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中的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中的

ID:8265469

大小:3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3-15

上传者:U-4187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中的_第1页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中的_第2页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中的_第3页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中的_第4页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中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中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中的“预设”与“生成”陆祥舒  都匀六小联系地址:都匀市第六完全小学邮编:558000电话:08548223606一等奖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中的“预设”与“生成”陆祥舒  都匀六小联系地址:都匀市第六完全小学邮编:558000电话:08548223606一等奖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中的“预设”与“生成”陆祥舒  都匀六小联系地址:都匀市第六完全小学邮编:558000电话:08548223606一等奖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中的“预设”与“生成” [内容摘要] 传统教学重“预设”而轻“生成”,新课程理念认为,光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是呆板缺憾的,有“预设”更有“生成”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成”学习策略,在师生平等对话中“生成”学习时空,展现课堂动态美;同时,“生成”要顺应学生的需求,“生成”可以让错误变得美丽, 使课堂充满人文性。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中的“生成”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发挥潜力、张扬个性、提升素养、充满诗意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整合 预设 生成 动态美 人文性   [正文] “教育要跟上科学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快教育的信息化。”《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借助多媒体工具、操作平台和网络,可以从多个维度展开教学,使教学的空间不断扩展。  传统教学把学习简单地看作“刺激——反应”的过程,认为教师提供怎样的刺激,即预设,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即生成。因此,教学是重预设而轻生成的。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学习被普遍认为是学生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的重建过程,是一种个性化的生成活动。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应用和迁移,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处于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方式提出问题、探寻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的自主的、动态的过程中。整合中应根据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实践活动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追求真实、互动,让数学课堂在“生成”中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呆板缺憾   教学计划、教案、多媒体课件、专题学习网站等都是预设的产物,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于是,我们按照教案制作课件,预设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牵着学生引入自己的“埋伏圈”,且常常自鸣得意,但我们为学生考虑过吗?课堂上光是课件的漂亮、美观和气氛的热闹就行吗?课堂仅仅是教师展示精美课件技巧的表演场所吗?  五年级《分数的意义》中教材是这样表述的:测量黑板的长度,连续量了几次后,剩下的不够一个计量单位,黑板的长度不能用整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某青年教师借本班上公开课,为了与教材设计吻合,多媒体课件演示:米尺测量黑板的长,量了三次还多出一些,老师问:“多少米?”一学生答3米40厘米;教师再问黑板长多少米?学生似有所悟,答3.4米。教师无奈,不置可否,让学生坐下。再问大家,黑板的长度能不能用整米数来表示?学生齐曰“不能”,于是教师说:“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用到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意义’。”然后进入新授环节。  课后,那位学生跑到我跟前:“我明明看清大屏幕上米尺测量的结果4.3米,那 老师为什么认为是错的呢?老师到底要我回答什么呢?”我一愣,都四十分钟过去了,他还在思考这个问题,那这节课他到底学到了什么?我笑着对他说,你没看错,可能是你的声音小了点,老师没听清吧。学生“哦”了一声跑开了,我却陷入了沉思:如果我告诉他,你应该回答“黑板的长度不能用整米数来表示”,他能一下子理解吗?但我这样善意的“欺骗”就解决了问题?是那青年教师的课件做错了吗?似乎也没有,只是不知如何将学生引入自己的预设而已。  听一年级的《认图形》,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依次出示钢索提篮、竹篱笆、铝合金收缩门、楼梯扶杆,让学生找找其中的平行四边形。有学生说图中有平行四边形,老师就点一下鼠标,屏幕上闪出一个红色的平行四边形,不用半分钟就结束。有的学生还举着手想说,老师却将屏幕切入下一环节,学生一起“啊”地叹气,意犹未尽!我感慨:这么短的时间是否每个学生都能找出平行四边形来?为什么不让学生用红外线手电具体指出来呢?而且每一幅图有好多平行四边形,大的小的组合在一起,多么清晰的生活教材,为何草草了事?  教学是“人——人”的系统,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因此,课堂光有预设是不够的,没有生成的教学必然是呆板缺憾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中,教师要带着教案和课件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课堂在生成中更加精彩。  二、要“预设”更要“生成”的课堂——焕发活力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空间。要“预设”更要“生成”,揭示了教学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辨证关系,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美。  (一)课堂教学在“生成”中展现动态美  1、主动探究——“生成”学习策略  学习《方程的意义》时多媒体演示:天平左边托盘是30克和20克的砝码,右边是5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一会儿取下20克的砝码,天平向右倾斜,又有一个X克的砝码跳将出来,说:“我进入左边的托盘,天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你能列出几个式子来吗?”