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ppt课件

颈-椎-病ppt课件

ID:82683027

大小:533.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2-10-30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颈-椎-病ppt课件_第1页
颈-椎-病ppt课件_第2页
颈-椎-病ppt课件_第3页
颈-椎-病ppt课件_第4页
颈-椎-病ppt课件_第5页
颈-椎-病ppt课件_第6页
颈-椎-病ppt课件_第7页
颈-椎-病ppt课件_第8页
颈-椎-病ppt课件_第9页
颈-椎-病ppt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颈-椎-病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颈椎病1.

1目录绪论解剖概要病因机制临床症状检测分型(附病案)治疗2.

2颈椎病也叫背、肩、颈项、臂合并症(综合症)。多见于40岁以上者,伏案工作者,手、臂长期受寒湿侵袭者。其病理解剖基础为:背、颈项、上肢带肌源性筋膜劳损,和上背、颈部、肩部脂肪垫为患的合并症。由于其背、肩肌群起点附着于枕项部,因此通过肌性、膜性传递作用而牵拉头部肌组织与腱膜而产生头部症状。故伴有头痛、头昏、眩晕等症,由于其牵拉上肢肌群,可引起肩臂病;由于颈项部及上肢带肌性、膜性的劳损,脂肪垫的压迫而影响臂丛神经,可产生手指麻木,上肢无力等现象。 根据其病程长短,病变范围大小,分单纯型(轻型)复合型(重型),前者易治,后者难治。绪论3.

3解剖概要分背肩部直接作用与颈椎部,头枕部肌群者;背肩部间接作用与颈椎部、头枕部肌群者。间接作用肌群也通过肌性、腱性、膜性传递作用于直接肌性、腱性、膜性而产生病变出现症状(叫同肌相接或叫同经相接)。脂肪垫是特定部位所形成,可单独或合并讨论。4.

4(一)背肩部直接作用与颈项部、头枕部肌群有斜方肌:起自上项线内1/3部,枕外隆凸、项韧带全长、颈椎棘突、胸椎T1—12棘突及其棘上韧带。止点分三部:上部肌纤维向下外方、止点锁骨外1/3的后缘骨面,中部肌纤维平向外上方,止点肩峰内侧缘,肩胛冈上缘外侧缘。下部肌纤维向上外方,止于肩胛冈下缘内侧部。功能:一侧收缩,使颈向同侧倾斜,而向后仰旋向对侧。两侧面同时收缩,使头后仰。骶棘肌:头最长肌以及头夹肌,起自骶棘肌总腿、胸椎T1—12颈椎C5—7横突。止于胸椎T1—12横突和附近肋骨。上部止于颈椎横突和颞骨乳突及枕骨上项线。功能:一侧收缩使头侧屈,脊椎侧屈,两侧收缩使头后仰,使躯干竖直。肩胛提肌:起自上位四个颈椎横突的后结节,止于肩胛骨的内侧角和肩胛骨脊柱缘的上部。功能:上提肩胛骨,同时使肩胛骨下角转向内,肩胛骨被固定时,使头颈向向同侧屈曲及后仰。颈筋膜:共分五层,其中以第二层与颈臂肩有关故列入讨论。第二层颈筋膜为固有筋膜之浅层,围绕于整个颈部,在颈部构成斜方肌的肌纤维鞘。在颈前部构成胸锁乳突肌的肌纤维鞘。其后与项韧带愈合。一旦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发生肌性紧张时,可直接拉动该筋膜和项韧带而出现症状。5.

5(二)间接肌牵拉头项部肌和筋膜、韧带者有冈上肌:位于肩胛骨冈上窝内,斜方肌的深面。起自冈上窝及冈上筋膜,止于肱骨大结节和肩关节囊。此肌收缩时,使肱骨外展和轻微外旋。三角肌:起自锁骨外侧1/3的前缘,肩峰外侧缘,肩胛冈下唇和冈下筋膜。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中部肌收缩使肱骨外展达70°;前部肌收缩使肱骨前屈,后部肌收缩使肱骨后伸及外旋。此二组织间接肌发生肌性腱性、膜性病变时。可通过直接肌的肌性、腱性、膜性传递作用而影响头枕部而产生头颈肩合并症。即同肌相接或叫同经相接之意。6.

