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练笔,别“热”迷了眼

课堂练笔,别“热”迷了眼

ID:67714159

大小:19.17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9-18

课堂练笔,别“热”迷了眼_第1页
课堂练笔,别“热”迷了眼_第2页
课堂练笔,别“热”迷了眼_第3页
课堂练笔,别“热”迷了眼_第4页
资源描述:

《课堂练笔,别“热”迷了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堂练笔,别“热”迷了眼【摘要】随着“读写结合”这个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课堂小练笔”因为其重点突出、范围较小、篇幅简短、易于操作而倍受教师青睐,成为语文课堂中耳熟能详的训练。它在优化学生语言、规范运用语言文字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有些教师对小练笔缺乏正确的、理性的认识,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对此过热追捧,导致语文课上对小练笔价值取向的曲解或误解,使得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关键词】课堂练笔;有效性;误解;反思随着“读写结合”这个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课堂小练笔”因为其重点突出、范围较小、篇幅简短、

2、易于操作而倍受教师青睐,成为语文课堂中耳熟能详的训练。不可否认,这种打破传统固定的模式,依托文本,引领学生融入文本之中,将个性化解读和感悟流淌笔尖的习作模式,为语文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在优化学生语言、规范运用语言文字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堂语文课的教学过程是通过对文本语言的研读、感悟,挖掘文本价值取向,进行语言积淀的过程,它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层次性是它不容忽视的一大特点。但有些教师却为了练笔而练笔,导致内容重复、情感不能提升、高时低效的后果。第4页共4页学了课文有感而发的小练笔,我们并不感到

3、陌生,有些确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为什么迁移到这堂课的教学中,却有着重复罗嗦的嫌疑呢?因为纵看整堂课,当学生对这位伟大母亲的敬佩,已在不同层次中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再让他们总的来说一说,学生是很难再有认识的提升、情感的升华。所以结果也正是如此,学生所写的并没有比他们的回答精彩多少,整个的过程成了一个简单的复制过程。这样的一个教学环节也就成了空架子,是一次内容的重复,虚晃了一招,迷惑了一下大家的眼睛。其实,这类课文的小练笔,我们可以将学生的感动进行情感的迁移,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母亲虽然不会像这位母亲一样艰辛,但是天下母亲的爱

4、子之心却是一样的,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想想自己母亲对自己的爱的表现,然后再写一些自己想对母亲说的话,这样不仅达到了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同时由于是自己的母亲,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远远要比写别人的母亲来得更真实。而这样的一种训练,也是对学生道德的洗礼,可以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母亲和别人的母亲一样,深深地爱着自己,只不过是表达的形式不一样罢了。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流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流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息”。叶老的话正是学生练笔的教学实质,练笔的引领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现今,在课堂上,我

5、们不难发现一些教师经常会出一些无论是时间、空间都与学生有着遥远距离的题材让学生抒写。由于偏离了实际生活,尽管学生搜索枯肠,勉强草成,但总是缺乏真情实感,往往成了平淡空洞之作。第4页共4页在阅读教学中,课堂小练笔的采用,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甚至有一种说法:没有练笔的课堂,是没有深度的课堂、是没有学生思考空间的课堂、是没有语言训练的课堂。我们暂且不论这样的观点是否有其正确的一面,但是许多教师的的确确是在这些观点的影响下,对小练笔的认识发生了偏差,小练笔似乎变成了将情感诉诸笔端的一个代名词。我们有的教师,对小练笔的认识仅仅局限在情

6、感的表达,形式也局限在课堂结尾部分的总结式提升。在常年累月的这样训练中,学生已经深谙其道,激不起多大的兴趣,甚至,开始变得麻木。其实,小练笔的目标是具有层次性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样化的。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准确把握课文的精彩处,寻找教材中能够进行读写结合的点,恰当地进行小练笔的训练。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而且不同的文章蕴含着不同的内容和情感。学生在阅读这些课文时,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因此,就文取材,把学生的语言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相互促进,形成简单有效的随文练笔,学生往往有内容可写,

7、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但是这一系列的目标,必须通过及时、有效的引领疏导。如果火候未到,只会拔苗助长。第4页共4页在新课改下,许多教师都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理念、新方法,但如果这一切都变得盲目,只会随大流,不考虑学情,不考虑班情,其结果只会像小练笔一样起到相反的作用。我们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因时制宜,因班制宜,因人制宜地设计小练笔,真正让小练笔成为孩子习作进步的助跑器。第4页共4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