学生积极性很高,通过讨论,列出了20+X=50,20+X<50,20+X>50,为学习方程的意义作好了铺垫。可见,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积累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四年级学完“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后,多媒体课件中跳出两个可爱的小动物,“我是4/7!”“是5/6!”“你知道我们谁大谁小吗?” 这本是五年级学完通分后再练习的内容,等他们稍稍思考后,在屏幕上的一个小动物慢慢变成4/7的线段图,学生马上说出画线段图或其它直观图,可以得出4/7<5/6;屏幕上另一个小动物也变成5/6的线段图,看着两条线段图,有学生说可以找到一个中间数4/6,因为4/7<4/6,而4/6<5/6,所以4/7<5/6。还有学生说发现分子与分母越接近,该分数就越大,分子比分母小得多的分数就小些,所以4 /7<5/6,尽管科学、严密,但这是学生仔细观察、分析的结果,值得赞赏!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引起深刻的思考,“生成”学习策略,而且方法各异,这不正是新课标倡导的“个性化”学习吗?  2、平等对话——“生成”学习时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伊始,都希望先声夺人,尽快吸引学生进入角色。笔者教学六年级的选学内容《球》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圆球,设计这样一个开场白:“同学们,在活动课上,我们用乒乓板开展一次托物行走比赛,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圆球中,你会选择哪一种?”本意是让学生说到圆球向四周滚动的特殊性,便可组织本课的学习。但学生看着色彩鲜艳的几种立体图,思维活跃,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不断生成。  生1:我会选择正方体,它方方正正,底面正好与乒乓板面吻合。  生2:我会选择圆柱,因为它底面是平的,不会掉。  生3:我会选择圆锥,因为它底面也是平的,上面又是尖的,托着行走比较稳。  师:对,圆锥的底面大,上端小,重心低,不容易掉。  生4:我会选择长方体,因为它的底面大,摩擦力就大,更加不会掉。  师:长方体一般有较大的面,确实在同等光滑程度下,接触面越大摩擦力也越大,用这个面放在乒乓板上稳妥,重心也偏低。  生5:我会选择圆球让大家活动,因为它容易滚,难度最大。  师:是啊!我们可以选择富有挑战性的活动。难度太小或没有难度,你们还有兴趣玩吗?我们的学习也一样,只有富有挑战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才是你们最渴望认真学习的,对不对?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我们经常见到的,能向四周滚动的“球”……  从学生的回答中,涉及到了重心低,接触面、摩擦力等知识,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带着各自不同的知识经验、思考和灵感走进同一个课堂,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师把他们作为学习的主体,开展平等对话,在答案的多元中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提高综合素养。  (二)课堂教学在“生成”中充满人文性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日益渗透,教师们在课件、网络的步步展示中越来越注重预设与生成。高质量的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者作用的重要保证,使教学更有序地展开。而创造性地生成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应时刻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得教学过程充满生命的活力。  1、“生成”——顺应学生的需求  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我们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兼顾教学目标的同时,眼中、心中时刻要装着学生,因为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定程度上,课堂生成要顺应学生的需求。  一次,老师用多媒体向二年级的学生出示一幅图读数,一座建筑物的门牌号,但图中建筑物上的字只显示下面大半个,有学生问老师这是什么字?老师说这个你不用管,只要读出数字就行。课后与之交流,问她能看出是什么字吗,老师说“外贸”,再问为什么不告诉学生,回答这不是学习的内容。学生想知道大半个的字是什么,我们老师为什么不去告诉他呢?为什么反要批评他多嘴呢?教师应该告诉他们,并指导推测、判断,这本身也是一种能力。  课堂是动态的,预设的课件也会随时显现出它的不合理、不完善,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出轨”时,教师不能漠视或强行将之拉回来,纳入预设的轨道,这样会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泯灭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学要顺应学生的需求,随机处理课堂新信息,合理地删补、调整预设,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更有效。  2、“生成”——让错误变得美丽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小错误,我们教师及时批评或不管不问都不行,而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并挖掘错误中的合理因素,引领学生走向创造,走向成功。  听一位二年级的教师教学《认识路线图》,学生看着多媒体演示的示意图说游览公园的路线,有一位学生说时可能没注意,两次说到竹林,老师也跟着学生的口述用鼠标“去”了两次,马上有小朋友说他走错了,刚才到过了竹林。教师很有机智,先表扬说你听得很认真,可能这个同学很喜欢竹林,所以去了两次,是不是?那学生小声说“是”。听课的老师都会心地笑了,为教师的人文关怀,为学生自尊的保护。  还有看着鲜艳的示意图说妈妈上班的路线,学生说,老师用鼠标拖动形成红色的线路,因为路线多,当简单的几条路线被学生说完后,一个小朋友举手,说的路线是经过小学兜了一圈再到上班地点,有学生说这样太远了,很不方便。老师让那小朋友说说为什么这样走,那孩子支支吾吾,老师马上提示,妈妈特意经过小学门口是要送孩子上学吗?那孩子说“是”。老师又问大家,有多少小朋友早晨是爸爸妈妈送到学校的?举出一大片手。“是啊,妈妈可以走刚才的几条路线上班很方便,但有时为了送孩子上学,就需要这样走是不是……”我为这样的生成赞叹!因为生成让错误变得美丽!  当然,现代教育技术不会轻易地创造教育奇迹,教师才是操纵这“魔杖”的魔术师。我们教师并不能因为计算机的出现而放弃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交流,教师所营造的教学气氛,教师对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热爱……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是要求教师放弃“预设”,而是要求教师整合中的预设不妨“简单”些、开放些,为课堂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而在实施教学时,及时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因势利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教学才能充满智慧和激情。  让现代教育技术为新课程插上双翅,给师生带来多彩缤纷的世界,让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新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绽放无穷的魅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