6(三)直接肌性、腱性、膜性通过传递作用于头颅肌与腱膜时,可产生头部症状的肌有:(而产生头痛头昏症)间接肌牵拉头项部肌和筋膜、韧带者有枕肌:起自上项线外侧半和乳突部下面,向上移行与帽状腱膜的后缘。此肌收缩时使帽状腱膜向后下移,与额肌同时收缩时,使眼裂开大。额肌:起自帽状腱膜,止于眶上缘,收缩时,使眼裂开大,使帽状腱膜拉前。颞肌:起自颞窝全部,止于下颌骨喙突的尖端及内侧面。此肌收缩上提下颌骨。该三块肌组织每一块发生病变,都可通过帽状腱膜互传而致病。帽状腱膜:该腱膜位于头顶部,前、后与额肌、枕肌相衔接;两侧与颞肌相衔接。该腱膜是一结缔组织,其间宽松度极小,脂肪又极少,因此头顶部是易受寒的部位,它的病变可影响额肌则前额痛昏,两侧或一侧颞肌则偏头痛,如果三肌同时病变则可引起满头痛、头昏7.

7(四)颈肩部直接肌性、腱性、膜性病变引起臂丛神经的肌有二腹肌,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该三角肌起点均起自颈C2-6颈椎横突的前结节,止于第一肋骨和第二肋骨前、中外部和锁骨下。此肌群单侧收缩时使颈向同侧屈,双侧收缩时,使颈前倾。因该肌位于臂丛神经区,可直接影响臂丛神经而引起手指麻木和手臂无力(各肌肌组织解剖从略)。8.

8(五)颈肩部间接肌性、腱性、膜性肌组织发生病变而影响臂从神经者有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与斜方肌有密切关系,起点有二:一部分以短腱起自胸骨柄前面,称胸骨头;一部分起自锁骨的胸骨端,称锁骨头。止于颞骨乳突外侧面及上项线的外侧部。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而向对侧旋仰,两侧收缩使头后仰。该肌在颈椎病发病率也较高。斜方肌冈上肌(前已论述)以上三肌病变可间接作用于位于其深面的三角肌和臂丛神经而引起手指麻木、手臂无力等。一般直接组肌群和间接组肌群共同病变发生病症则为极严重,一般病程长而引起扩散。9.

9病因机制后项部是机体活动频繁部位,也是易劳损部位。后项部、头部是终年外露部位,也是易受寒部位。头颅的杠杠作用,属平衡杠杠,但头颅重心前移,属前倾位。故背、肩、项部一切肌性、腱性、膜性组织均常年做功,(紧张)易产生动、静力性劳损。如长期伏案工作者,更易使前头前倾,使背、肩、颈部肌性、腱性、膜性组织长期做功,可生产静力性劳损,而静力性劳损比动力性劳损更有害,更易产生颈椎病症。常年两手、臂受寒、湿侵袭,如洗衣工、冰库工等,均能使寒湿从手、臂向上侵犯至肩、项上背部,而产生寒湿性肌组织长期紧张,造成慢性劳损,从而加重肌源性筋膜劳损症——颈椎病。10.

10临床症状(各书刊已详述故从略)11.

11检测根据病人主诉,症状部位和肌性解剖位置,进行逐点检查可能发生的显性和隐性点。病人主诉有上背、肩胛骨内侧缘,颈项部有症状者,应检查斜方肌,肩胛提肌,冈上肌、枕部等起、止点的显性点和隐性点。如波及前额头痛、头昏者,加检测枕肌、额肌的眉棱骨等处。如向一侧斜颈、肩痛,向对侧活动症状加剧者。检查同侧胸锁乳突肌、冈上肌、肩胛提肌、斜方肌等起止点的显性点和隐性点。如伴有手指麻木,臂无力者。应检查大小圆肌、冈上、冈下肌和头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等起止点的显性点和隐性点。头部症状明显者,颈项、肩、病症状不明显者,以头部肌、腱膜为主。应检查枕肌、额肌、颞肌等起止点的显性点和隐性点。头部症状及背、颈、项症状不明显者,但有肩部、臂部无力,手指麻木者,应检查大、小圆肌、冈上、下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一头肌等起止点的显性点和隐性点。对肥胖者,在上背T1-7后项部、冈上等处。先外观、再进行抓捏皮下脂肪层,如象牛皮样、僵板、呈桔皮样毛孔,抓捏不起者,为皮下脂肪垫。同时伴有酸痛、僵板感者为脂肪垫为患。12.

