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43650
大小:3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10
《浅议课堂练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主要内容课堂练笔是习作教学的很好补充,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模仿,模仿课文的句式、构段方式、表达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得到锻炼,使课文得到拓展。关键词阅读模仿拓展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从第六册起,除了在基础训练中安排习作外,还在课文后面安排了“练笔”。新课改后,语文教师十分重视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注重读写结合。我认为注重形式,不失时机,优化指导等是比较好的策略。由于它是一种新的习作训练形式,为了提高训练效率,有必要弄清其特点、作用乃至教学方法。一、“练笔”的特点“练笔”,安排在课文之后,体现了读
2、与写的直接结合。在写法上,以仿写为主。既仿内容,也仿写法,可以把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直接迁移到“练笔”的实践上来。如《我爱故乡的杨梅》,“练笔”安排的是写一种水果,和课文内容相对应;在写法上,要求写出它的样子、颜色、味道,同课文的写法也相对应。根据心理学迁移原理,相似点越多,越容易实现迁移。因此,这类“练笔”,较容易使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应用到练习上来。二、“练笔”的作用“练笔”的作用有四:(1)弥补基础训练中习作训练量的不足。统编教材中每学期安排8次,实践证明是不够的,“练笔”的设置,使
3、训练量增加50%以上。(2)加深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练笔”安排在课文后面,在让学生理解了课文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之后,通过仿写实践,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从而提高读文能力。(3)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练笔”次数的增加,使观察的对象多样化,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多进行片断练习,为基础训练中的习作做好铺垫。“练笔”同基础训练中的作文比较,从要求来看,两者的要求一致。三、练笔的教学方法1.读课文练笔 崔峦老师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
4、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张田若先生也说:“阅读课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毋庸质疑,作为课堂练笔,我们必须咬定“练笔的实效性”这座“青山”不放松,以课堂的深度阅读为土壤,以优质的练笔设计为阳光,在平等互动的评价中,让课堂练笔这座“青山”更加苍翠、俊朗,释放迷人的魅力。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阅读的拓展与延伸,它本身也是一种阅读,只是要求更高,层次更深。它托生于阅读课堂,融合了阅读写作,其首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感悟人物形象、习得语言技巧
5、。这类课堂练笔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之后,产生的新的思想认识、情感体验、表达欲望,若教师能适时地选择一个写的话题,让学生练笔,学生自然有话可写。如:一位教师执教《触摸春天》,在孩子们都能读懂安静的心之后安排一个练笔:“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她仿佛望到了──,望到了──,望到了──……”学生深情地写道:“她仿佛望到了蝴蝶飞走的样子,望到了青山绿水,望到了她心中的大自然”,“她仿佛望到了那只蝴蝶,望到了自己的生活,望到了自己的未来”……这样的文字一露脸,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
6、相信教学目标的达成。二、模仿课文练笔1、仿句式教材中均有不少典型的规范句,从修辞上分有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夸张句等;从句式上分有陈述句、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等。积累并迁移这些句型,能帮助学生规范语言,提高语言文字驾驭能力。这种练笔看似原始低级,却是学生习得语言的起始点,构建“万丈高楼”的地基。如《桂花雨》中的一句母亲说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可以安排这样一个设计:这里的水再甜,也比不上家乡( ) 这里的月亮再明,也比不上家乡(
7、)这里的 ( )再 ( )也 ( )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水是故乡的甜,人是故乡的亲。这一场桂花雨是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家乡的桂花,成了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在母亲心中,家乡的桂花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模仿优秀作品进行写作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大家之作的灵气熏陶,提高文学修养,更重要的是依样画葫芦中,能感受作者的表情达意、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精髓,最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2、仿
8、构段方式“模仿就是学习,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模仿是儿童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模仿可以使儿童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当我们把课本中的精彩片段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理解、入情地朗读,并引导学生仿照他们的写法练笔,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有章可循,才会逐步掌握写作的门路与规律。如学习《威尼斯的小艇》,可模仿第四自然段的结构写总分段式的话。模仿诗歌《我想》的意韵与句子的构造,抒发出自己美妙的想象。《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描写山和水的两个段落很典型,都用三个相同的句式把桂林山水的特点写出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