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养殖概述

鲍鱼养殖概述

ID:82129593

大小:20.5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7-30

上传者:德鲁克管理课堂
鲍鱼养殖概述_第1页
鲍鱼养殖概述_第2页
鲍鱼养殖概述_第3页
鲍鱼养殖概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鲍鱼养殖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概述1.鲍是哪一类动物?鲍俗称鲍鱼,实际上它属于软体动物(贝类)鲍科、鲍属(Haliotis)的动物。它和螺类是近亲,和扇贝、牡砺、鱿鱼、章鱼等都是同一个大家庭的成员。2.鲍有什么营养价值?据分析,在鲜鲍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为13.6%,脂肪含量为1.3%,碳水化合物为4.7%,无机盐2.4%。因此,鲍是低脂肪食品,而且它还是鲜美的海珍品。3.石决明是什么?它具有什么药效?石决明就是鲍壳,它是传统中药材,几百年来一直被沿用,认为它有平肝、明目的作用。近代医学的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确有上述功效,而且还发现有降血压的作用。4.世界上有多少种鲍?哪些是经济种类?世界各海区已发现的现存鲍约有70种(Lindberg,1992)。它主要分布于太平洋两岸,美国与加拿大西海岸、大洋洲及亚洲沿岸,大西洋的欧洲沿岸、南非以及印度洋也有分布。在南美洲与美国、加拿大东海岸未发现有自然分布(现在智利养殖的红鲍是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引进)。重要的经济种类有10多种,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如美国与墨西哥的红鲍、绿鲍;加拿大的堪察加鲍;澳大利亚的橘红鲍(黑唇鲍)、光滑鲍(绿唇鲍)与罗氏鲍、杂色鲍;新西兰的虹鲍(黑足鲍)、澳洲鲍;日本北部的皱纹盘鲍,中部的盘鲍(黑鲍)、大鲍、西氏鲍,南部的杂色鲍;朝鲜半岛的皱纹盘鲍与盘鲍;我国北部辽宁与山东半岛的皱纹盘鲍,广东、福建与台湾沿海的杂色鲍、九孔鲍与耳鲍;菲律宾与泰国的耳鲍;阿曼的海鲍;南非的中间鲍;以及欧洲的疖鲍等,都是经济种类。其中:红鲍、绿鲍、大鲍、中间鲍、盘鲍、橘红鲍、光滑鲍与虹鲍都是大型个体。5.世界上鲍的总产量有多少?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世界共产鲍30760吨。其中,主要为中国22600吨(含台湾省600吨),其次为韩国4500吨,智利1200吨,南非790吨,澳大利亚700吨,以及其他国家有少量。这些产品大多来自于人工养殖,天然采捕量很少(Gor-don&Cook,2010)。4

1历史上鲍产量最高纪录为1968年27200吨。其中,墨西哥与澳大利亚均超过8000吨,日本6100吨,南非2300吨,美国2000吨,当时均为自然采捕量。但由于过量采捕,资源难以恢复,产量年年剧减,某些种如美国与墨西哥的黑鲍、黄鲍、白鲍、扁鲍、螺纹鲍等几近灭绝。我国是世界上利用鲍最早的国家,但天然产鲍量很低,年产量仅100~200吨。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养鲍业大发展以来,它不但提高了鲍的世界总产量,而且还带动了一些国家的养殖,使人工养殖取代了自然捕捞。6.什么是“智利鲍”?在智利和秘鲁自然分布着一种骨螺,当地俗名“乐可”。它的贝壳很像魁绀的一枚壳,壳上没有开孔,在足部还附有一枚已严重退化了的角质小牵。它庞大的足部很像鲍的足,其自然产量很高(1980年产量达24856吨),智利人利用它来制罐头,产品称珍珠鲍,但它的品质和味道远不如鲍。智利于1977年开始自美国引进少量红鲍,1987年开始人工试养(Godoy&.Jerez,1998),现在已具规模,2008年产红鲍1200吨。7.已开展鲍人工养殖的有哪些国家和哪些种类?已开展养殖与放流增殖的,主要有中国、韩国与日本的皱纹盘鲍与盘鲍;中国南方的九孔鲍;南非的中间鲍;智利从美国引进的红鲍,均已发展为人工养殖;在澳大利亚有橘红鲍与光滑鲍的养殖;以及美国和墨西哥开展红鲍、绿鲍养殖。此外,虹鲍(新西兰)、海鲍(阿曼)、晁鲍(欧洲沿岸)与耳鲍(东南亚),也有少量养殖或正在试养中。8.我国已发现的鲍有哪些?人工养殖的是哪几种?我国已发现的有皱纹盘鲍、杂色鲍及其亚种九孔鲍、耳鲍、羊鲍、格鲍、多变鲍与平鲍。皱纹盘鲍与九孔鲍是当前我国开展人工养殖的重要种类,从日本引进的盘鲍仅作为亲本使用,没有单独养殖的。其余几种均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海区,其中除耳鲍有一定产量可供采捕外,对其他几个种尚未利用。9.杂色鲍和九孔鲍有什么不同?九孔鲍为杂色鲍的亚种。九孔鲍螺旋部稍高,螺顶突出高于壳面,呼水孔大多为5~7个,极少有9个;杂色鲍螺顶不突出,低于壳面,倒是杂色鲍有9个孔(7~9)(蔡与谢,2006)。更重要的是,九孔鲍生长比杂色鲍快得多。九孔鲍被引进广东与福建发展养殖之前,杂色鲍在该两省曾经于20世纪80年代开4