12分型(附病案)①头颈项型:头部症重则肩背症轻者,多为头部肌组织病变为主。肩背肌组属隐性状态。②肩颈项型:颈椎病肩项部症重,则头部症轻,因颈、肩部肌组病变为主,而波及头项者较病轻。③颈项臂丛神经型:肩、臂症重手指麻木、臂无力型则头部症轻者,以影响臂丛神经区的肌组群发生病变为主。④背肩型:背、肩部症状较重,头部症状轻,伴有放射手指麻,和上肢冷等。⑤脂肪垫型:以第T1-5胸椎处,颈项部冈上部为易发生处。13.

13病案一,张××男,69岁,涟水县岔庙乡农民。患颈椎病多年,左侧枕,颞区疼痛、麻木,头昏胀,有时伴耳鸣,症重时伴有恶心,有时肩冈上有轻度酸痛,血压120/88mmkg,CT片为颈椎C3、4、5骨质增生。经多次治疗少效。而求治于本法。检查:基侧颈项部僵板,枕部(风池穴)及乳突区有压痛。诊断:为头颈项型治疗:在风池穴区引局麻0.5CC(利多卡因)用5#超然拨针拨松,四个方向呈360°透拨。针感上止于颞区,下止于颈肩部放射。行术三次而愈。14.

14病案一(II)王××,男49岁,江阴市××公司经理。。患颈椎病多年,右侧颈项酸痛,时落枕。CT片为颈椎C3、4、5骨质增生,时愈时犯,累治少效。而求治于本法。检查:胸骨端,锁骨端,乳突区均有敏感性压痛,诊断:为颈项型:胸锁乳突肌型。治疗:因痛怕针,改用按摩术;在该肌起止点区按压四次愈。半年未发。颈椎病有关胸锁乳突肌参与痛变者较甚多,过去往漏诊现象较普遍。15.

15病案二,吴××,女,35岁,江阴市人,医生。患左肩项酸痛二年余,阴雨天症状加剧,用针炙、按摩、药物少效,CT片为颈椎C4、5、6骨质轻度增生。检查:在冈上肌窝、肩胛提肌均有压痛点,诊断为肩颈型。治疗:在冈上、肩胛骨内上角,用利多卡因局麻各0.5CC,用4#超然拨针挑拨,二次而愈,追访一年余未复发。16.

16病案二(录像)417.

17病案三,胡××,男,40岁,江阴市人,驾驶员。患颈椎病半年余,伸手指麻木,心烦,久治不愈,CT片为颈椎C4、5、6骨质增生。检查:肩井区有压痛,颈部胸锁乳突肌中段旁有压痛,压之有放射至肘中区。诊断:为颈项型,牵拉压迫臂丛神经型,二腹肌病变,(较少见)。治疗:肩部用4#超然拨针,在局麻下行挑拨术一次而愈。18.

18病案三(II)王××,男,51岁,顾山镇干部。患颈椎病七年之久,颈肩酸痛,手指麻木,症重时头眩,恶心,伴心慌,血压138*86cmhg,CT片为颈椎C3-7骨质增生,脑血流图尚正常。检查:颈项部僵板、风池穴区,颈椎C4、5、6肩胛骨内侧角均有压痛。诊断:为颈项型臂丛经压迫型。治疗:用4#超然拨针在局麻下行术四次而愈,遂未发。19.

19病案四:花××,男,48岁,江阴市干部。患(右)上背肩痛三年余,上肢怕冷,手指麻木但头部症状不明显。CT片为颈椎C5、6、7骨质增生。多家医院均按颈椎病冶疗,药物与牵引针刀等无法不见改善。检查:背肌有背长肌,冈上肌、大小园肌冈下肌均有压痛。诊断:为背肩肌型治疗:用3#超然拨针,在局麻下针拨各肌组织阳性点(天宗穴),三次而愈。遂未发。上肢冷麻也消失。20.

20病案四(录像)521.

