌粟花中提取)就已作為影響心理狀態的藥品而為人所熟知。西元1世紀初,作家塞爾蘇斯曾建議通過飲用野生罌粟花的汁液來治療"頭痛、潰瘍、眼炎、牙疼、呼吸困難、腸道疼痛、子宮痙攣以及滾關節、肝區、脾臟和肋骨疼痛"。他還談到了將莨菪當作鎮靜劑使用的情況。在德意志西部諾伊斯一地的古羅馬軍醫院中,曾發現大量的莨菪種子,以及其他草藥。這種藥物至今仍被當作術前麻醉劑來使用--少量服用可誘發睡眠和記憶缺失。

4在經過艱苦探索之後,過量服用這类藥物所帶來的危險顯然已為人們所瞭解。或許是由於有種種危害,因此,只有在絕對必要的情況下,而非例行診治時,才能使用。

5在真正让人无痛的技术发明前,手术当然还是要照做不误。古埃及人在清醒状态下进行截肢和睾丸切除术。若病人难以忍受苦痛,五花大绑按倒在手术台上就是,完全无视其嚎叫疼痛的惨状。

6

7

8被伍尔芙尊称为“英国小说之母”的范尼·伯尼(FannyBurney,1776-1828),曾描述过她恐怖的手术经历。1811年9月30日,拿破仑首席军医多米尼克·拉莱(DominiqueJ.Larrey,1766~1842)为她实施了乳腺癌切除术。伯尼事后记录到:“我上了手术床,一块丝质的手帕放在我的脸上。七名医护人员围住了我,透过手帕,我看见闪闪发光的钢刀。接着是一阵寂静……当恐怖的钢刀刺入乳房,我无法控制地开始哭泣。我大声尖叫,并持续了整个手术过程,那简直是一种酷刑。_____小说家FannyBurney虽然痛苦,但这是一次成功的手术——她多活了29年,但记忆里增加了一份残酷——任何能唤起起这次手术的事,都让她不寒而栗。

9西亚古国阿西利亚还曾用压迫颈部血管引起病人昏迷的方法,实施包皮环切术。罗马时代的名医迪奥斯科理斯(PedaniusDioscorides),编纂过一本在药理学保持权威达1500年之久的著作。这本名为《药物论》(MateriaMedica)的书中描述,曼陀罗花和白酒能产生麻醉作用。放血把人弄晕、用木棍将人打晕等方式,也都曾是手术前的准备方法。PedaniusDioscorides

10中国的古人也涉足这一领域。据《三国志·华佗列传》载,华佗曾发明“麻沸散”,以此麻醉病人进行腹腔手术。公元652年和1596年,孙思邈和李时珍分别在《备急千金药方》和《本草纲目》中介绍过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1743年赵学敏在其著作《串雅内编》中介绍过一种开刀药方,便由草乌、川乌、天南星等组成。备急千金药方本草纲目

11麻醉技术发端,采用的是吸入这种方式,可说是一个历史上的偶然。18世纪,化学家们认识到空气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当时,环境卫生糟糕,人群疾病频发。针对“纯净空气”的研究应运而生,来改善身体健康。气体吸入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时尚养生疗法,英国布里斯托也出现了首个空气SPA疗养院。呼与吸是肺的功能,吸能汲取自然精华,纳入充备氧气,满足机体所需;呼则排除机体垢污,释放二氧化碳和毒物。

121772年,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列(JosephPriestley,1733~1804)与布莱克(JosephBlack,1728~1799)制成了氧化亚氮。它的昵称是“笑气”,最初却被认为能传播瘟疫。JosephPriestley,1733~1804

13英国年轻的化学家汉弗莱·戴维(HumphryDavy,1778~1829),不顾专家意见,年仅20岁就发现这种气体不但能缓解疼痛,还能让人欣快并且笑出声来。戴维亲自体验过笑气后,这样写道:“我并非在可喜的梦幻中,却为狂喜所支配;我的胸膛并未燃烧可耻的烈火,两颊却泛起玫瑰红色。我的双眸充涨闪耀的光辉,我的嘴唇喃喃自语,我的四肢不知所措,好像有新生的力量附上了我的身体。”这一研究成果被写进《化学和哲学研究》(ChemicalandPhilosophical)后,很快惊爆整个欧洲。笑气的诞生意味着手术再也不是撕心裂肺的哭喊,病人将微笑着接受手术。汉弗莱·戴维

14遗憾的是,笑气效果虽好,但戴维手下没有学生继续这一研究。麻醉研究踽踽前行。笑气沦为上流舞会的“摇头丸”,它让贵族的笑容显得更灿烂;它成为邮轮远航途中的助兴节目,像杂耍般为观众带来谜一样的体验。

