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构区(积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建构区——————积木一、2~3岁:标准尺寸的积木2岁多的孩子空间概念、语言、思维和想象都已发展起来,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增强,可以做稍微复杂一些的事情了。这时,你可以给他选择标准的积木,比如两个半圆正好对成一个正圆,两块短积木加起来的长度正好等于一块长积木等等。这种积木可以给孩子多的创造和表现空间。同时,为了增加孩子对积木的兴趣,可以买难度小一些的积木。比如在三角形积木上画上波浪,固定地作为房顶,方形的积木画上窗户和门,孩子很容易辨认,知道哪块积木可以放在什么地方。孩子知道怎么搭,就可以无师自通了,这会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如果添加一些辅助性材料,如娃娃、厨房玩具,就可以用来玩象征性的游戏了。二、提供积木的方法
1.不要一次把新买的积木全部倒出来让孩子玩。这不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而且一次面对太多的东西,孩子会很难作选择。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逐渐增加积木的数量。同时注意,提供的积木形状要由简单逐渐到复杂。
2.有条件的话,可以僻出房间的一角作为游戏区,铺上地毯或垫子,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玩。
1
2三、积木的玩法叠叠高是一款经典的木制益智积木游戏,它的设计理念来源于古代汉朝的黄肠题凑木模.它简单易玩,能锻炼人的手眼协调能力及意志力,而且能培养平衡力,同时积木搭放的过程也能提高耐性和自制力,可锻炼手部肌肉灵活应用,它同样适合成人使用,更可作为家庭游戏,增进亲子关系。如今,在普通家庭里,随处可见,而且也成为世界各地酒吧的经典玩具叠叠高的玩法:玩法1、用手小心地握住从任何一层中抽出并叠加到顶端、继续抽出其中的积木叠加在顶端、使积木越堆越高、能堆多高呢当它倒下时你就会知道了。玩法2、使用色子。先把玩具打乱从新垒好,用四个色子。同时掷四个色子,把色子上面的数字相加,得到的数字就是你要抽的那根了,把它抽出来再放在上面,小心不要倒了。如果你倒了就输了。玩法3、使用一个色子,掷一下看上面的数字,按数字查到谁谁就抽出并把它垒到上面,如果倒了你就输了。玩法4、叠叠高还可以作为多米诺骨牌玩
3叠叠高(掷色,数字相加,抽出得数,放在最上面,倒则输)叠叠高(把积木一个个摆放整齐,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可以摆成直线、各样图形等等,摆放好后只要推倒最前面的或者是最后面的一个就会使所有积木迅速的有秩序的倒下。)
4(先将积木堆成严严实实的长方体,再从任何一层中抽出积木,积木倒塌则输,看看谁抽出来的积木多。)(幼儿自主、自由的搭建积木,有时有情节、情境。)
5认识几何图形
积木的形状、大小、长短各不相同,孩子可以通过积木来区分几何形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等。标准积木具有一定的尺寸和比例,孩子在摆弄过程中,可以感知积木不同的形状、比例、大小、粗细、高矮、长短等。
1.建宝塔
给孩子准备几块方形、圆形积木,教他码高。然后在最高的位置放一块三角形或圆锥体积木当房顶。
玩积木至少要有2块,从2块到3块、4块,数量在增加。孩子会逐渐明白,积木越多,就越能搭出复杂的物体;搭得越高,就越容易倒塌。在玩的过程中,孩子知道了大的积木放下面,小的积木放上面,这样宝塔才不容易倒下来。不知不觉地,孩子就理解了多少、大小、轻重、高矮等概念。
62.找图形
先教孩子认识各种几何图形的积木,如圆形、半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然后你说一种形状的积木,让他从一堆积木中准确地找出来。还可以和孩子比赛,看谁找得又快又准。这可以让孩子了解几何图形,对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也有好处。
3.加倍
把两个相同的长方形的积木对成一个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对成一个正方形,两个半圆形对成一个圆形等等。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不同图形之间相互组合的关系,理解部分与整体等概念。而且在玩的过程中,孩子需要用眼睛观察不同形状的积木是否能够对得上,这对观察力的培养很有益处。
4.对数字
7
准备一套标有数字的积木。你先根据积木上的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码好几块,然后让孩子根据下一个数字,把相应的数字积木放到上面去。要是放错了积木,或者在放的过程中把原来码好的积木碰倒了,就算输了。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使孩子对数字的概念更加清晰。
5.谁的积木多
先是妈妈和孩子各分得数量相等的积木块,然后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每玩一次,赢的一方就从对方那里得到一块积木。玩3次以后,数一下双方各自拥有的积木数量。这个游戏可以使孩子理解多与少的差别,对加减法有最初的体会。
构建空间概念
孩子很喜欢用积木搭建漂亮的建筑物。在建造的时候,他要想象每块积木在建筑物中的位置,然后将每块积木摆放在最适当的地方,这就是空间感的基础。
1.积木倒了
你把积木一块块码起来,码到一定高度时,让孩子用手去推倒。看到积木倒下来的样子,孩子通常会开心地大笑。虽然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搞破坏”的游戏,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一项提高空间认知能力的重要活动。
2.弯弯曲曲的小路
