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温里药(ppt版)

定温里药(ppt版)

ID:82449332

大小:1.69 MB

页数:33页

时间:2022-10-25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定温里药(ppt版)_第1页
定温里药(ppt版)_第2页
定温里药(ppt版)_第3页
定温里药(ppt版)_第4页
定温里药(ppt版)_第5页
定温里药(ppt版)_第6页
定温里药(ppt版)_第7页
定温里药(ppt版)_第8页
定温里药(ppt版)_第9页
定温里药(ppt版)_第10页
资源描述:

《定温里药(ppt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第十四章温里药概述:含义:以温里散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zhǔyào)作用。性能特点:多性温热,辛,归脾胃心肾肝肺经。成效应用:本类药物功可温里散寒,温经止痛,回阳救逆,局部药物还可温补脾胃、补肾壮阳。用于里寒证:〔1〕脾胃虚寒〔2〕心阳虚证〔3〕肾阳虚证〔4〕肺寒痰饮〔5〕肝经诸痛证〔6〕亡阳证。第一页,共三十三页。

1配伍(pèiwǔ)1、外寒内侵,表寒未解者。2、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3、寒湿内困。4、脾肾阳虚。5、气虚欲脱。使用注意本品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动火。孕妇及气候炎热时慎用。第二页,共三十三页。

2附子(fùzǐ)第三页,共三十三页。

3附子(fùzǐ)[入药]毛茛科乌头的子根。别名:侧子、熟附子、制附子、炮附子、黑顺片〔黑附片〕、白附片。炮制:盐与盐卤〔胆巴〕浸泡〔盐附子〕。煮后黄糖(huángtáng)、菜油染色〔黑附片〕;煮后切片硫黄熏〔白附片〕;盐附子以姜汤煮后武火急炒〔炮附子〕。[处方用名]制附片、生附子第四页,共三十三页。

4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风寒:麻黄附子细辛汤。咳逆邪气:真武汤,方后加味:干姜细辛五味子。温中:四逆汤。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桂枝加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三黄汤加附子,手足(shǒuzú)拘急,百节疼痛。第五页,共三十三页。

5[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本品辛甘热归心肾脾经,为纯阳燥烈之品,可以散除阴寒,辅助(fǔzhù)脏腑阳气。能上助心阳以通心脉,中温脾阳以化饮,下补肾阳以益火,外固卫阳以祛寒,又可回阳救逆,通治一身之阳气为温里、扶阳、祛寒之要药。第六页,共三十三页。

6[成效]回阳救逆、助火补阳、散寒止痛(zhǐtònɡ)[应用]1、亡阳证。〔1〕阳气衰微,阴寒内胜。大汗,大吐,大下,亡血,亡津液,致大汗淋漓,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多与干姜同用,如四逆汤。后世〔2〕阳衰而表不固,配黄芪如芪附汤〔3〕大出血导致的亡阳,如参附汤。第七页,共三十三页。

72、阳虚证。分之为众,合之为一。〔1〕肾阳虚,〔生殖系统〕阳痿宫冷,〔泌尿系统〕水肿—配肉桂;〔2〕脾阳虚,〔消化系统〕泄泻(xièxiè)——配干姜;〔3〕心阳虚,〔循环系统〕心悸怔忡—配桂枝、甘草;〔4〕卫阳虚,多汗,身寒—配细辛。3、寒痹,多配桂枝、白术等。桂枝附子汤。[用法用量]3-15克,先煎半小时,无麻辣。第八页,共三十三页。

8[中毒与处理]1、病症:口唇发麻、恶心、手足发麻,继而运动不灵,呕吐、心慌面白、肢冷胸闷烦躁痛觉减退心跳慢弱,血压下降,言语障碍,呼吸中枢受抑制(yìzhì),间有抽搐,脑缺血,突然死亡。2、处理:〔1〕 西医:高锰酸钾洗胃,保暖,注射阿托品,兴奋剂,吸氧、人工呼吸、输液。〔2〕 中药:用肉桂催吐;或生姜、甘草同用;或绿豆、甘草煎服第九页,共三十三页。

9干姜(ɡànjiānɡ)第十页,共三十三页。

10干姜(ɡànjiānɡ)[入药]姜科姜的枯燥根茎。[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本品辛热质燥,入脾胃经为温中首选(shǒuxuǎn)药,既可温补脾阳,又可温散胃寒;入心经可回阳以通脉;入肺经可温散肺经寒气而化饮。张锡纯:“为补助上焦、中焦阳分之要药〞。[成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第十一页,共三十三页。

11[应用]1、脾胃寒证:①脾阳虚—配人参、白术(báizhú)等,如理中丸。②胃寒证—配高良姜等。2、亡阳证—配附子等。3、寒饮伏肺—配细辛、五味子等。姜辛味组合。。第十二页,共三十三页。

12[比照(bǐzhào)]走而不守,守而不走。附子与干姜,二者均为辛热之品,同为祛寒要药,有温里、祛寒、回阳的作用。但附子回阳救逆力强,专主下焦兼能温中;干姜温中暖胃力强,专主中焦而又能温肺。总之附子主中下二焦,干姜主中上二焦。第十三页,共三十三页。