15一洋之隔的美国,也开始了麻醉探索。牙医霍勒斯·威尔士(HoraceWells,1815~1848)看到笑气的神奇效果后用笑气辅助拔除自己的一颗坏牙。令威尔士惊讶的是,只感到一点疼痛,意识到笑气将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药物。威尔士向哈佛大学申请公开演示笑气麻醉,以推广他的成果。原本的计划是要演示更为疼痛的截肢术,病人却临时退缩。此时,一位医学系学生自告奋勇愿意做笑气的实验品。不幸是手术将近尾声时这名同学浑身扭动,极不配合。现场观众开始口哨与讥讽,认为威尔士笑气麻醉完全是胡扯。威尔士备受打击,从此再也不公开演示他的笑气麻醉方法。霍勒斯·威尔士

16查阅史料可以发现,威尔士的首次表演其实并不算彻底失败,是现场观众的讥讽摧垮了他。当时,整个手术非常平稳,快结束时病人才有响动。有人认为那只是一声呻吟,有人宣称那是撕心裂肺的喊叫。术后,病人自己则说没感受到疼痛,也不记得出声。嘲笑他的人群中,有一位威廉·莫顿(WilliamMorton,1819~1868)见证了整个过程。两年后,是这个人完成史上首次成功麻醉表演。威廉·莫顿

17在威尔士表演失败后,他考虑应该用更好的麻醉药物。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威尔士的窘境。他无疑是幸运的,在医科学校就读时与化学教授查尔斯·杰克逊相交甚好。莫顿向杰克逊描述了自己的想法,后者建议使用乙醚,因为他自己曾在实验室吸入过它,发现竟不知不觉间睡着了。乙醚是种易挥发的液体。早在1275年,就被西班牙人拉里斯(RaymundusLullius,1232~1315)发现了。1540年,普鲁士人科达斯(ValeriusCordus,1515~1544)发明了乙醚的合成方法。大约同一时期,瑞士一位医生发现乙醚具有催眠的作用。

18莫顿得到乙醚后,先在宠物和自己身上进行实验。1846年9月30日,他终于成功应用乙醚为病人拔除了坏牙。手术告捷引起了麻省总医院外科医生亨利·比奇洛的注意。在目睹整个过程后,他决定为莫顿安排一次公开演示。半个月后的10月16日,麻省总院一间圆形阶梯教室内,很多高年资医生聚集在这里,欲探究乙醚麻醉的神奇功效是否可信。68岁的外科主任约翰·沃伦亲自主刀,切除一名20岁病人的名颈部血管瘤。莫顿则在一旁手持乙醚方便病人吸入。手术结束时,病人开心说道:“尽管我知道在做手术,但一点都不疼。”这无疑宣示了乙醚麻醉获得成功!

19背后的小故事没有哪段医学历史事件像现全身麻醉的发明一样,如此传奇讽刺、争议纷纷,这些人的后半生纠缠在谁才是麻醉的真正发明者的纷争吵嚷上,演出一幕幕闹剧乃至悲剧。