教孩子把长条积木按照一定的间隔排列起来,就可以连接成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了。再给孩子一辆玩具小汽车,他就可以顺着这条“小路”
8玩车了,要求最好不要碰到积木。这可以锻炼孩子目测空间距离的能力,培养立体感和手眼协调能力。
3.打保龄球
先把不同颜色的圆柱体积木排列成倒三角形,然后让孩子离开一段距离,拿一个球滚向积木,将积木碰倒。随着孩子能力的增强,可以逐渐加大距离。这个游戏要求孩子具有方向的意识,对提高注意力、锻炼身体协调性也有帮助。
4.多米诺骨牌
把积木按多米诺骨牌的方式排列好,然后撞倒排在最前面或最后面的一块积木,欣赏积木按次序倒下的有趣景象。在积木的摆放过程中,孩子需要准确地判断空间距离,而且要求手部动作精确和高度集中注意力。
建立科学思维
积木体现了很多的力学原理。比如大小不同的积木,稳固性是不一样的,稳固性好的不容易倒塌;用积木盖房子,孩子会逐渐意识到平衡、对称等关系。搭积木之前,孩子要先有一个计划,下面搭什么,上面放什么。这些都对培养科学思维大有好处。
1.盖房子
利用各种形状的积木来建造房屋。通过用积木盖房子,孩子可以了解简单的建筑方面的原理。比如左右结构对称才好看;在搭好的房子上放一块小的三角形当房顶不会倒,要是放一块大的三角形可能就塌了。孩子从中学会了比较、对照、总结经验等等。
9四、让积木启迪智慧
看似简单的积木,实际上蕴含了很多的功能。正因为它简单,所以才能变幻出无穷的玩法,这也给孩子留下了更多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一起来看看,玩积木能给孩子带来哪些好处? 1.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堆积木时,孩子需要灵巧地使用双手,因此可以促进精细动作的发展。将零散的积木堆出复杂的物体,还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2.培养观察力
孩子搭出来的房子之类的物体,实际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他们首先要学会观察,然后在玩的过程中,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用积木表现出来。观察力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了。
3.培养交往能力
最好让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一起搭积木,这比一个人玩更有趣。而且,孩子们一起搭积木,相互间还会激发灵感,因此会玩得更认真,对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也有好处。
4.让孩子更自信
搭积木的过程完全可以由孩子自己控制,这会给孩子带来满足感和自信心。
5.孩子在玩积木过程中,还可以学到很多数学知识,培养空间感、想象力、创造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10五、孩子能力基础分析1、让幼儿学习垒高
在学习垒高的技能时,我设计了一些相应的活动,如“造房子”、“我的墙壁高”、“看谁搭的高”等。1)、和积木做朋友
以往我们在让幼儿搭积木时就是将积木提供给幼儿,让幼儿自由摆弄。这次我采取了与以往有些不同的方法,那就是让幼儿先认识积木,熟悉积木。我在让幼儿认识积木的时候设计了一个活动,取名就叫“我和积木做朋友”。在活动中,我给积木取了一些名字,如“电话积木”、“方形宝宝”、“三角形宝宝”等,让它们与幼儿亲近起来。当幼儿认识了这些积木后,我就让幼儿去找找积木。这样一来,幼儿对积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愿意和积木做朋友,从而愿意参加结构游戏。
2)、给幼儿充分体验的机会
在认识了积木之后,我就将积木提供给幼儿,让他们自由搭建,老师的任务则是观察。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会拿着积木堆高,堆的很高后他们回乐的手舞足蹈。在这过程中,幼儿充分体验着结构游戏的快乐,将他们带入结构游戏的世界。而教师则可以在这过程中,观察到幼儿的兴趣、能力等,为以后的结构游戏做准备。
3)、用游戏的口吻指导
11在结构游戏指导方法上可通过示范、范例、讲解、练习、语言提示和启发等。对于婴幼儿来讲,他们在语言接受上的能力与大年龄的幼儿不太一样,他们喜欢故事的情节,喜欢小动物的口吻。因此在指导婴幼儿结构幼儿的时候我就尽量采用游戏的口吻,比如,在让幼儿学习造房子的时候,我就会用小动物的口吻去指导幼儿,当想引导幼儿搭窗时,我会说:“小狗说它想要装一扇窗户,要不然它要闷死掉了。”当想引导幼儿造屋顶时,我会说:“小鸭想要装三角型的屋顶。”当想引导幼儿造围墙时,我会说:“给小马造个花园吧,让它可以散散步”等等。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进行结构游戏,大大提高了幼儿的活动兴趣。
4)、循序渐进的进行游戏
针对婴幼儿,让幼儿在这样的情景中学习垒高的技能。
2、让幼儿学习延长
在学习延长的技能时我也采取了一定的方法,设计了一定的情节,比如:“开火车”、“我们来接龙”、“找找好朋友”、“长长的小河”等,让幼儿在充满游戏的情节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延长的技能。
3、让幼儿学习围合
在“把大老虎关起来”的活动中,我让幼儿学习了围合,让他们知道围合时要接牢。
4、学造房子
12在学习了垒高、延长、围合的基础上,开始让幼儿学造房子。我准备了一些小动物放在一边,并告诉幼儿“我们来给小动物造房子,房子要有门、有窗、有屋顶”,这样一说,幼儿的结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开始运用前面所学过的一些技能来造房子。在幼儿造的过程中,教师也参与进去,自己先造一幢,其实这是给幼儿提供模仿的机会,有了模仿,才会有创新。教师更要抓住孩子间的影响力,让他们相互看看,相互学习,这样的效果来的更好。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