13肉桂(ròuguì)第十四页,共三十三页。

14肉桂(ròuguì)[入药]樟科肉桂树的树皮。[性味归经]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本品甘温助阳,辛温散寒。可补肾阳、温脾阳,散肝经及经脉寒邪而止痛;辛温而走,有通经脉之功。其性下行走里。此外,温补阳气可鼓舞气血生长,下行可引火(yǐnhuǒ)归元。[成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第十五页,共三十三页。

15[应用]1、肾阳虚——配附子;脾肾阳虚——配桂枝。2、寒凝诸痛:〔1〕〔胸〕胸痹——配附子、干姜、川椒等。〔2〕〔大腹〕脘腹冷痛——配高良姜等;〔3〕〔少腹〕3.1痛经、闭经——配当归、香附、干姜、赤芍、元胡等〔少腹逐瘀汤〕等。3.2寒疝腹痛(fùtònɡ)——配吴茱萸、小茴香等。本品善治下腹寒痛——“下腹冷痛,非用肉桂不止〞。第十六页,共三十三页。

16〔4〕肢体经络。4.1寒痹——独活(dúhuó)寄生汤。4.2阴疽。阳和汤。3、本品可散寒通脉,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托毒生肌敛疮。第十七页,共三十三页。

173、虚阳上浮〔以药测证,以方测证〕。引火归原不是一种具体方法,或是(huòshì)治疗一种病。而是一种临证思维方式,即治本治疗的理念,治疗以阳虚为主,或伴阴寒凝滞须配以桂附温通治疗者。如在上见:咽痛、口腔溃疡、牙痛而不红肿;头晕,面部烘热汗出,失眠。或疮疡久不收敛,疮面色淡。伴见阳虚病症,纯用寒凉药不愈者。第十八页,共三十三页。

18吴茱萸第十九页,共三十三页。

19吴茱萸[入药]芸香科吴茱萸、石虎、疏毛吴茱萸的近成熟(chéngshú)果实。[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本品辛热可散肝、胃经寒邪而止痛;苦降可降胃气止呕;又可疏理肝气;苦燥可以除湿。入肾经可助阳止泻。[成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第二十页,共三十三页。

20[应用]1、寒滞肝脉诸痛证:⑴寒疝——配小茴香等;⑵痛经——配当归、白芍等,如温经汤;〔3〕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如吴茱萸汤。2、胃寒呕吐、脘腹冷痛——配生姜、人参等,同上吴茱萸汤;肝火犯胃,呕吐吞酸——配黄连,如左金丸。3、脾肾虚寒泄泻——配补骨脂、肉豆蔻等,如四神丸。其他:①为末调敷脚心可治口疮、高血压;②炒热熨腹部可治寒性腹胀、消化不良。③敷脚心法(xīnfǎ)尚可用于哮喘、咽炎等。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三页。

21丁香(dīngxiāng)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三页。

22丁香(dīngxiāng)本品辛温,功能温中止痛、和中降逆,主要用于胃寒呕吐、呃逆,尤以后者多用;亦可用之胃寒脘腹冷痛。尚可温补肾阳,用于肾虚阳痿、宫冷。临床也有用治阴疽、跌打损伤者。按:一般(yībān)认为公丁香力强而持续时间短,母丁香力较弱而药力较持久。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三页。

23小茴香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三页。

24小茴香本品辛温芳香,行散力强,主散下焦肝经寒邪,兼可温中理气和胃。临床以治疗肝经寒凝气滞的寒疝腹痛为主,也可用于寒凝气滞血瘀的痛经(tòngjīng);又可用于胃寒脘腹疼痛、呕吐。今亦有用之消化不良及外伤腹痛者。成效主治:散寒止痛,理气和中:用于寒疝腹痛;痛经;中焦虚寒气滞证。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三页。

25花椒(huājiāo)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三页。

26花椒(huājiāo)本品功主温中止痛,又可杀虫止痒。用于脾胃(píwèi)虚寒的脘腹冷痛、呕吐、腹胀;蛔虫腹痛、吐蛔;湿疹、湿疮等。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三页。

27荜拨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三页。

28荜澄茄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三页。

29高良姜第三十页,共三十三页。

30胡椒(hújiāo)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三页。

31八角茴香(bājiǎohuíxiānɡ)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三页。

32内容(nèiróng)总结第十四章温里药。第十四章温里药。盐附子以姜汤煮后武火急炒〔炮附子〕。咳逆邪气:真武汤,方后加味:干姜细辛五味子。[用法用量]3-15克,先煎半小时,无麻辣。入肺经可温散肺经寒气而化饮。1、脾胃寒证:①脾阳虚—配人参(rénshēn)、白术等,如理中丸。[比照]走而不守,守而不走。引火归原不是一种具体方法,或是治疗一种病。1、寒滞肝脉诸痛证:⑴寒疝——配小茴香等。按:一般认为公丁香力强而持续时间短,母丁香力较弱而药力较持久第三十三页,共三十三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