2展过人工养殖与海底放流,其所以未见成效,主要由于杂色鲍生长缓慢。据报道,杂色鲍人工放流条件下1周年才长到2.5厘米,2周年为4.8厘米(杨等,1985);而九孔鲍在自然条件下1周年为4.1厘米,2周年达5.8厘米(彭,1980)。人工养殖时,从育苗开始到5.0厘米仅需7~8个月(5厘米被认定为商品规格),所以,九孔鲍很快地发展成为我国南方的重要养殖品种。10.盘鲍与皱纹盘鲍如何区别?自1986年从日本引进盘鲍在福州试养成功后,于1991—1992年培育出批量的盘鲍苗,以及同北方皱纹盘鲍的杂交苗,两者相继在福建沿海发展养殖。此后,群众用自交或杂交的后代作亲本育苗养殖。因此,在国内真正的盘鲍与皱纹盘鲍面目已难以辨认清楚。从个体看,盘鲍较为大型,最大个体可达20厘米;而皱纹盘鲍为中型,最大长14厘米。最明显的是,盘鲍的呼水孔大而突起,明显高于皱纹盘鲍;盘鲍的宽度与长度之比,明显大于皱纹盘鲍;长度在12厘米以下的,壳高与壳长之比皱纹盘鲍大于盘鲍,而超过12厘米以上的,盘鲍则逐渐大于皱纹盘鲍;壳内唇与壳宽比盘鲍明显大于皱纹盘鲍;从成熟个体的性腺看,盘鲍雌性略呈绿色,皱纹盘鲍雌性色深墨绿色或灰绿色,两者差别亦较明显。11.近几年来我国鲍养殖海区在布局上有何重大改变?随着我国养鲍业的迅速发展,各海区原有的不同优劣条件逐步显露,养殖区的选择与布局上有了很大的改变。早期,皱纹盘鲍的养殖区主要是在其天然产地辽宁与山东两省,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福建开展鲍养殖以来,由于水温上的有利条件,使得养殖周期大为缩短,成本明显下降,价格亦随之有较大幅度的下调。致使具有漫长冬季的辽宁鲍养殖业不得不自动放弃人工养殖,改为育苗生产与海底放流;而山东的养殖亦大幅缩减,有的采用北南结合,即把当年春季育出的小苗,在秋季运往福建继续培育,至婴年春季达4厘米左右,再运回山东作为大苗养殖,这样也缩短了养殖周期,并提高了越冬成活率。还有的和辽宁一样,将经福建越冬后的大苗,转向于成本低的海底放流。20世纪90年代,九孔鲍在闽南、广东沿海以及海南发展形势极好。由于它生长快、工厂化集约养殖产量高的特点,使九孔鲍养殖总产量与皱纹盘鲍不相上下。可是从1999年九孔鲍遭受球状病毒感染以后,这种传染性极强、死亡率极高的疾病,给九孔鲍养殖带来重创,现在粤东的东部至闽南沿海都相继改4

3养皱纹盘鲍。由于受温度条件制约,在粤西仍然只养殖九孔鲍。自2007年以来,有从日本引进杂色鲍与当地养殖的九孔鲍杂交,在育苗成活率与生长上均明显比原有的九孔鲍优越。因此,广东的鲍养殖业有望逐渐恢复。12.能否从国外引进大型或优质的鲍到我国海区养殖?引种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引进种的生态条件,尤其是水温,引入海区的环境是否适宜。由于我国沿海为浅海海域,海水温度受气温变化影响甚剧,水温年温差变化较大。如辽宁、山东沿海上层水温冬季在0℃左右,而夏季高达24~26℃;又如,福建中部沿岸海水温度年变化在6~30℃,广东沿海年变化亦在10~30℃,各海区水温年变化都在20℃以上。除我国外,世界上大多数产鲍的海区,都是水深、水温稳定,年变化幅度不大,尤其是那些大型的经济种类,都生活于这样的海水中。因此,温度是引种的重要限制因子,这是引种首先要考虑的条件。虽然如此,引种可能性仍然存在,盘鲍的引进就是一个例子。但引种必须谨慎,除了考虑优良品质外,还要注意被引进鲍是否带有微生物病害及寄生虫等,否则不但危害本地的鲍,而且还可能传染给其他贝类,有时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