21病案五:郑××,男,61岁,广州退休工人。患颈椎病二年余,时犯颈硬、痛酸痛,伴困感,医院CT片为颈椎C5、6、7骨质增生。有时牵拉及触电感,在广州各大医院经牵引、整脊、针刀、药物少效。检查:体肥胖,颈项僵,上背部抓起呈牛皮样,不易抓起翻液滚,冈上也肥厚。诊断:颈项、上背、冈上脂防垫。治疗:初诊病人怕针拨,要求针炙针,治疗二次有效而不稳定仍改用针拨术。在各脂肪垫中央局麻、用3#超然拨针在脂肪垫层进四个方位360°拨,以打消脂肪团块,术二次治脂肪垫软伦,遂治愈。22.

22颈椎病一案,误诊甚多,骨性学说者以CT片、X片为依据,忽略了实际病症。治疗往往不对症而影响疗效。 笔者运用“超然肌源性、腱性筋膜劳损”“骨膜效应”、“皮下脂肪垫”理论和“超然针拨术”及“超然拨针”三新一体取得良好效果。发现了以往不能明确诊断的病症。如二腹肌,胸锁乳突肌劳损的病症是 各教科书均未论及的。 掌握肌性、腱性、膜性皮下脂肪垫特点,诊断时不难掌握,治疗时可得心应手。 尚有部分颈项深层的短小肌群,其功能以固定头颅为主,也不易发病。同时该肌群与浅中层大粗肌群相重叠也难区别,故从略。脂肪垫型:往往与其他型合并存在,也有单独存在为患,在后项部、上背部T1-7肩胛冈上为好发部位,视病人肥胖而定,其功能:供肌组织收缩时支持点作用,(项部)软垫作(冈上部)御寒作用(上背部)其诊断一般不难,抓捏局部呈牛皮样僵板,毛孔下陷呈桔皮样僵板,伴有颈痛症,颈椎、肩肢体活动受限制而引起牵拉性,酸痛胀紧感,下半夜及天明时症状加剧(因睡眼肢体不活动之故)起床后活动后可缓解症状。分型23.

23治疗治疗方法有三种:①局麻针拨术②小针提拉术③抓捏提拉术。历代针刺、推拿力均以向下压,向下按摩(即下压式)为主。使病变点(区)深浅肌性、腱性、膜性不能彻底松解,效低而易复发。现通过以上三法者,一改常法,用“医用超然拨针”拨松术,针灸针提拉术。徒手抓拉起术,均将附于深浅部的肌性、腱性、膜性等软组织拨松、提起、抓拉使之彻底松解,效高而不易复发等优点。24.

24治疗原则:(局麻消毒,按小外科常规切口消毒即可)将已检测到的显性点和隐性点的附着在骨缘部的一切软级织(肌、腱、膜)松解即可。松解范围、深浅、使用的力度,视局部的肌生、腱性、膜性组织的张力、韧性、痛程长短而定,针拨为度,肩部的力度为2-3kg,颈部力度为1-2kg。深度:深达肌间隙和骨缘部位。小针主要用于头部,因头部神经丰富,组织较敏感,张力小,痛觉较敏,又易出血。故用小针为好。虽效略低,但患者易接受。手法:用一个方向旋转,使直下软组织吸附于针体上,再用力向上提拉,使该病变点软组织提松而治愈。力度以病人能忍受为度。也可用徒手抓捏法,使组织抓捏起使之松解。对皮下脂肪垫用翻滚法,使脂肪垫脂肪球碾碎,软化而治愈。针感问题:(中医叫得气)针感与症状成正比,在显性点和隐性点上治疗时,不论何术,病变区应该反应为酸、重、胀、麻,放射至远端病变区,为最准点。为适当度,深浅到位。如出现异反射径线者,可能是深浅不到位,或隐性点尚未暴露,日后可能有反跳现象。当然以上四种针感,治疗时往往仅出1-2个针感,多见酸麻感。预后:当针感由重变轻或消失,即预示为病症减轻——即将治愈。肩颈型:病例二,吴××,女,35岁,江阴市人,医生(附录象)。背肩型:病例四,花××,男,48岁,江阴市干部(附录象)脂肪垫型:病例五,郑××,男,61岁,广州退休工人(附录象)。2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