20明争暗斗乙醚麻醉的出现,如利剑般铲除了疼痛这个恶魔。莫顿公开演示乙醚麻醉时仅27岁,其他人取得发现的年龄分别是:戴维22岁,威尔士29岁,朗27岁,考尔顿30岁。最老的杰克逊,也仅有41岁。几个小年轻,成为了现代全麻的先驱人物,不同于同时代的其他科学天才,他们不过是普通人。但冒险与实践精神贯穿了全身麻醉这段历史的始终。真正令后人津津乐道的是,没有哪段医学历史事件像现全身麻醉的发明一样,如此传奇讽刺、争议纷纷,这些人的后半生纠缠在谁才是麻醉的真正发明者的纷争吵嚷上,演出一幕幕闹剧乃至悲剧。莫顿10月16日下午英雄般的演示过后,杰克逊坐不住了。他跑出来坚称是自己发现了乙醚的麻醉特性。同样,威尔士则宣称,他最先将笑气用作止痛药,是他启发了莫顿和杰克逊。实际上在1845年,这三个人曾在不同场合碰面沟通,聊起过笑气、乙醚的麻醉特性。但表面上,谁都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成名后的莫顿,想到的是乙醚麻醉的广阔钱景。他拒绝公开乙醚的化学特性,故意添加香料和染料,让别人分辨不清其性质。甚至恬不知耻的说,全身麻醉是他独立研究的结果,与威尔士毫无关系。事实上,正是威尔士的失败,为莫顿的成功做了铺垫。当报纸大幅报道莫顿时,杰克逊提出和莫顿共享麻醉专利,美国境内10%的麻醉收益归其所有。专利争夺一度闹到法庭,延续了十数年之久。1862年,纽约州法院裁定,乙醚麻醉仅算是发现而非发明,没有资格申请专利保护。而旷日持久的争论官司,却让莫顿精神疲惫、一贫如洗。1868年,杰克逊请人撰写文章,指明自己是乙醚麻醉发现者。文章发表在《大西洋月刊》(AtlanticMonthly)后,莫顿气急败坏,决定前往纽约与主编理论。按照历史学家描绘,7月6日一大早,他便赶乘火车,透过车窗与夫人互道珍重。火车响起了汽笛声,最后驶离站台。不知莫顿是否想到,此一去,竟是与波士顿这个城市的永生告别。这年的纽约暑热难耐,他的风湿性关节炎更是加重。当莫顿夫人接到电报到来时,方知丈夫早已病重多时,于是匆匆奔去照顾。7月15日,莫顿非常坚决的要求出门,然后疯也似地驾着马车,狂奔在第五大道。随后,他把马车驶入中央公园,跳下车,一头扎进湖水里。等莫顿夫人将他拉起,倚靠在一棵树下时,莫顿已逐渐意识消失。次日,《纽约导报》报道:一位来自波士顿的男士,昨天在第110街与第六大道交界处昏迷,送往圣卢克医院途中死亡。此后一天,这家报纸补充说明道:“纽约昨日因中暑死亡的人士中包括威廉·莫顿,他将麻醉引入手术,对缓解人类手术疼痛贡献巨大。”威尔士的故事也十分悲情。他成功用笑气进行过拔牙术,公开表演时却一塌糊涂。围观医生们的嘲笑,让他的医学声誉大受影响。自信心受损后,他远离牙医行业,成为旅行推销员,出售家用小玩意。莫顿成功后,曾联系已身在巴黎的威尔士,许可他在法国进行乙醚麻醉,于是欧洲大陆出现了一名“麻醉推销员”。1847年3月,英国伦敦医学院实施了首例乙醚麻醉下的手术,随后短短数月间,这项技术在欧洲各国风行起来。乙醚有刺激性气味,还容易燃烧,这些不利特点促使研究者寻找更好的药物,在这个背景下,新型麻醉药氯仿出现了。1848年初,威尔士也迷上了氯仿。他不眠不休地试验氯仿,几近疯狂,终于有一天走火入魔:吸入氯仿后神智不清的走上街头,把腐蚀性的硫酸泼洒到妓女身上。随后被警察投入监狱。清醒过后,他意识到自己行为的荒谬,陷入极度沮丧。1月24日,他割断了股动脉,吸着氯仿,以不那么痛苦的方式,结束了荒诞一生。令人唏嘘的是,他自杀前不久,法国科学院将已将他列为麻醉的发明者。谁是No1?全身麻醉的出现,是波士顿医生们集体合力的结果,意想不到的是人人都想争头功。威尔士是个心思敏感、不能容忍错误的人。或许,他做出了正确的发现,却不是正确的发现者。莫顿进取心强烈、精明大胆、自私贪婪,虽被公认为现代全麻第一人,但性格造就了他的悲剧人生。杰克逊博学多才,研究过地理,申请过火棉和电报机的专利,与莫顿的麻醉专利之争最终让他精神错乱,7年后死于波士顿一所精神病院。现在,世界各地的麻醉纪念碑多为莫顿、威尔士和朗医生而立。杰克逊当年进行乙醚吸入试验时,所坐的椅子则贴有这样的标签:1842年2月,在这把椅子上,杰克逊医生发现了乙醚麻醉。莫顿乙醚公开演示22年后,在波士顿市政府资助下艺术家汤姆斯·李(ThomasLee)建造了一座乙醚纪念碑,是一块无字碑,至今仍树立在波士顿人民公园里,用以纪念那些为现代麻醉学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尘归尘,土归土。麻醉发现者的纷争,早已成为往事。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人早已不用担心手术的疼痛问题,麻醉的出现犹如一道光,祛除了疼痛,造福了人来。透过150余年的光阴,回望全身麻醉发现那几年,我们可以如此判断:从发明优先权角度看,朗医生最早开始乙醚麻醉,他应该是发现者;但朗对乙醚的研究缺乏热情,转而用一些无效药物进行麻醉试验,并非乙醚的坚定推行者;若就吸入麻醉这一想法的提出者而言,应算是威尔士;但在医学史家眼中,莫顿是第一个将吸入麻醉带给世人的,他切实推动了麻醉的医学实践,被公认为全身麻醉第一人。用莫顿墓碑上的碑文作为结尾吧:威廉·莫顿,吸入麻醉发现者。他让外科手术疼痛,得以预防和消除。此前,外科手术极度痛苦,此后,科学战胜了疼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